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娥 鄭秋萍

摘要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護理效果。方法:收治盆腔炎患者100例,分為兩組,給予頭孢呋辛、甲硝唑靜脈滴注,按照中醫臨床分型進行辨證施治。對照組給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以情志護理、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疼痛護理和健康宣教為主的中醫護理措施。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軀體活動、社會活動、睡眠、情感、疼痛和精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護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情志護理、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疼痛護理和健康宣教為主的中醫護理措施可以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慢性盆腔炎;中醫護理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1],單純的西醫治療難以奏效,祖國醫學在治療慢性盆腔炎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法進行治療并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盆腔炎患者100例,均符合《婦產科學》的診斷標準。隨機分成兩組,各5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6 - 61歲,平均(44.6±3.2)歲;病程1-5年,平均(4.3±1.2)年;對照組患者年齡27 - 63歲,平均(44.5±3.5)歲;病程1-6年,平均(4.3±1.3)年。
方法:(1)治療方法:兩組患者予頭孢呋辛4.0 g+5%葡萄糖溶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ld;0.50-/0甲硝唑200 mL靜脈滴注,1次ld,7d為1個療程,并按照中醫臨床分型分為氣滯血瘀型、濕熱瘀阻型、寒濕凝滯型、氣虛血瘀型進行辨證施治:①氣滯血瘀型:治療方劑血府逐瘀湯,方藥組成:當歸15 g,川楝子10g,牛膝10g,生地黃10 g,制香附10 9,桃仁5g,川芎10g,五靈脂10 9,元胡10 9,陳皮10g,柴胡10g,紅花10g,益母草15g。②濕熱瘀阻型:治療方劑:當歸芍藥散加減。方藥組成:澤瀉10g,白術15g,艾葉10g,茯苓12g,炮姜10g,黨參15g,薏苡仁10g,蒼術10 g,桑寄生10g,五加皮10g,川芎10g,黃芪15g,益母草12g,白芍15g,炙甘草10g,當歸12g,③寒濕凝滯型:予少腹逐瘀湯加減,方藥組成:沒藥(研)10g,延胡索6g,當歸10g,川芎10g,官桂3g,赤芍10g,干姜(炒)6g,蒲黃10g,小茴香(炒)10g,五靈脂(炒)10 g。④氣虛血瘀型:治療方劑為活絡效靈丹加減,方藥組成:五靈脂15g,元胡15g,白術15g,黃芪15g,黨參15g,沒藥10g,乳香10g,牛膝12g,敗醬草12g,土茯苓12g,當歸15 g,丹參30g。氣滯重者加香附3g,川楝子10g;濕熱盛者加丹皮10g,黃柏10 g,蒲公英12g,1劑/d,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治療7d。(2)護理措施:對照組給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中醫護理:①情志護理: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主動了解患者的情志,并講解疾病的基本知識,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患者的煩躁、憂慮以及對本病的疑惑,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用藥護理:護理人員要詳細介紹中藥的煎制方法,有些藥物需要后下的要囑咐清楚,藥物煎兩遍后混勻,分早晚服用,不能喝一次煎一次,這樣藥物濃度不一樣,影響治療的效果。③飲食護理:鼓勵患者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多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以減少便秘的發生。④疼痛護理:下腹疼痛是盆腔炎常見的癥狀,疼痛的程度與疾病輕重和患者耐受能力有關,通過播放輕音樂、觀看開心的影片等轉移注意力來緩解疼痛,對于疼痛較甚者需要臥床休息,同時密切觀察疼痛的性質、程度。⑤健康宣教:告訴患者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鼓勵患者積極鍛煉身體,注意個人衛生,定期復查等。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軀體活動、社會活動、睡眠、情感、疼痛和精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護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多發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影響生活質量,也常常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醫認為外受六淫所侵,內由七情所傷,飲食勞倦均可傷人氣血,損及沖任,多為熱毒或濕邪阻絡,邪入胞宮,因而累及脾腎,影響肺肝,甚至心失所養,神不守舍等,病理反應為盆腔炎致病之因。盆腔炎的炎癥局限于一個部位,最終累及多個部位。通常盆腔炎中醫辨證是由于感受邪毒、濕熱蘊結下焦、氣血凝滯、營衛不和而發[2],治療當以行經止痛、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為主。活血化瘀藥可直接擴張血管,改善組織微循環,改善病灶周圍血氧供應,有利于炎癥的吸收和消退。所以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時,中藥熱敷可以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促進中藥滲透到病痛處。最終實現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3]。中西醫合理的結合,可以提高該病的治愈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加之全面的護理措施,使患者在心理、生理、飲食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指導,增加患者對該病治療的認識,積極地配合治療,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本組資料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前軀體活動、社會活動、睡眠、情感、疼痛和精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護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以情志護理、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疼痛護理和健康宣教為主的中醫護理措施可以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許家瑩,莫蕙.補腎調周法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1,34(4):478-479.
[2]楊冬花.細節護理干預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9):97-98.
[3]潘小清,何燕芳,王堅,等.體外短波電場熱療配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4):4496-4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