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不斷加深,企業的盈利模式和經營模式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風險也越來越多。企業為了進一步降低風險,提高風險承受能力,那么企業應當首先加強內部風險管理控制。本文通過風險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視角下的運營模式,從企業文化組織架構、企業決策機制和企業執行機制出發針對企業信息渠道和監管制度,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力求提高金融企業風險管理。
【關鍵詞】內部控制視角 金融企業風險管理 風險控制
企業在市場經營活動,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很難做到避免所有金融風險,風險對于企業來說是不可控的,但是企業可以增強風險管理有效的降低發生風險的幾率。金融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高利潤的特點,企業應當完機制從企業結構出發,優化企業決策機制,完善執行機制,建立良好的監督管理機制,從而達到有效避免市場風險的效果。企業為了進一步降低風險,提高風險承受能力,那么企業應當首先加強內部風險管理控制。本文通過風險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視角下的運營模式,從企業文化組織架構、企業決策機制和企業執行機制出發針對企業信息渠道和監管制度,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力求提高金融企業風險管理。
一、金融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關系
企業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管理中,可能出現的操作性風險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內部控制盡可能避免企業風險,保證企業所有經營活動都符合企業的經營條件和盈利目標。而且,風險管理則是由企業的管理層和所有員工共同參與的,風險是多樣化不分層級的,所以,企業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層次都需要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
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關系,就是企業從管理層至企業員工實行風險管理的一個過程,內部控制和企業風險管理的本質目標是一致的,沒有控制保證企業能夠有效的避免操作系統風險。而風險管理則可以將企業各部門的管理呈現統一制,以風險管理為主導建立適用企業風險的內部控制,從內部控制走向風險管理,有效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只有將企業的內部控制和企業風險管理相結合,才能夠使企業的經營狀態達到最佳水平。
二、當前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結合度不足
當前企業的內部控制更多的遵循企業管理制度,要求企業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守,從內部控制上來說對風險管理的意識不足,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沒有共同的目標,勢必會造成企業內部控制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從而導致企業的防風險能力下降。同時,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較差,當前我國多數金融企業并不重視企業風險管理,很多企業中下層領導認為企業風險只會出現在企業的上層領導決策上,跟自己的部門是沒有關系的。從而導致企業內部控制指令無法有效的傳達到每一個部門,最終導致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混亂。企業各部門無法有效的進行統一,也導致企業對于風險預防能力進一步下降。
(二)企業內部信息傳達不暢,政策執行不到位
企業內部管理混亂,從而導致很多企業內部控制政策執行不到位,很多企業內部控制執行過程沒有按照企業管理流程進行,而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失去了重要性,無法達到風險控制的作用。同時,企業內部信息傳達不暢,企業高層管理政策傳達到底層部門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出現理解歪曲或者遺失的情況。企業基層想要將信息進行反饋,則可能會出現多手續多部門轉達的情況,這些板塊失去了時效性,上層管理者無法得到第一手信息反饋,則影響內部控制的效果和進程。內部控制監督力度不足,很多部門管理人員在接到企業內部控制政策措施,采取不響應不作為的方式敷衍了事,再加上企業內部監督部門職能弱化,從而無法起到真正的內部監督功能。
三、基于內部控制視角完善金融企業風險管理的幾點意見
(一)優化完善企業結構
