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英

摘 要 目的:探究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用于治療慢性扁桃體炎合并腺樣體肥大的實際應用效果。方法:收治慢性扁桃體炎合并腺樣體肥大患者86例,分為兩組。觀察組49例接受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參照組37例接受傳統切除術治療,將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與參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平均出血量少,術后VAS評分低,并發癥發生率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慢性扁桃體炎合并腺樣體肥大患者,術中出血量少,并發癥率低,可有效減輕術后疼痛程度。
關鍵詞 咽喉疾病;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應用效果
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是一種集切割、消融、低溫、沖洗以及止血等功能為一體的微創技術[1]。此種手術方法操作簡單、視野清晰、切割層面薄,可有效使周圍組織損傷減少,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疼痛程度,促進術后恢復。近年來,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治療扁桃體肥大、舌扁桃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以及會厭囊腫等多種咽喉疾病的重要手段。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慢性扁桃體炎合并腺樣體肥大患者86例,并對接受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后的效果作如下分析闡述。
資料與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慢性扁桃體炎合并腺樣體肥大患者86例,接受手術治療,依據臨床治療方案的差異分為兩組。觀察組49例接受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參照組37例接受傳統切除術治療。觀察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21- 58歲,平均(39.5±6.2)歲;病程1-6年,平均(3.5±0.8)年。參照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24 - 58歲,平均(39.8±5.5)歲;病程2-5年,平均(3.5±0.5)年。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參照組:傳統切除術治療。麻醉起效后將腭舌及腭咽部黏膜切開,分離扁桃體與被膜至下極,將扁桃體使用圈套器進行切除;將環形開口器由一側鼻腔導入,置入腺樣體刮匙,將腺樣體刮除,使用浸有腎上腺素的棉球對創面進行壓迫止血。②觀察組:接受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手術所用的儀器設備是ENT ColatorⅡ等離子體手術系統,手術所用的射頻刀頭EIC8872-01.能量切換設置為5-8檔。使用開口器將咽腔充分暴露出來,使用抓鉗夾起一側扁桃體,并朝內側牽拉,使用離子刀頭切開黏膜,切割過程保證刀頭與扁桃體被膜保持緊貼,保證刀頭與扁桃體的方向一致,將扁桃體被膜以及與咽側壁聯系徹底切開至下極,完成扁桃體切除手術。將尿管由一側鼻腔導入,拉起軟腭,使用70°鼻內鏡觀察腺樣體,自口腔將低溫等離子射頻刀頭伸入鼻咽部,仔細辨認咽鼓管圓枕,從腺樣體下緣位置頂推進鼻咽,切吸腺樣體。出現出血癥狀時,需要及時踩凝血腳踏板,進行止血操作。
觀察指標:記錄入選研究對象的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疼痛程度及白膜脫落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術后疼痛程度實施評價。評分范圍1 - 10分,評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2.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并發癥發生率采用n(%)表示,行X2檢驗;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疼痛程度及白膜脫落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使用(x±s)表示,行f檢驗。檢驗結果均以P為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術中出
血量較參照組少,VAS評分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白膜脫落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術后出現繼發性出血3例,并發癥總發生率6.12%;參照組術后出現繼發性出血2例,感染4例,口腔反應2例,并發癥總發生率21.6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540.P=0.033)。
討 論
傳統的扁桃體剝離術雖然可較為徹底地切除扁桃體,但是手術切口較大,導致術中出血量多,使用電凝止血的過程中,容易導致熱傷害,加重了術后反應,不利于術后恢復;傳統治療腺樣體肥大主要使用的是刮除術,但是極易導致傷口過深,損傷咽鼓管咽口黏膜,引發術后出血,并且受手術器械限制,易殘留病灶死角,病灶切除不徹底導致病情復發[2]。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就需要選擇更為適宜的手術方案。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輕,術后進食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分析此結果的原因是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產生的機體組織減容效應主要局限于目標組織的表層,并且溫度相對較低。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開口器,能夠充分使咽腔得到充分暴露,因此可有效避免對病灶周圍組織造成熱損傷;在實施手術過程中視野較為清晰,可有效對組織層次進行辨別,使無法用直射光線進行觀察的盲區也能夠得以有效清除,進而保證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同時在使用兩極射頻能量切割病變組織過程中,等離子產生的動能較低,且不需要經過組織;還具有止血功能,減少了手術出血量,且刀頭較小,對周圍組織造成的侵擾較少,有利于減少術后感染等并發癥;工作界面溫度相對較低,創面整齊,蛋白質假膜形成時間短,可有效減輕術后疼痛程度。但兩組的白膜脫落時間無明顯差異,主要是因為術后偽膜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夠脫落,雖然離子刀實施手術過程中處于低溫環境,但仍無法避免熱損傷的產生,導致部分膠原變性,并在扁桃體窩表面形成薄膜覆蓋,使臨近組織所受刺激相應減少,延緩纖維組織形成,影響了扁桃體窩的恢復。
參考文獻
[1]汪曉鋒,高興強.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早期聲門型喉癌的療效觀察[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6,23(9):495-497.
[2]張健,袁暉,王玉林,等.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在咽喉部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浙江臨床醫學,2017,19(9):165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