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婷
摘 要:“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能夠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部分問題,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以稅法課程為例,創新環節的加入可以更有效地激勵學生完成課前學習,提升課堂效率。但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中的推廣仍面臨著若干挑戰,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努力,完成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
關鍵詞:翻轉課堂;稅法;創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概念在高校的不斷普及,“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創新型的課堂模式,受到了廣泛關注?!胺D課堂”最大的創新點在于對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以此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時間空間限制,真正實現知識傳遞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課堂主導關系的互換,充分關注學生的自身需求和學習興趣,引導其自主學習?!跋冉毯髮W”向“先學后教”的轉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一、傳統稅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稅法是財務管理和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尤其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財會專業中,稅法課程與財務管理、會計學等課程同樣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高校稅法課程的安排與設置存在以下幾點常見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與應用型人才需求的沖突
傳統的稅法課堂教學多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僅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課堂真實感受的不同和接受能力的差異被忽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機械地記憶概念和計算方法,對稅法理論知識一知半解,在操作過程中,面對一點變化便一籌莫展,無法解決實際問題,這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課程性質導致學習興趣的缺乏
稅法課程的主要內容由我國稅法體系中的各個現行主要稅種構成。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稅法系統中每一個稅種之間的關聯度較低,教學內容多且瑣碎,理論性較強,法律基礎知識較為抽象。學習每一個新稅種的過程往往是征稅范圍、納稅人、稅目、稅率等部分的重復累加,學生需要處理記憶的信息量很大,而較為枯燥的內容輔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型教學方式,極易消耗學生對課程的熱情和耐心,從而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三)教材難以做到實時更新
我國財政體制和政策的時效性較強,仍然處在不斷更新和優化的過程中。例如,近年來我國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稅法體系的改善不斷深化,稅率的改變較為頻繁。這就導致了高校選用的教材時常無法緊跟政策變化,無法做到實時更新,從而教學內容常常滯后于相關稅法法規。課本信息的不準確以及課堂上一遍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接受、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較大困難,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翻轉課堂”最大的優勢在于使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教師提前準備好的課件或視頻在“互聯網+”技術以及線上“翻轉課堂”軟件的幫助下呈現,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和觀看次數,改變了以往“教室為唯一學習場所”的情況,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其次,“翻轉課堂”有利于促進師生互動,提升學習效率。教師課前準備的教學課件往往較為簡潔,概括性地強調了相關課程章節的概念和重難點,主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勵學生采用多種途徑自主發現并試圖解決問題,隨后在課堂上與教師討論相關問題的解決方式,增加彼此間的溝通,使教師能夠在教學和答疑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有針對性地調整課件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翻轉課堂”在稅法教學中的實踐過程
(一)課前準備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課前備課環節需要覆蓋到知識點的方方面面,并將這些內容完整地展現在PPT中,以履行在課堂中“教師為中心“的責任。而在”翻轉課堂“的實踐中,教師的課前任務多集中在對稅法課程知識點的分解與重構,突出重點,將每一個稅種的納稅義務人、稅率、征稅對象、稅目等重點內容以視頻或PPT講解的形式發布在網絡學習平臺上,經過對學生的操作輔導后,使其能夠實現線下自由學習。課件中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重要知識點的講解和對相關知識點的應用練習,多以客觀題和簡單計算題來檢驗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一階段設置的習題難度不宜過大,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熱情為主。視頻的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PPT控制在20-25頁左右,目的在于給課上的深入交流打下基礎。學生還可以運用平臺將學習中的問題通過留言反饋的方式呈現給教師,為教師準備課堂內容提供重要參考。
(二)課上延伸
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教師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并在這一基礎上完成知識點的延伸和完善。教師可以設置難度較課前學習中更大的習題,讓學生以分組討論的形式運用課前學習掌握的知識來解決相關問題,以此來驗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為了激勵學生課前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以及加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隨機抽取討論小組上臺來演示相關習題的解題過程,若無法得出正確的解題方法,則由學生提出解題的難點和疑點,由教師答疑,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輔導和講解,最后引導學生完成習題。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課堂角色的翻轉,由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充分承擔答疑解惑的職責,課堂講解更具有目的性和高效性,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三)課后復習
根據課上的情況,教師安排課后任務。若課堂效果較好,學生能較順利地完成課上的習題,教師除了布置課后習題以外,還可以適當地提供與本節課程相關的拓展資料,對課堂知識點進行補充,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若課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方面存在較多困難,教師應以習題布置為主,難度同樣由淺入深,并適當安排習題課,用例題講解的方式鞏固知識點,完成學習目標。
(四)創新點
經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強調課前視頻課件以及“互聯網+”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運用,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課堂講解以答疑和知識點延伸為主,承接課前的自主學習,完成知識體系的連接和構建。“信息傳遞”在課前完成,“吸收內化”在課內完成,教師可以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提供針對性的有效輔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也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和內化。但是在筆者的“翻轉課堂”實踐中,學生在課前留言反饋環節表現得相對比較積極,能夠提出與知識點盲區相關的問題,為課堂講解提供素材。然而在習題解答環節,學生的個體參與度較低,很少有學生愿意單獨當面提出問題或演示習題的解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組討論和小組展示的環節被嘗試性地加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師課前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課上被指派一道習題,在經過討論以后,請各小組依次到黑板前講解分配到的習題,并由其它學生提問。若無法解決問題,則提出思路和疑點,由教師來完成習題的最終講解。這一環節的設置有兩個作用。首先,督促學生認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在掌握一定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為課上解題或提問提供保障;第二,活躍課堂氣氛,解決了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不愿意發言或演示的問題,使“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順利地在課堂中使用起來,避免出現課堂上由于學生不愿意單個發言而導致的教師重新回到教學主導地位的問題。若整體課程時間安排較為緊張,教師可以在一些小稅種上節省時間。在發布自學課件的同時,給每一小組安排習題講解任務,討論解題的過程也下放到課前學習中,在課上直接由各小組展示例題解題過程或提出對知識點的疑問,教師可以更有目的性地在節約時間的同時,達到較好的課堂效果。
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
自“翻轉課堂”新型教學模式被引入中國高等教育界以來,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大多數教育者肯定了“翻轉課堂”在改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有效性。但在現實中,真正能夠落實教學模式改革的高校并不多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技術軟硬件仍不完備
“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依賴于優良的技術平臺的支撐,而目前我國的高校網絡學習系統發展并不完善,缺少一個強大而規范的平臺來實現網絡教學與線下教學的連接轉換。同時,“翻轉課堂”的全面實施也需要高校為教師配備完善的硬件設施,以保證線上教學資源的質量。軟硬件設施的不完備阻礙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普及。
(二)教師適應性有待加強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同樣也給教師帶來了挑戰,尤其對于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資深教師而言,新的教學模式意味著對課件和課堂內容的重新規劃安排,以及對新的師生教學角色的重新適應。這既考驗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的完善程度,也對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互動交流的課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跟蹤反饋機制仍需改善
“翻轉課堂”模式成功運用的關鍵之一是學生能夠在課前充分完成自主學習并帶著基礎和疑問進入課堂,從而完成教師的延伸答疑環節。因此,教師應該設計與新的教學模式更匹配的跟蹤反饋機制,例如利用小組評價、組長打分、加大課堂平時分比重等方式,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還繼續沿用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模式,很難保證學生課前自我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曾瑞,王澤慧.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挑戰與因應[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21(2):187-190.
[2] 陸珊.“翻轉課堂”在稅法教學中的設計及應用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8(1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