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角色扮演法就是讓學生扮演指定的角色,通過情景演繹讓學生自己親身的體驗到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和態度變化。采取角色扮演法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實際的角色體驗中能夠增加學生對于所扮演角色的同理心,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角色扮演法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要注重的方面和因素較多,有案例的設計、學生所扮演角色的選擇、學生的內心體驗和感受以及對于整體的評價和討論。需要注重眾多的因素和環節的具體實施才能夠保證采取角色扮演法的實施效果,從而完成教師預期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角色扮演法;營銷心理學;教學
角色扮演其實最開始是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后來由于這種方法能夠廣泛應用于其他的領域,而且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因此被大量普遍的應用于教育、心理、營銷等領域,在教學活動領域被稱為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在教師以完成某種教學任務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或者是旁觀都能夠從這個過程中獲得一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通過角色扮演法能夠體現了深刻的教育意義,通過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和觀察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并培養出新的行為模式和應對問題的方法。角色扮演法對于營銷專業的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和積極的意義。通過角色扮演法,第一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讓課堂不再是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培養了師生的感情,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取到知識和專業能力。第二,角色扮演法還能夠體現了教育理念和能力為本的教育思想,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體現了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第三,對于學生而言,采取角色扮演法能夠讓學生展示自我,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加強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角色扮演法與營銷心理學之間
(一)完成教學任務,滿足教學目的
營銷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顧客和營銷人員在營銷活動的過程中,雙方的心理活動的行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顧客在消費的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的變化,以及營銷人員與顧客雙方的心理變化和心理溝通。因此,對于營銷心理學而言,顧客和營銷人員的內心感受和體驗是至關重要的。角色扮演法通過還原設計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真切的體驗到不同的社會角色的特點、心理、態度等,通過對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分析和研究,從中審視反省自己的情緒、態度以及認知,從而能夠學習到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傳統的課堂上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較少,課堂的氛圍也很嚴肅,不利于師生良好關系的建立,也無法引發學生主動的學習和思考。學生會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和枯燥,無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去掌握相關的知識和學習內容。而采取角色扮演法,能夠讓學上在課堂上利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這樣一來,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同角色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的變化,彌補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不足和缺陷,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掌握專業的技能。
(二)角色扮演法的具體實施流程
1.前期準備
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恰當的情境腳本,所設計的情境要有可操作性,同時還要能夠有代表意義。其次教師要進行相關準備工作,例如教室的布置、道具的選擇等等。最后還要為學生準備合適的服裝,讓學生能夠盡快的融入到真實的情境中,提高教學效果。
2.選擇合適的角色扮演者
合適的角色扮演者能夠讓觀察者和扮演者提高感知,讓學生能夠融入到情境之中,增加了學生的體驗,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一個最為恰當的角色扮演者對于整個教學活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設計完情境的腳本之后,讓學生之間先討論并分析角色的特點和內涵,要讓所扮演的學生能夠充分的理解角色的特點和內涵。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意愿來選擇合適的角色進行扮演。
對于沒有參與角色扮演,在場外觀察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設置觀察任務,讓學生對于營銷人員的產品介紹、所使用的營銷技巧、社交禮儀等環節進行觀察,并讓學生對于營銷人員和顧客的雙方表現、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等進行觀察,最后做出自己的評價和判斷。
3.實施角色扮演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只要注意不要讓學生偏題或者是情節模糊的同時控制現場的節奏。其他的環節和具體的語言溝通交流就讓所扮演的學生自由發揮,這樣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觀察的學生保持安靜,讓所扮演的學生能夠完全的融入到真實的情境中,才能夠展現出真實的場景,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
4.討論和評價
