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即第一階段:初始階段(1949 - 1978年計劃經濟理論主導及市場經濟的艱難探索階段);第二階段:建立階段(1978 - 2003年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三階段:全面發展階段(從2003年到現在市場經濟發展階段的不斷完善)。市場經濟經過這三個階段的發展,使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都在突飛猛進。隨著中國生產力的不斷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鄉差距逐步縮小,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致富的典范。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這方面積累的經驗,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具有不可替代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計劃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公有制 發展中國家
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階段
1.初始階段(1949-1978)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經過了長久的兵革互興,國民經濟千頭萬緒:工業部門瀕臨崩潰,農業生產大幅減少,交通設施落后,市場混亂伴隨著惡性通貨膨脹,城市失業嚴重,農村受害者無處不在。面對這種情況,中國幾乎所有的經濟實踐都圍繞著國民經濟的復蘇。這一階段的目標是實現以全體人民的溫飽為中心的初級幸福,建立完整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體系,實現經濟獨立。
由于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前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成功經驗,恢復時期的經濟理論自然地采用了前蘇聯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人們認為,商品生產是私有制的產物,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的外來力量,市場規制和商品經濟是反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在當時的背景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公有制與私有制、計劃經濟與商品市場經濟之間是對抗關系,找不到任何共處的余地。從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社會主義主要建立在前蘇聯模式的基礎上。采取一系列公私伙伴關系等手段后,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以國有,準國有集體所有制為主導形式的公有制。資源由國家統一分配,商品的自由生產和流通基本消除。作為效仿前蘇聯的產物,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計劃經濟在鞏固紅色政權,鞏固國家社會主義本質,恢復戰爭中停滯不前的社會生產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隨著中國生產力的進一步恢復,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經濟構成日益復雜,其固有的弊端開始顯現。1958年,“人民公社化”現象,“大躍進”現象和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等現象。我國經濟發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狀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傳統計劃經濟的弊端。建議進行改革,改革必須重新認識商品經濟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實際上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上公報明確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嚴重缺點是權力過于集中,應該有領導地大膽下放,讓地方和工農業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的指導下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堅決實行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p>
2.確立階段(1978-2003)
1979年,陳云提出社會主義經濟不僅需要計劃調節部分,還需要市場調節部分,這兩個部分都是社會主義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1979年11月,鄧小平首先提出?!吧鐣髁x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981年,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決議”明確指出:“計劃經濟必須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實施,同時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98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中國經濟改革的根本問題是實施計劃經濟,補充市場的原則。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要把重點放在規劃和市場的內部統一上。從1990年底到1991年初,鄧小平說:“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不在于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問題。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薄安灰詾橐徽f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么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1997年,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報告再次強調,要讓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的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2002年,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在市場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加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改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同時,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等。我國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與之前的經濟情況大有不同,黨中央看到了市場經濟帶來的活力與優勢,看到人民的熱情和創造力,我們可以真正感受到我們國家的經濟形勢正在逐步改善。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市場經濟才能繼續前進,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們的生產力。
3.全面發展階段(2003-至今)
經過12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在此背景下,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于2003年10月召開并通過了“決定”,標志著中國進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強調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任務,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從根本上打破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作為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準。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2007年,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強調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我們必須更多地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再次強調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中國共產黨理論和實踐的艱苦探索。有過好的經驗,也有過慘重的教訓,說明市場經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改革和完善領導和治理方式,不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方式方法。只有通過這樣的不懈努力,社會主義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啟示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并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人的領導下,中國相繼取得了進展和突破,這些實際結果證明,中國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正確的。正是因為黨和政府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期做出的正確指示才使得我們在短短幾十年間就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曾幾何時,中國奇跡般地從人口眾多的極端貧窮落后國家跳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的成績單。2018年,中國GDP增長率達到6.6%,達到6.5%的預期目標,首次突破90萬億元。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北上廣深特大城市則超過2萬美元。經濟高質量增長所對應的實物構成含金量以及抗擊風險的能力定力和韌性都明顯提升。中國仍然是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貢獻率首屈一指,超過30%,而且這種勢頭和進程還在加快。從2017年的82萬億元到2018年的90萬億元,GDP總量從“8字頭”到“9字頭”只用了一年時間。分地區看,中國GDP物質技術構成的綜合可比指標也非常扎實可靠。2018年,廣東省僅一個省,GDP達到9.73億元,同比增長6.8%。根據世界銀行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排名,廣東省的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澳大利亞、西班牙、荷蘭和瑞士等發達國家。接近目前全球排名第12位的韓國。此外,再看各國最在意的實體經濟核心制造業,中國就達到了30萬億元,已遠超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今天,一方面,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與市場機制的優勢相結合,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基于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已經成熟。改革開放以來,公有制經濟一直在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是相當一部分的國有企業存在效率低下、損失嚴重、資產嚴重損失等問題。通過實施以“抓大放小”(集中力量搞好關系國計民生的、非國家控制不可的少數關鍵企業;放開其余一般性生產競爭領域里的國有企業,讓它們在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下,隨著市場結構的波動變化而不斷重新組合,以合理流動資源要素,縮短結構失衡,實現優勝劣汰。)為主要原則的改革戰略,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資產重組,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使國有企業的發展更加規范、持續;非公有制經濟在中國發展迅速,已成為公共經濟部門的必要和有益的補充。中國公有制經濟與其他所有制經濟相結合的觀點已被歷史證明是應對復雜的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的正確策略。這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都有影響。
參考文獻:
[1]宋則.對傳統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剖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1994(01).
[2]宋則.馬克思市場學說研究[J].財貿經濟,2016(11).
[3]張峰.社會主義條件下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辯證思考[J].理論與現代化,2017(06).
[4]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冊).人民出版社,1987.6-7.
[5]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人民出版社,1986.534.
[6]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7]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1.26-27.
[8]白永秀.新中國6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發展階段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09(12).
[9]金瑤梅.論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啟示[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18(1).
[10]宋則.論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三個階段——從“不可以”到“可以”,再到“更可以”[J].揚州大學學報,2019(2).
作者簡介:張娜(1996—),女,漢族,重慶開州,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