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雁
【摘 要】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中職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學生在中職階段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對他們的教育影響巨大。因而,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班主任發揮其關懷作用。本文就中職德育教育問題,談一談班主任關懷教育的心得,希望能夠為廣大中職班主任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育;班主任;關懷教育;心得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的班級管理體制弊端日益凸顯。首先,在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并不關心學生的個人需求和情緒波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會厭倦學習、拒絕學習,甚至對學習產生厭惡感。其次,班主任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指標,沒有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從而導致學生的閃光點被埋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班主任的支持和認可,會導致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班主任的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加,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都與缺乏關懷教育因素有關。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關懷教育尤為重要。
一、中職班主任關懷教育缺失造成的問題
(一)德育教育難有成效
教師要想勝任班主任工作,不僅要有出色的觀察力,還要有過人的管理能力,具備出色的觀察力。這樣,班主任就可以準確判斷學生的心理特征,清楚學生的性格,對學生的生活狀況了如指掌。然而,在當前階段,班主任往往更加關注學生的成績表現,對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缺乏關懷。也未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而且就算發現了,也未必有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另外,班主任常常會讓學生進行反思,但卻很難做到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反思有沒有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指明方向)。這便導致班級管理效率低下,德育教育難以開展。
(二)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職德育教育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在實際學校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中缺乏關懷教育,表現在教學方面就是,教師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沒有關心學生的學習喜好,不管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如何,一律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地聽,被動地吸收老師灌輸的知識,他們的積極性和思維方式不能得到有效激發與利用。而學生一旦失去了主動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也就失去了培養自身德育素質的基礎。
二、中職德育教育班主任關懷教育實施策略
(一)在班級管理中滲透關懷教育
實施班主任關懷教育理念,教師首先應充分重視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樹立對學生的關懷意識,了解學生的需求,合理開展班級管理和教學活動,使學生自覺參與班級管理和教學活動。班主任在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時,應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為更好地發揮關懷教育的作用,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的優缺點,明白如何才能讓學生參與班級的管理和教學活動,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和優勢,糾正他們的不足,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這種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學生參與對自身的管理,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重要的是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管理需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
作為班主任,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還應該對學生的業余生活有所了解,班主任可利用課余時間去學生家里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通過與學生家長的深入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喜好,有助于下一步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通過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在學校管理中,學生和老師之間溝通太少,這是很多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這使得師生之間難以相互了解。此外,教師以及學校對學生的關懷較少,使得學生的個性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便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消極情緒。因此,加強師生交流,增進師生情感是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首先,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積極開展班會、研討會等一系列交流活動,通過課堂互動和對話交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其次,班主任應鼓勵各科教師將“關懷教育”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
例如,在每周一的第一堂課之前,班主任可以到教室與學生談心,聊一聊周末發生的趣事,了解學生的業余愛好和習慣。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也可以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與學生交流這一星期的教學安排。在讓學生做好充足準備的同時,聽取學生的意見,對課程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此方式能夠加強學生的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勇于提出意見的精神,對學生的德育發展有積極作用。
(三)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德育能力
在關懷教育理念下開展學生德育教育,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活動的形式。班主任要抓住中職學生好動的特點,組織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他們的關懷,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將包括關懷在內的一些美好品質傳授給學生,有效實現對他們的德育教育。
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一同清掃校園及校園周邊的場地。為環衛工作者提供關懷,體會他們的辛苦,感恩他們的付出,從而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以及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思想。另外,此方式也能使學生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可培養他們“愛人”的精神,對其將來踏上社會投身工作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艷秋.“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的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J].文教資料,2018(31):148-149
[2]李彩麗.關懷:增強高校德育實效性的合理選擇[J].黑河學刊,2017(03):143-145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8YZX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