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舜禹
一、引言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近年來,互聯網經濟占比了較大的市場份額,電子商務作為其中重要的銷售方式已經備受關注。因此,將傳統的農產品行業與電子商務模式有效結合,農產品中小企業可以迅速發展,加快我國農村經濟建設,提升農民的收入與生活質量。
二、農產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現狀
基于我國當下的農產品中小企業來講,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狀況不樂觀,主要包含以下幾種問題。第一,在中小企業中電子商務平臺使用率低。雖然近幾年來我國互聯網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仍存在部分小企業對電子商務平臺缺乏認識,只有淺在的表面理解。第二,農產品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監管制度不健全。由于電子商務網上交易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存在潛在安全隱患,尤其是銷售欺詐事件頻頻發生,不完善的網絡監管制度,令犯罪分子有機可乘,不利于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的發展。此外,我國不完善的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導致網上交易缺乏法律制約,不利于網絡銷售渠道拓展。第三,在電子商務平臺銷售模式中,農產品物流配送費較高。由于農產品本身對運輸實效有較高的要求,長時間運輸將會導致貨品腐爛、破損,在對運輸方式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增加了中小企業的物流配送成本。
三、農產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臺銷售渠道策略分析
(一)在中小企業中提升電子商務普及率
在農產品中小企業內普及電子商務平臺銷售模式,是提高中小農產品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實現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第一,在各個地區大力宣傳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令一些處于發展中的中小企業了解電商平臺優勢所在,進而拓展農產品的銷售渠道。第二,有關政府部門需要加強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輔助中小型農產品企業的發展。
(二)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需要政府給予大力支持。有關政府部門需要建設相關電子商務專業技能型人員培訓機構,定期進行人才培養。對農產品中小企業內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比如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銷售技術。中小企業內可以聘請專業技能人員到公司進行技術指導,進而在企業內培養出展業電子商務人才,拓寬網絡銷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人才需要進行針對性培養,基于網絡銷售方式來講,網絡營銷必須根據農產品自身特點進行,主要包括產品季節性以及區域性。強化電子商務人才的服務意識,提升其服務質量尤為重要。由于網絡渠道銷售經常會帶給人們品質無法保障的印象,因此,為了客戶帶來更佳的購物體驗,必須培養專業人才的服務質量,在企業內用高質量的商品與服務增加顧客滿意度,進而發展多種銷售渠道。
(三)完善電子商務平臺法律法規建設
企業在進行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時,整個過程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為了保障買賣雙方的交易安全,應圍繞以下幾點建設完善的法律法規。第一,政府在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時,應同時建立起相關健全的法律法規,令中小型農產品企業具有銷售農產品的合法權益,進而實現在電子商務平臺中進行更多的交易活動。第二,建立起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監管制度,需要國家有關部門人員進行健全制度,并且在日常的網絡交易中實施嚴格監管,防止有詐騙行為出現。第三,建立起大數據平臺,通過平臺能夠有效核對買賣雙方的交易身份與信息,令交易行為安全網絡環境下進行。
(四)提高電子商務平臺的靈活度
提升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靈活度可以包括兩方面建設,分別為完善物流配送系統與擴寬網絡銷售渠道。要提升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效益,拓寬銷售渠道,必須解決過高物流配送費的投入問題。對于此類問題,企業的管理人員可以與當地物流網點進行長期合作,進而降低運輸成本費用。并且嚴格管控物流人員的工作程序,避免在搬運的過程中造成農產品損壞,使物流工作井井有條的進行。農產品中小企業要想提高電子商務平臺靈活度,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需要有關政府部門放松對現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控制度,使其充分迎合市場;同時降低對中小企業開設網店或門戶的門檻,增加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中商家與農產品種類,以此吸引更多顧客購買農產品。如今的網絡媒體傳播成本較低,中小企業可以創建并發展自身品牌,借助現有的大品牌發展自身,拓展特許經營增加中小農產品企業的渠道盈利模式,同時注重農產品的個性化擴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我國的農產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未來通過實施相關有效策略,能夠有效拓寬銷售渠道。電子商務平臺作為實現“三農”政策的重要路徑,對中小企業農產品的銷售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中小型農產品企業應積極開發網絡渠道盈利模式,創建并發展自身品牌。(作者單位:武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