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凡
【摘要】無數事實證明,成功的教育可以給學生留下更好的學習方法、習慣和思想。教學的最高境界要做到三實:真實、扎實、樸實。教學中,老師要捧出一顆對學生真誠的心,給予學生學習的空間,要教在點子上,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學會運用,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最好的教學是適合學生的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立足兒童視角,從學生的真實學情出發,落實到學生身上,使小學語文課堂展現出應有的本色和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兒童;視角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立足兒童視角,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思考兒童興趣特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受到老師教學方式的影響。老師講課生動、形象,便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小學生容易接受外界刺激,興趣廣泛,什么都想學,樣樣感興趣,但是難以持久。和教學內容本身的難度也有關。教材的內容很簡單,作業負擔又不重,就會讓他們感到沒什么可學,缺乏學習興趣。教材內容難于理解,作業還過多過深,他們就會產生煩躁、焦慮、畏難的情緒,抵觸學習。這些都和兒童的認知結構還處于成長階段有關,兒童的情緒、意志、認知非常不穩定,在激發起他們學習興趣后,還要采取措施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保持飽滿、積極、逐步趨于穩定,轉變成自覺的潛意識的行為。喜新厭舊是兒童的一個興趣特點。每一節課如果都拿新的知識教給兒童,他們就會樂意學,而且樂此不疲。老師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要想辦法給學生些新的信息,以吸引學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比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的生字時,如果老師平均用力逐個生字進行教學,就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也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可以通過分析生字之間的聯系,尋找它們在音、形、義上的異同,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威”和“武”兩個字,兒童容易混淆用錯。“武”字是弋字部,這一部首的字不多,有“式、試、代、袋、貸、貳”等;“威”是戈字部,這個部首字較多:“絨、戎、戲、戒、或、劃、戰、盞、載、減”等。老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兩個部首表示的意思,各有哪些字,要求學生總結辨析這些形近字,發現相關的音、形、義的規律。學生這樣識記起更方便、印象更深刻,而且認識了一大串,有剛接觸的字,有學過的字,還有沒學過的字,達到舉一反三。
二、思考兒童原有經驗,精心設計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一篇課文,老師要考慮到學生懂了什么、不懂的又是什么。課前老師要了解兒童已知、已會了哪些,從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原有經驗為出發點,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然后引導他們去探求未知,獲得新知。老師在備課時,要靜下心來,反復問自己幾個問題:學生通過本課學習可以收獲到什么?學生對哪一種學習方式最感興趣?學生面對某個問題,會從哪幾個角度進行思考?學生哪一點理解起來會有困難,如何著手解決?老師只有考慮這樣的學情,教學才會具有針對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有所收獲和提高,更好的經歷由不知到知的過程,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過程。
兒童因為年齡小,他們的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他們天性喜歡有趣的事物,尤其對故事充滿好奇與熱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構建故事情境來調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在教學中要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維持他們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兒童創設故事閱讀情境。老師根據相關內容設置相應的教學情景,給學生創造視聽結合的學習氛圍,更加真實有感情地去解讀課文。故事情境可以使學生用心去感受,更好地理解課文。課堂中通過生動的情境將課文內容展示給學生,可以更好地滿足小學生好奇的需要,還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學時間。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各種文體的文章,老師可以通過智慧來構建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涉及環境、生物相關的主題時,可以引入恰當的環保題材資源,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接受綠色低碳生活的素質教育。
三、以演促讀增強體驗,達到理解課文目的
老師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把握好孩子的認知起點,激發學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兒童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開展朗讀和分角色朗讀等活動,可以有效降低課文難度。將課文內容中生動的情節,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根據課文內容組織學生角色表演活動,非常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道具、服裝和人物來表演。老師分析講解課文之后,再結合課文的背景,和學生對課文的一些感知和想法,把表面的抽象文字用活靈活現的形象進行表演,讓整篇文章充滿了生機。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文本”又要“超文本”,老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話題,以演促讀,增強閱讀文本中的角色體驗,以豐富語言積累。小學階段有很多分角色朗讀或表演的文本,老師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驗到閱讀文本中的角色,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讀或者表演,讓學生更好地領會寓意。比如《狼和小羊》教學在朗讀時還可以引入《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很多角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本,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寫后續故事情節和對話,讓學生體會每個角色的性格特點,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為兒童的學習服務,打造良好閱讀環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重視兒童的主體地位,從兒童的需求出發,設計有效的閱讀教學,為兒童的學習服務,促進兒童深入理解文本,讓他們可以獲得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理解,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兒童的思想很豐富,情感很細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關注兒童的發展,善于通過文本有意識的引領兒童在未知的世界中穿行,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獨特的感悟,張揚他們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談談他們對課文內容或某個人物的理解感悟,根據課文的特點,把發言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通過自由地發表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很難持久,老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兒童的學習動力,靈活選用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讓他們有效投入到學習當中來,讓他們的學習注意力更持久。兒童都希望被人夸獎和稱贊,不喜歡別人批評他們,閱讀教學中,老師還要結合學生的一些心理特點,在閱讀教學評價中要重在激勵學生,學生受到肯定才會更有信心,才會更有興趣。老師要不斷樹立和增強兒童的信心。在評價中要有建設性評價,讓學生受到夸獎,激勵他們更努力學習,并委婉指出要提升的方面,促使學生可以更上一層樓。良好的閱讀環境不僅包括外部氛圍,更包括學生的心理健康環境,而老師的評價可以更好地促使學生進步和成長。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兒童視角出發,更好地為兒童的學習服務,充分思考兒童的興趣特點、兒童原有的經驗、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情境,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吳文添.基于兒童心靈成長下的小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9(8).
[2]譚梅,楊葉.核心素養視閾下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11).
[3]魏敏.兒童本位視野下的小學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4]任麗芳.兒童心理學在小學初段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建設,2017(26).
[5]張麗華.群文閱讀要從兒童立場出發——基于提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群文閱讀的思考[J].甘肅教育,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