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被人們所重視的一個教育階段,它在人們的學生生涯中占據重要位置,它關系到每一位學生的未來。但是目前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本文探析了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具體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語文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和教師的關注點是高中語文成績,因而形成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為了獲取高分的局面,這雖然合乎情理,但是學生并不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都是完全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學習,他們的知識和思維都是教師復制出來的,缺乏學生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最終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現象。同時,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命令去完成學習任務,致使學生的學習方法單一,對學習失去興趣,無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教學方法不得當
首先,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當中,多數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結果,忽視教學過程,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都是完全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不注重學生知識的吸收,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這種只注重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使語文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其次,有的語文教師過分追求形式教學,盲目跟風,忽視了教學的實效性,沒有根據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選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無法真正接受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但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不重視因材施教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現象,不但影響了教學質量,也影響了學生個性發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相互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使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必須重視這一差異性。假如只按照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為標準簡單講解知識點,就會加重學困生的學習負擔,長期下去,會使優秀學生的能力越來越強,學困生的能力越來越弱,最終導致班級成績兩極分化現象嚴重,不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也打擊了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鴻門宴》這篇文言文的時候,在翻譯“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這句話的時候,文言文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和文言文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在理解上就存在較大差異,而語文教師如果按照統一標準要求學生,就無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進行語文創新變革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各個學校都在進行教學方式變革的探究和嘗試。新課改對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能力素質提出新的要求。它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由傳授者逐漸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新課改的具體要求,積極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大膽進行創新教學。傳統的教學觀念當中,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占據主體位置,而學生則處于被動狀態,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從而造成了學生嚴重依賴教師的現象,致使許多語文教學活動無法實現良好的成效。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需要打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樹立主體性學生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二)創新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教學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改變教學方法當中存在的問題,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構建特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高中語文教材內容文質兼美,設計新穎,圖文并茂,豐富多彩。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鉆研教材,在教學過程當中創新性地運用教材資源,優化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做到寓理于情,以情動人,情自理出。例如可以運用和生活相關的因素為學生創建生活情境。例如學習《祝福》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同學們根據現實生活中的過年場景來談談自己對祝福的理解。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自己對祝福的理解來閱讀文章,然后和作者闡述的祝福進行對比。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到封建社會給祥林嫂帶來的悲慘命運,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的認識。這種結合現實生活創造教學情境的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其次,運用課堂提問法。課堂提問的出發點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高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保證提出的問題富有趣味性、精彩性,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老人與海》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老人出海捕魚,經歷一系列困難之后得到了魚骨架。你們認為老人是成功,還是失敗?你們衡量成功和失敗的標準是什么?”這些問題學生一開始難以回答出來,可以讓學生先把問題記在腦海中,等學習完文章之后,學生自然就會理解了。學習《祝福》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祝福是一個美好的祝愿詞,但是《祝福》這篇文章卻是一個悲劇,那么魯迅寫這篇小說為什么命名為《祝福》呢?他想祝福什么呢?”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處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創新教學理念,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是目前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突破,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多種語文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課堂上學生要作為知識的主動探究者以及體驗者,不能依賴教師的幫助,需要學會在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同時借助經驗養成良好的創新性思維習慣。高中語文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的努力和勤奮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必須在學習過程當中隨時應用創新性思維去思考問題,通過具體實踐養成良好的創新性思維,配合教師順利完成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教學方式的任務,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次,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必須明確提綱,才能保證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有條不紊地進行。另外,需要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遇到難題,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總之,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過程當中應該樹立整體觀念,通過點撥引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就必須自覺地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轉變教學理念,進行語文創新變革,創新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孫懷鈺.淺談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J].儷人(教師),2015(6).
[2]張明華.小議高中語文實現新課改的方法[J].未來英才,2018(1).
作者簡介:梁媛,女,1985年生,甘肅隴西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