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好數學就需要具備數學思維.是否具備數學思維影響著學生對于學數學的興趣。如果一個學生具備數學思維,那么他的數學潛力和智力有可能被開發地更徹底。小學數學在開發學生思維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有利于學生學會觀察與比較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特的思考方式和創新能力,還可以啟發學生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9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91
要想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就得培養其數學思維。數學思維是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基礎,只有把學生的數學思維開發到位,才能夠更有利于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一)觀察與比較思維的形成
觀察,顧名思義,就是用眼睛看,看客觀事物或人物然后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客觀印象。觀察還要有對看到的事物的客觀領會和理解。在整個過程中,因為觀察而產生了思維,而產生的思維又會為學生下一次的觀察做鋪墊。只有讓學生學會觀察,學生才能學會發現,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比較的思維習慣,這是數學思維模式的雛形。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與比較思維的教學方法與意義
教師在教學時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對一些課程內容進行自主總結和比較,學生在自己歸納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的過程能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和理解,也能夠將整個學習過程輕松化、娛樂化,更能讓學生發現學習中的樂趣。
例如,在教授“正比例的意義”時,可用杯子來做實驗,因為各種杯子的高度不同所呈現的體積也就不同,利用這個差異讓學生觀察并作出比較,發現體積和高度這兩種數學計量是相關聯的。隨著高度的增大,杯子的體積也在不斷增大,反之當高度不斷降低時,杯子的體積也在不斷減少,這個實驗可以說明,當一種量發生變化時,另一種量也在隨著變化。每個杯子的體積和高度都是一樣的,這說明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值的比值總是一定的。最后可讓學生自己總結這兩種量的比例關系,最后托出本節課的重點正比例關系,教師規范介紹正比例的意義。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學生理解獲得的正比例知識是比較牢固的,有利于學生對這個知識的吸收內化。
小學數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要求教師要做到創新和獨特。盡管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處于低層次,但是這是以后進行創新的基礎,所以對事物別出心裁的思考、對問題的大膽提出、對案例的不同意見和質疑、都可以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式。
1.一題多變。一個題目可衍生出許多題目,題目中的條件問題和情節都可進行收縮,將一些條件進行變化的過程中,就可讓學生全方位地、從不同角度來認識數量關系。
2.一題多解。一道題目有很多種解法,教師在演示規范解法時,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索不同的解法。
3.一圖多問。在觀察同一件事物時,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層次來認識事物理解事物。
4.一題多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提供不同的數學情境,調動各方面的數學知識或經驗,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踴躍發言,提出自己的異議及想法。
1.在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突出幫助學生學習主要的數學思考方法,也可涉及一些數學思維的培養。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體現一些非常重要的數學思維特征與形式,不僅將解題和計算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還要讓學生用數學的思維來摸索數學規律,探索數學問題。
2.當學生開始學會使用數學的思維時,學生就具備了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學習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時,教師要利用好教材資源,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同時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方法和思想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數學結構,建立扎實的數學概念基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知識,才能夠真正內化到學生的思維中,教師要學會順著學生的思維方式來進行教學。
3.創新性的設計,有趣的和有層次性的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思維上的探索,并且積極思考數學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自律的人格、樸實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自強和勤奮的探索精神。
以上對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幾個方面進行了討論,也對小學數學在學生的思維方面的意義做了闡述,小學數學確實能在學生的創新能力上有所幫助,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的足夠重視以及嚴謹對待。
參考文獻:
[1]鄭江龍.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與能力的培養與鍛煉[J].學周刊B版,2014(5).
[2]吳莉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12S).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師建林(1969.9— ),男,漢族,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