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東 張晶 張國升


摘 要 目的:觀察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克隆抗體(IVR)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的療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ROP患兒18例(36只眼),依據病變分區分為A組(I區病變)和B組(Ⅱ區病變),主要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眼部和全身不良反應。所有患兒在確診后72 h內行玻璃體腔注射10 mg/mL的IVR O.03 mL(含IVR0.3 mg)。注藥后前3d每天運用手持裂隙燈和眼壓計觀察患眼有無眼內出血及眼內炎情況并監測眼壓,治療后第3天、1周、2周、4周、8周、12周采用RetCamⅢ行眼底檢查,觀察視網膜血管迂曲、擴張及視網膜出血吸收、病變嵴消退情況和全身不良反應等。結果:首次IVR治療,36只眼病變均好轉。術后4周34只眼病變嵴基本消退,視網膜血管繼續向周邊發育,迂曲、擴張明顯減輕,視網膜出血完全吸收占94.4%(34/36),其中I區組10眼,Ⅱ區組24眼。兩組ROP好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復發轉外院行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1例(2只眼),占I區ROP消退患眼的20%,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6例患者中無一例感染,A組1例注藥當天晚上出現呼吸暫停,術后2 d呼吸頻率較術前下降。結論:璃體腔注射IVR治療1型閾值前ROP效果佳,但可能會影響早產兒呼吸。
關鍵詞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雷珠單克隆抗體;治療;療效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prematurity,ROP)是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發生的未成熟視網膜血管增殖性致盲眼病,是造成兒童盲的首位原因[1]。多發于出生胎齡≤34周的早產兒和出生體重<2 000g的新生兒。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中國等國家ROP發病率呈逐漸增高趨勢[2],全球每年新增ROP患兒數量可達5萬人。雖然目前治療ROP的主要方法是視網膜光凝,但是對視網膜造成不可逆損傷,嚴重者周邊視野出現缺損[3]。大量文獻報道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克隆抗體(IVR)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療效確切,回顧性分析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克隆抗體治療ROP的臨床效果及并發癥,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視網膜病變患兒18例(36只眼),根據《中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南(2014)》診斷標準[4],所有患兒出生后均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暖箱中吸氧及對癥治療,出生胎齡26 - 32周,平均28.79周。出生體重0.85 - 1.75 kg,平均1.13 kg;治療時矯正胎齡31.6 - 37.9周。其中男12例,女6例,均為單胎,I區病變6例(12只眼),Ⅱ區病變12例(24只眼1。(l)納入標準:①所有明確診斷為1型閾值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②屈光介質透明;③所有患兒篩查均由高年資眼科主治醫師用兒童廣角數碼視網膜成像系統(RetCam Ⅲ)檢查完成。(2)排除標準:①有危及生命危險的并發癥;②各種原因致屈光介質混濁,眼底看不清;③全身多重耐藥菌感染者;④既往接受治療的。患兒依據病變分區分為A組(I區)和B組(Ⅱ區),主要比較兩組患兒出生體重、孕周、治療時矯正胎齡及治療好轉、復發時間之間的差異。
治療方法:所有患兒監護人均被充分告知治療詳情、潛在風險、預期治療效果及復發后下一步治療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治療前常規抗生素眼液滴眼3d,行雙眼淚道沖洗,如有淚道阻塞行淚道探通術。術時常規消毒鋪巾,聚維酮碘局部消毒并在開瞼器開瞼后用聚維酮碘稀釋液沖洗結膜囊。30G 1 mL注射器抽取10 mg/mL的IVR 0.03 mL(含IVR 0.3 mg)于角膜緣后1.5 mm穿刺注射。注射結束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眼,術后抗生素眼液滴眼10 d。并于治療后的第3天、1周、2周、4周、8周、12周用兒童廣角數碼視網膜成像系統(RetCam Ⅲ)行眼底檢查,觀察視網膜血管迂曲、擴張,視網膜出血吸收,病變嵴消退情況和全身不良反應等。
療效判斷標準:①治愈:患者的視網膜出血吸收,視網膜血管擴張、迂曲減輕,嵴扁平或消退,周邊視網膜血管化。②有效:后期復查病變復發。③無效:病變加重。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只數(只)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治療效果:A組臨床治療成功率(lOO.OO%)高于對照組(80.00%),有統計學差異意義(P<0.05)。見表1。
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 論
雷珠單克隆抗體是抗新生血管的代表性藥物之一,具有較佳的靶向治療作用,能夠直接作用于VEGF,可明顯改善早產兒視網膜血管迂曲、擴張程度,有效消退視網膜新生血管,促進視網膜血管繼續向周邊發育,在治療過程中不會對視網膜結構造成損傷,避免了對患兒術后視力的影響[5],對周邊視野無影響,遠期發生屈光不正的概率較光凝組低[6],且操作簡單,越來越多地被用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治療。
本研究早產兒18例(36只眼)ROP,經過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克隆抗體治療后,病情全部緩解。本研究首次治療成功率高,可能與患者的選擇和藥物注射的劑量有關,36只眼全是1型閾值前病變,注射劑量每只眼均0.03 mL(含雷珠單抗0.3 mg)。A組1例患者術后當天晚上出現呼吸暫停,考慮和患者出生體重低、胎齡小、全身狀況差、注射藥物劑量大有關。隨訪到矯正胎齡47周后大部分患兒視網膜血管化到周邊鋸齒緣,少部分血管跨過嵴后停止發育,未完成視網膜血管化到周邊鋸齒緣的進程。通過眼底照相對比,一部分患兒視網膜血管較同齡早產兒視網膜血管迂曲,管徑細。
綜上所述,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克隆抗體治療1型閾值前早產兒ROP的療效確切,但不足之處是本研究病例數少,觀察時間短。要了解更多藥物注射劑量、效果及遠期對眼部及全身不良影響,需擴大樣本,建立隨訪檔案,延長觀察時間。
參考文獻
[1] Cood WV. Hardy RJ,Dobson V, et al.Final visual acuity results in the earlytreatment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study[J].Arch Ophthalmol,2010.128(6):663-671.
[2] Vander veen DK,Melia M.Yang MB,et al.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therapy for primary treatment of type l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 report by the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J].Ophthalmology.2017,124(5):619-633.
[3]陳宜,馮婧,孟憲芬,等.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療效觀察[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5,31(1):6-9.
[4]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南(2014年)[J].中華眼科雜志,2014,50(12):933-935.
[5]劉梅.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7.35(7):718-722.
[6]阮露,黃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屈光狀態[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2,28(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