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云
【摘要】隨著我國教學觀念的轉變,小學語文教學逐漸成了當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課程內容。近些年來,我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表達提升有限,在當前對綜合人才的要求下,對于我國人才寫作和表達能力的要求也逐漸變得更嚴苛。因此,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成了當前語文教師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本文正是就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探究,以期能夠為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借鑒。
【關鍵詞】學生互改;小學語文教學;作文教學;寫作與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學生的表達與寫作能力,是最為直接反映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和水平的一種表現形式,一個良好的寫作與表達能力,必然是好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培養出來的,因此在新時代為了培養新人才的重要目標要求下,對于學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視,也逐漸成了當前學生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礎。在進行學生寫作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如何正確地提高和加深學生自身的感悟能力是一個需要人們深思的問題。學生寫作素養提升的必由之路便是提高學生自身的感悟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能夠正確地注意到學生自身的需求和特色,在尊重學生自身差異性的同時,保證學生寫作素養培養的計劃順利進行。
一、明確寫作素養提升的作用與意義
寫作素養是指學生通過廣泛寫作所獲得的能夠運用的某種素質,主要表現在學生寫作、理解、表達等各個方面,這種寫作素養對于學生的寫作與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不僅是強化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還是促進學生自身思想素質的一種渠道。寫作素養的提升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培養學生寫作素養的重要目的便是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素質,通過促進學生的感悟能力,幫助學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和寫作中更容易地理解作者的思維。
二、培養學生寫作素養的傳統方式
在最初的培養學生寫作素養的傳統方式中,具有很多現在依舊清晰有效的方式,這些方式應該在日常的感悟能力培養中已經值得保留下來,因此筆者在這里進行了簡單分析,以期與新型教學方式進行對比。
(一)擴展學生日常寫作范圍
學生想要擁有一個良好的感悟能力,或者說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僅僅依靠傳統的課本教學很難完成。如果想要僅靠傳統的教學課本上的知識達到促進學生寫作素養提升的目的,顯然是一個很難達到的效果。因此,在傳統的培養學生寫作素養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能夠幫助學生盡可能地拓展自身的寫作范圍。這種寫作范圍的擴張不僅限制于課堂之上,甚至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可能成為培養學生寫作素養的一部分。
(二)通過案例解析進行指導
學生的課堂學習依舊是提升學生寫作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進行學生感悟能力培養時,教師同樣需要著重注意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情況。而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能夠開展一定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積極性。例如通過案例解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本身的思想,這種幫助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引導學生的寫作素養提高。
(三)通過寫作交流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本身便是相互促進和相互結合的學習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經常通過寫作的培養來反向促進學生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于教師而言,通過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寫作指導,了解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在寫作中解決理解困難的問題,最終促進學生寫作素養的提高。
三、學生互改教學模式
學生互改的教學模式,是在隨著近些年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而逐漸興起的新興教學模式,是學生在一些特定教學課程中能夠發揮出較高積極性的新的學習模式,是在當前教學環境變化下,教師對于小學教學模式的新探索和新實踐。近些年隨著學生互改教學模式實踐的逐漸成熟,作為試用這一教學模式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也逐漸成了這一教學模式最為成功的應用代表,對于這一教學模式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學生互改教學模式也在這樣的基礎上,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著更多的幫助,促進了學生在寫作訓練和表達能力訓練等環節上的長足進步。
學生互改教學模式的特點是當前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影響的最為直接的因素,而筆者在對其特點進行總結后,大致將學生互改教學模式的特點分為三種:信任感、交流感、主動性。信任感便是指教師給予學生的信任感;交流則主要發生在學生與學生的互改之間;主動性表現為學生在學習中對于學習內容的主動接受程度。
四、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一)拉近教學與生活的距離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小學生越來越具有主動性,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該越來越“接地氣”,這種接地氣應該體現在教學的方方面面,包括課堂和課下生活的一切教學活動。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將生活與教學相結合,利用生活中的內容與真實事件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與感悟能力,通過拉近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教師可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多添加一些生活元素,并通過分解生活中的事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生活中的故事。這種寫作素養的促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知不覺便拉近了教學與生活的距離,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動力,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寫作素養的培養。
(二)尊重學生的第一直覺與感悟
寫作素養的提升本身便是主觀態度的培養活動,對于主觀活動而言,一千個人的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們對于同一事物的認知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能夠尊重學生的第一直覺與感悟,保證學生的個人見解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確保學生的每一個見解都能得到一定的反饋。例如,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需要盡可能地保證學生們的參與度,開展一系列的寫作與理解活動,鼓勵學生能夠積極地表達自身理解與思想,然后針對學生自身的理解進行反饋。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是一方面,但依舊不能夠在為了教學活動而忽視了對于學生自身的關注程度,避免教條化的教學方式。
(三)合理分組,調整學生關系
在學生互改中,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影響整個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相應的教學分配,或者是互改關系搭配時,需要能夠對學生的關系進行調整,以便于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互改的作用。在課程以外,教師可以通過輔導等工作,促進學生之間關系的協調發展,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調整學生之間的關系問題。
(四)適當管理,保證學習質量
學生之間的互改溝通是促進學生學習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學生之間的溝通同樣存在著對于溝通內容把控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對于學生之間溝通的適當管理,學生很容易便會出現“跑題”,或者聊一些與課堂無關內容的問題。而在《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第三組回顧拓展的互改活動中,教師通過在課堂中進行巡堂的方式,走進了學生的溝通中,既起到了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溝通問題的目的,又完成了對于“渾水摸魚”的學生的管理工作,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互改學習模式的成熟應用,發揮優勢,避免問題,達到了促進學生學習質量提高的目的。
五、結語
新的教學策略的應用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影響,既具有積極影響,同樣具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嚴重地影響了新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促進作用,進而導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因此想要更好地應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能夠發揮學生自身積極性的優勢,避免學生存在渾水摸魚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宏.小學語文作文“自改”、“互改”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7).
[2]陸新國.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互批互改[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8).
[3]朱曉明.抓好寫作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必由之路[J].學園(教育科研),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