在結束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評價,教師可以進行提問,讓學生回答,也可以讓學生展開辯論。同時在此基礎之上,讓所扮演的學生雙方互相的溝通,或者是讓雙方互換角色,體驗不同的感受。通過討論和評價,能夠讓學生在探討和溝通的過程中尋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印象深刻,讓學生對于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角色扮演法在營銷心理學課堂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角色扮演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必須要學生能夠認真的參與,積極的配合才能夠完成這樣教學活動。角色扮演法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而且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控制節奏,因此對于教師而言是一種新的挑戰。對于學生來說,需要積極的配合、參與,還要認真的觀察和思考,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新的挑戰。
(一)情境腳本的準備困難
在前期的腳本設計準備環節,如果所設計的情境可操作性不強、情境理解難或者是需要大量的道具等,都會嚴重的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因此,前期的準備工作是比較困難的,教師要選擇或者設計出能夠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果且有可操作性的情境腳本是較為困難的。
(二)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
在教學活動中,總會有學生因為性格或者其他因素不愿意參與其中,而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就會影響到現場的氛圍,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
(三)評價和討論的效果差
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分析不同的情境以及結果,例如,營銷人員所采取的營銷技巧和方法、顧客的情緒變化、雙方的溝通、出現問題時的解決方式等等。在這一環節,如果教師自己進行評價,沒有讓學生進行討論,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學生的表演過程有不確定性
學生畢竟無法和真正的演員相比,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是會出現尷尬的場面,雙方可能陷入僵局。或者是會出現學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雙方陷入爭吵或者是偏離了主題,讓現場的表演一片混亂。還有的學生可能有著極強的表演欲,在表演的過程中過多的注重展示自我,無法和同學配合,不按照腳本進行表演,讓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活動無法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這些都是影響到角色扮演法的實施效果的因素。
三、角色扮演法在營銷心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
(一)選擇典型的案例
教師在情境腳本的選擇上,要能夠和教學任務相結合,并且要是經典的案例,選擇典型的案例,才能夠讓學生通過換位思考增加學生的體驗,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還要有可操作性,根據學生的能力選擇合適的情境,才能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感知能力,掌握專業技能,提高教學效果。種植,要設計典型的案例,要能夠通俗易懂,簡單,讓學生能夠快速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選擇合適的角色扮演者
雖然角色扮演法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活動,但是這并不是說教師就可以完全的放任自流,讓學生自己表演和討論。在進行角色的選擇上,教師要與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角色的性格和特點,并讓學生都能夠充分的了解到角色的特點和內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和意愿進行選擇,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選擇。對于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教師要進行鼓勵,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同時對于表演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產生爭執和矛盾的環節教師要重點關注,隨時掌握場內外的情況。
現場的互動效果對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避免出現其他學生不認真觀察的現象,讓其他的學生帶著觀察任務去仔細認真的觀察,提高其他學生的參與度,這樣也能夠讓其他的學生在討論環節能夠言之有物,能夠有自己的判斷和評價。
(三)體驗思考行動
角色扮演法是要讓學生能夠進行體驗,思考,最后落實與行動之上,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技能應用能力。因此,最后的討論和評價環節就尤為重要,要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各抒己見,同時共同探討出解決問題最恰當的方式,深化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于相關技能的運用能力。
(四)引導學生融入角色之中
教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發現有偏離主題或者是節奏無法控制時要積極的進行引導,對于一些消極的因素要進行糾正,要讓學生能夠融入角色之中,才能夠真實的體現出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在某一情境中的處理方式、態度和情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參與主體和主導者,要在教學過程中全面的兼顧場上學生的表揚以及其他學生的觀察情況,要隨時的把握教學節奏,讓學生在所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教學任務。
四、結語
通過角色扮演法,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書本知識和實際應用之間的不同,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對于教師而言,能夠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加強對于學生的了解,促進教師的自我提高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幼紅.角色扮演法在高職院校《營銷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8(32).
[2]花中東,楊賢傳,陳樹.《營銷心理學》課程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17):206-207.
[3]何飚.角色扮演法在市場營銷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7(1):149.
[4]時丕紅.角色扮演法在市場營銷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