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對技能大賽的組織、備賽、參賽等環節的研究,分析導致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探討通過改進辦賽和參賽方式,來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問題和對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2.212
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已經舉辦多年,積極備賽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比賽結果也是檢測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舉辦各級技能大賽是職教工作積極創新的有益舉措,通過比賽,培養和選拔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技能大賽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動力,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職業教育。近年來,以校級比賽為基礎,以省賽國賽為主導,以行業協會比賽為補充的職業教育技能大賽體系逐漸形成。學校、教師和學生,積極備賽、努力得獎的熱情不斷高漲,大賽對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許多院校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
1 目前技能大賽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備戰技能大賽存在應試教育導向
針對每一屆技能大賽,各高職院校往往會提前很長時間準備,參賽的積極性很高,這是因為比賽所獲得的榮譽和排名,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地位和聲譽,有時也被視作學校領導的政績。在這種導向下,備賽過程就存在著為賽而學,為賽而教,以比賽為中心,以得獎為目標的功利傾向。本專業全方位的教學過程和知識體系被忽略,大賽的考核點和得分項成為反復操練的內容。這種備賽模式不利于參賽選手全方位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綜合能力,參賽選手會片面認為反復操練的備賽內容就是專業全部內容,比賽考點就是企業用人需求,所以說,目前的備賽過程存在應試教育導向。
1.2 參賽和備賽工作惠及面較窄
省級和國家級高職院校技能大賽獲獎后榮譽顯示度較高,也最為學校領導重視。為此,有些學校不惜花費精力和經費,發掘適合參賽的選手,配備優秀教師和實訓設備,開辟單獨的教學訓練場地,甚至多次向以往獲獎院校取經,學經驗找差距,盡最大能力保障參賽師生的訓練狀態和訓練水平,以期得獎。但是對于沒能參賽的絕大部分學生,教學過程并沒有享受到參賽學生的類似待遇,他們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沒有受到備賽的積極影響,能夠參賽的學生享受到了精英教育的待遇。
有些學校從學生入學就開始發掘適合參賽的選手,編入特定的教學小組或班級,政策上開綠燈,可以不完全遵守平時課程的考勤和考試制度,面向大賽教學,做針對性訓練。即使通過這種強化訓練的方式,能獲得榮譽,但是并不能代表學校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真實水平。技能大賽的目的是通過比賽促進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全面提高,而現實情況是,真正通過備賽和參賽受益的學生,只有一小部分。
1.3 技能大賽導向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各級部門舉辦技能大賽的目的應該是通過比賽促進高職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專業技能,但是目前這個導向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參與技能大賽的高職院校眾多,通過參賽對學校的課程建設、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方法改革和實訓條件的改善作用并不明顯。有一部分技能大賽的考點在開發的過程中缺乏廣泛的論證,比如有些考核項目只與某專業的幾門課程有關,技能考核要點單一,缺乏深度和廣度,不能完整體現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沒能與實際工作崗位和職業標準有效銜接。
而有些行業特色或區域特色明顯的比賽,沒有對應的省賽或國賽層次的比賽,就重視程度不夠。地方主管部門對這類比賽更應該加強指導,科學設置比賽內容,起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讓人才培養切實起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
1.4 備賽訓練與日常教學的關聯度較弱
技能大賽及時跟蹤新技術新設備,促進高職院校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是好事。但是有些新技術剛剛形成,還未能進入面向專業全體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新設備投放市場時間不長,很多學校還未來及采購裝備,面對比賽,只能通過搶購少量幾臺設備先開始訓練,不能讓大多數的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接觸和技術普及,廣泛性和群眾性不足。
比賽項目中有些側重新技術解決方案的考核,對基本技能考核的比重不高,而日常教學要求我們培養更多熟練掌握基本技能的通用型人才。所以就出現面向少數幾個學生的備賽訓練是一套設備和教學方案,而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日常教學是另一套設備和教學方案,存在這種脫節現象。