企業內部結構紊亂是造成企業內部控制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所以應當從企業整體層面對企業結構進行優化,要綜合考量管理層和治理層以及執行層的權力制約,以防止企業出現小群體的情況。而對于金融企業來說股權結構對公司的治理有較大的影響,在通常情況下金融企業的股權集中在一個或兩個大股東手上,大股東會影響企業管理層的執行政策,同時也會弱化小股東的管理權力,所以在進行企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應當選取適當的股權分配比例,并根據市場不斷進行調整,才能夠約束管理層管理行為。同時,對金融企業整個組織架構進行優化決策層對于執行層進行直接管理,避免企業管理決策失去執行能力。決策管理層對執行層進行直接負責,執行層對決策管理層直接進行信息反饋,保證企業決策可以及時有效的起到作用。在完成企業結構優化后,應當重新定義企業監督管理人員的職能范圍,要求企業監督人能夠進行監督和管理的雙重作用,保證企業資金流向,建立風險防范預警機制能夠對企業責任進行追責。保證企業內部目標統一,執行統一,做到有效規避企業風險的目標。
(二)優化企業決策管理機制
目前來說,金融企業管理都是由股東大會來決定的,但是金融企業的所涉及的市場項目較多。無法保證股東能夠對所涉及的項目有充分的了解,很可能會造成錯誤的決策,所以可以引入專家論證和技術咨詢的環節,可以在企業進行關鍵性決策時參考專業人士的意見和企業管理層意見相互結合。同時決策下達必須保證決策科學有效,應當利用企業日常經營數據和項目書記進行理性分析,有效保證企業決策具有指導性和前瞻性。還要對企業決策進行追責,對決策的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若企業管理者的決策造成了企業重大經濟損失,則要求決策下發者對該部分責任進行負責。以保證企業決策能夠幫助企業長期發展,為股東利益最大化負責。
(三)在企業內部建立執行機制
首先金融企業由于組織較為復雜,導致企業決策執行有效性不高,甚至可能會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票據舞弊風險。金融企業應當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實行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提高內部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要求責任能夠追至個人,明確個人的職能范圍,加強內部控制。其次金融企業的業務涉及范圍較廣,導致企業內部組織架構與職能很可能會發生重疊,最終導致部門和部門之間發生管理沖突,從而導致執行機制不復存在。所以,在金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應當對組織架構職能進行規劃,構建一系列簡明高效的業務流程,能夠將具體職責落實到每一個部門甚至崗位乃至個人,避免發生業務重疊或者管理重復的現象出現,而提高執行力度,可以保證管理層的精油政策能夠有效執行。同時,要求執行機制能夠分層分步進行,避免同一負責人包辦整個金融業務的現象,提高企業內部執行效率。
(四)在企業內部建立有效的風險監督管理機制
金融企業一般的管理層由董事會股東和監事會三個管理部門組成,應當充分利用三者的職能進行相互監督、相互牽制的作用。防止出現決策層操作失誤的風險。同時金融企業應當建立獨立的考核部門,具體分析法律法規和政府部門的實時政策針,對企業的會計報告和管理層職能體系進行監督,能夠有效性保證各部門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相互監督相互合作的關系。保證企業信息披露具有真實性有效性。此外監督管理人員應當時時刻刻關注金融行業的發展動態體系,提升作為監督管理人員的職業能力。
(五)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績效考核機制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動態化的,所以,要求企業管理者能夠對企業管理內部控制進行實時優化。企業的經營目標是為了盈利,而企業的從業人員也是一樣,所以,企業想要加強內部控制,也要將內部控制績效成為一種考核機制。企業要針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全方面的考核和檢測,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具體實施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各部門制定有效的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其獎罰的具體細則應當與員工的所在職務掛鉤,從此來提高企業各層管理人員的內部控制歷史,以績效考核的方式來增強企業人員的執行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內企業內部控制的作用,從而有效避免企業發生風險事故。
金融企業的外部風險是不可控制的,如果想要金融企業穩定快速發展,則應當從企業內部控制出發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目前,金融企業內部控制仍有諸多問題應當從優化企業結構出發,形成良好的企業執行機制保證企業決策能夠有效的執行。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風險監督管理機制,保證降低企業決策層的操作失誤幾率。將企業內部控制與績效考核相關聯,刺激企業內部人員有效執行企業政策響應企業內部控制的號召。從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方向降低企業過程中的風險,也同時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大鵬,王璐璐,李怡.基于內部控制視角完善金融企業風險管理的幾點建議[J].財務與會計,2016(16):39.
[2]陳剛.我國金融行業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J].東方企業文化,2012(15):5-6.
作者簡介:陳曉靜,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