趙漢 鐘茜 敖儀斌
[摘要]目前,我國有關農村居民節水行為的系統研究相當缺乏。對地處四川省7個樣本村進行隨機入戶調研,在對調研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各影響因素對農村居民節水行為的影響。研究表明:①年齡越大的居民采取節水行為的比例越高;②集中式居住新農村居民相對于分散式傳統農村居民更不注重節水行為;③農村居民對水資源的正確認識能夠促進其采取節水措施。在農村大力發展的過程中,提高農村居民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加大對水資源方面的相關宣傳教育,并逐步改善農村地區的供水、節水設備是以后農村發展的工作重點。
[關鍵詞]農村居民用水;節水行為;城鎮化;統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TV213.4[文獻標識碼]A
鄉村振興需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實現鄉村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中國農村建成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變化影響了農村居民對水資源的看法,并逐步改變了自身的行為。然而,農村地區供排水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居民水資源保護意識不足等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當地的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
研究中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水資源問題,對我國農村地區的水資源持續利用及節約用水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我國學者對居民生活用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區。對中國農村地區居民用水的研究較少,且大多研究側重于對用水量影響因素的研究,農村居民生活節水行為的研究較少,且并未考慮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
本研究通過對四川省7個村莊進行隨機抽樣入戶調查,研究居民節水行為影響因素,利用卡方檢驗分析農村居民生活節水行為的特征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同時,該研究結果對相關機構制定合理的節水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域與研究方法
本次入戶調研選取了四川省七個村莊,其中包括三個集中式居住農村和四個分散式居住農村。鑒于當地部分村民的文化水平較低,不能完全理解問卷內容,同時為增加樣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本次入戶調研采用當面一對一提問回答的方式進行。入戶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居民節水行為、對水資源的認識以及當地供水基礎設施的滿意度等。在對調研數據進行整理之后,利用SPSS 23.0軟件對其分析,采用非參數x2檢驗,比較各影響因素對當地居民是否采取節水措施節約用水的差異。
2 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回收有效問卷374份,各地區收集問卷份數基本一致。被訪者家庭常住人口數、年總收入、受教育程度與年齡分布如圖1所示。由該圖可以看出,參與本次調查的農民多為中老年人,這主要是由于青壯年居民外出務工現象普遍,留守在家種田的多為文化水平較低的中老年人,所以家庭年終總收入也普遍偏低。本次入戶調研采取一對一當面問答的方式進行,并在對方完成問卷后給與一定的物質報酬,所以調研過程雖然緩慢繁瑣,但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次調研數據的可靠性與有效性。
在對調研結果進行了基本的統計分析基礎上,以下就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X1)、年齡(X2)、家庭年總收入(X3)、家庭常住人口數(X4)、農村類型(X5)、水價(X6)、水質(X7)、供水服務(X8)與對水資源的正確認知(X9)共9個方面對農村居民是否采取節水措施進行系統總結。x2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2.1 受訪人個人基本情況對節水行為的影響
本次調查針對受訪人受教育程度、年齡、家庭年總收入及家庭常主人口數進行統計。x2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四個影響因素中,只有年齡因素顯著影響了其是否采取節水行為。總的來說,年齡越大,其采取節水措施的行為約強烈。
2.2 新農村建設對節水行為的影響
在鄉村振興與鄉村城鎮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分散式傳統農村搬遷至集中居住式新農村,經過搬遷及居住環境的改變,當地居民的行為也發生了變化。經過x2檢驗,發現居住環境對居民節水行為產生顯著影響,傳統農村的居民普遍更注重節約用水,更加積極的采取節水措施。
2.3 供水服務對節水行為的影響
我國目前正面臨嚴重缺水的問題,許多農村地區雖已通自來水,但是普遍存在水質較差或水費過高的問題,導致村民依然使用井水的現狀。同時,為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利用水價調控以期望居民更加節約用水成為政府部門主要手段。在對農村居民生活用水管理方面,許多學者已對自來水價格、水質及供水基礎設施滿意度是否對農村居民家庭用水量產生影響進行了研究。而本文側重于其是否對居民采取節水行為有所影響,調研結果顯示,自來水的價格、水質及供水服務好壞三個因素均對當地居民是否采取節水措施無顯著影響。
2.4 水資源認知對節水行為的影響
農村地區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少居民對水資源的認識普遍存在誤區,經調研發現僅有52.47%的居民認識到了我國的缺水現狀。經x2檢驗發現,對水資源的認知對當地居民是否采取節水措施有顯著性影響,有著正確認知的居民明顯更偏向于采取節水措施。在每次問卷調研后我們也對中國的缺水現狀進行了說明,其中有93%的居民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會更加節約用水。
3 結論及建議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四川農村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自來水供應已基本普及,用水的方便性得到了顯著改善。同時,不少居民由分散式傳統農村轉向了集中式新農村,其中居民的用水、節水行為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經過調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①四川省農村地區居民個人年齡對是否采用節水措施有顯著影響,年齡越大越節約用水。而家庭常住人口、個人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總收入雖然對生活用水量有顯著影響,但是對其是否采取節水行為影響不顯著。②居住村莊類型對是否采取節水措施有顯著影響,集中式居住新農村村民采取節水措施比例明顯小于分散式傳統農村。③當地自來水供水價格、水質與供水服務好壞對是否采取節水行為無顯著影響,但農村居民普遍抱怨自來水水質太差。④居民對水資源的認識正確與否對是否采取節水措施有顯著影響,對水資源有正確認識的居民采取節水措施的比例越大。
綜合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①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修建農村基礎設施的同時需更加注重節水系統與供水設施的建設;②制定相關的節水政策,提高節水設備的普及與利用率;③修建新農村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居民的節水意識,加大宣傳力度,使居民認識到中國缺水的現狀,自覺地節約用水。
[參考文獻]
[1] 白黎,司訓練,管杜鵑,等.西安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實證分析[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1,41(19):13-21.
[2] 張祥中,龐勝華.福州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狀況調查與分析[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4):604-606.
[3] 遲海燕,田一梅,汪泳等.北方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現狀的調研分析[J].給水排水,2006(01):20-25.
[4] 周景博.中國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5(11):75-76.
[5] 樊良新.渭河流域關中地區農村居民生活用水行為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6] 李閩慧,岳金桂,韋誠,等.江蘇省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水利經濟,2014,32(02):12-14+40+75-76.
[7] 嚴巖,王辰星,張亞君,等.基于灰色模型的農村生活用水影響因子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3,24(05):50-53+58.
[8] 周迅.北京市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水價承受能力分析[J].電子測試,2013(18):216-217.
[9] 周春應.基于ELES模型的生活水價與城鎮居民承受能力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資源科學,2010,32(02):296-302.
[10] 李梅艷.農村居民生活用水現狀及用水量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
[11] 張媛媛.影響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因素研究[D].杭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2.
[作者簡介]趙漢(1994—),男,四川成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水資源消費、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