2 解決方案探討
2.1 提高技能大賽的參與度和普及性
每年舉辦的技能大賽省賽和國賽,要想全員參與是不現實的,但是參加省賽的選拔過程卻可以做到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學校可以借省賽的選拔為契機,在全校各專業范圍內,廣泛開展校級技能大賽,動員各專業師生在學校舉辦的初賽中積極備賽,認真訓練。通過這種普及性的初賽選拔活動,既增加了全體師生的參與度,讓人才培養的過程落到實處,又能在初賽過程中發現有潛力的選手,為后面更高級別的比賽儲備人才,做到比賽和教學過程的有機融合。
省賽和國賽的高水平開展,是建立在校級技能大賽精心組織、選拔、訓練的基礎上的。而校級技能大賽的參與度高普及性好,是省賽和國賽不斷完善的重要標志。學校除了可以對接省賽和國賽項目舉辦校賽,還可以擴展辦賽平臺,積極開發與企業、行業協會、社會團體合作舉辦的技能大賽,努力做到師生全參與,技能全覆蓋,通過教學和比賽過程,充分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2.2 日常教學和技能大賽相互融合
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起著引領和指導的作用,學校應跟蹤技能大賽導向,不斷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標準,著力培養學生貼近市場需求的技能。改革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類似于備賽和比賽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技能大賽強調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在日常教學中,就給學生打好理論基礎,培養過硬的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職業素質。學生經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學習和訓練,知識技能和操作規范已經牢固掌握,備賽的壓力就大大減輕。
高職院校要根據技能大賽要求,合理設置各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體系,人才培養方案要充分考慮企業對人才技能的需求,不能自說自話培養的人才讓企業來選用,而要主動貼近市場,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由學校來培養。所以高職院校就必須把企業的技能需求、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崗位職業素養有機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
技能大賽的比賽時間有限,并不能完整考核本專業全部知識點和技能,甚至有的技能考點并不局限在某一門課或一本書里。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融會貫通,不局限于大賽考點本身來教學,而是將知識體系和操作技能融入到平常教學過程中去。只對大賽考點做針對性教學,從長期來看,對全面提高學生水平是不利的。只有把大賽的考核技能和周邊知識點都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學生邊學習邊訓練,邊實踐邊領會,在比賽中才能將所學知識充分發揮,真正提高大多數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不是只有少數參賽學生受益。
2.3 整合資源打造合作平臺
為了使比賽內容更貼近實際工作過程,符合職業標準,在舉辦技能大賽時,應廣泛征求行業和企業一線專家的意見,提高企業參與度。在比賽項目開設,設備研發,賽前指導,比賽評判等環節吸收企業專家加入,提高辦賽質量,使比賽和實際生產過程緊密對接,通過辦賽為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反饋和指導。
備賽指導教師也可以內培外引,除了本校多次參賽有豐富經驗的指導教師,也可以引進校外兼職教師,這又包括外校有獲獎經驗的指導教師和來自企業的工程師。獲獎教師可以傳授比賽技巧和注意事項,企業工程師可以傳授一線的實際經驗和職業素養。在選擇指導教師時,要形成團隊合力,還要注意階梯化分布,形成人才梯隊,在每年的比賽中,做到有經驗的優秀師資不斷檔。
3 結語
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到今天取得了巨大成績,技能大賽功不可沒。通過技能大賽,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精湛技能的職業工匠,為國家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雖然目前技能大賽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只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同心協力共同努力,不斷創新思路,合理規劃、精心設計、科學指導,就一定能開創技能大賽引領高職教育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侯煒征.高職院校備戰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4):7-10.
[2]張昱.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紡織服裝教育,2015(04):119-121.
[3]陳建忠.省級職業院校高職組技能大賽若干問題探究[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02):102-103.
作者簡介:陳遠(1981-),男,安徽淮北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