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月
【摘 要】地理課程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也是對學生進行個人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提高對地理教學的重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方式加以轉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地理教學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地理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積極學習、探究,提高地理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形成。本文首先對高中地理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然后重點對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積極探索,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現狀問題;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推行,對高中地理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師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積極分析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以形成高效的地理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地理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高中地理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一套高效的地理教學方式,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一、高中地理教學現狀
1.在地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發(fā)揮
如今,很多學校的地理課堂依然是以教師為核心,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在課堂上一味地灌輸,但學生能夠吸收的內容相對較少,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且地理課程偏向于理科,需要學生針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和理解,而不是單純地學習和背誦,這樣的方式不僅會影響地理教學效率的提高,還使學生的學習流于表面,難以學以致用。
2.缺少教學實踐
高中地理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各種理論知識,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學生能夠利用地理知識進行一些實踐運用。但很多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并未組織相關地理實踐課程,只是讓學生記住幾個知識點,導致學生難以深入理解地理知識。
3.學生缺乏積極性
地理課程相對于歷史、語文等學科來說,很多內容較為枯燥和抽象,很多學生都不愿意進行深入學習,甚至不少學生只是為了應對高考才去記憶,這種情況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足夠的積極性,不會主動對地理知識進行思考,遇到難題,學生大多會退縮,久而久之,惡性循環(huán),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策略
1.結合地理教材內容,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雖然地理教師也在進行各種教學改革,加強了對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視,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希望能夠提高地理教學效率,但依然有部分教師沿用傳統地理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結合地理教材的內容,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融入地理課堂,積極參與地理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入學習。
例如,在學習關于“世界時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將各種時區(qū)等概念加以介紹,讓學生進行簡單的了解,然后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分析自己所在的時區(qū)如何換算,并提出一些問題,如上海、紐約、倫敦等地區(qū)的時間變化,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將課本中的各種內容進行有效銜接,形成體系,進而使學生高效掌握時區(qū)知識。
2.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
若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各種理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實踐運用,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挖掘地理教學內容,將一些學生可以進行實踐應用的知識進行分析整理,通過有效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實踐,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高效學習。
例如,在學習關于“工業(yè)的區(qū)位選擇”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學,并給學生提出相關的例子,如北京地區(qū)重工業(yè)轉移,或列舉一些生活工業(yè)區(qū)位,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利用各種地理知識進行分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3.利用多媒體工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地理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轉化,將抽象、虛擬的知識進行直觀化的展現,有效引導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拓展地理課堂內容,促進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形成。例如,在學習關于“氣候變化”的知識時,單純的解說不利于學生理解,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就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加以展現,能使學生了解到世界氣候的變化過程,進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地理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高文.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4(08)
[2]白麗艷.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2)
[3]孫霞,田萍.實踐活動滲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3)
(北大希望之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