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汴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的重點,也是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并且在小學生受教育期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既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播方式,也是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文化進行了有效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傳承;中國古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就現階段而言,小學語文教學擔任著對中國古文化進行有效傳播及弘揚的主要任務。所以相關研究學者對如何有效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文化進行了有效研究,并將其作為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文化,便是相關研究學者需要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應加大對中國古文化的學習力度
要想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文化,就必須要從自身做起,加大對中國古文化的學習力度,進而為中國古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有效傳承提供保障。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自身應對與中國古文化有關的知識進行了解及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滲透古文化知識,進而為中國古文化的有些傳承創造條件。基于此,就是必須不斷努力,積極利用業余時間對與中國古文化相關的知識進行有效研究學習,以此來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在此條件下,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利用課余備課的時間來彌補自身在傳統文化知識上的缺失,以確保教師自身能夠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地引用中國古文化中的歷史典故進行教學,進而使學生能夠在教師不斷滲透的過程中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二、對課堂教學情境進行合理創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根據實際情況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情境進行合理創設,才能夠為學生創造并提供一個積極向上的文化課堂氛圍。基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境帶入到課堂教學情境中,或是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境對課堂教學情境進行合理創設,以確保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合理并且貼近日常生活的教學情境,進而使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習中國古文化知識。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對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得以提升,也能夠使學生在對語文知識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拓寬視野的目的。在此條件下,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中國古文化知識對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有效創新,以此來實現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中國古文化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自身所具備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發揮,通過利用豐富的課堂情境來實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進而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情境中體會到中國古文化的內在魅力。比如,在對《神筆馬良》這一課時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文中內容結合實際情況提出“馬良的神筆真的是無所不能的嗎?”“若是你擁有了一支跟馬良一樣的神筆,那么你會怎么做呢?”等問題,引導學生對此類問題進行回答,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回答來實現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進而使學生的好奇心得以激發。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對以上問題的總結引出該節課的課堂內容,并結合課文中馬良的故事引出“樂于助人、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在實際生活中樂于助人的情境,比如,扶老奶奶過馬路、給老爺爺讓座位等,將其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在學習課堂內容的同時對中國古文化知識進行有效學習,進而為中國古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傳承提供保障。
三、對多媒體進行充分利用
在傳統方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傳授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老舊、也比較單調,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昏昏欲睡的現象。這樣不僅無法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也會使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厭煩的心理狀態,并不利于滲透傳統文化知識。而多媒體教學的出現恰恰能夠解決此類問題,該教學方法能夠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圖像、動畫和視影音的形式,形象、具體地展現出來,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升,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對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有效學習。例如,教師在對《有趣的漢字》等傳統文化知識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是可以引入與中國漢字以及書法有關的歷史典故,或是漢字起源的教學視頻,并將該節課中需要學習的中國漢字以及書法等內容加入到相應的動畫視頻中,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現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好奇心與注意力,也能夠激發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提升,最終為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傳承提供保障。
四、從教材中的古詩詞出發
我國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比較豐富、也比較多樣,所能夠代表的情感也是愈發豐富的,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有效教學,提升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領悟能力。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課堂內容引導學生對古詩詞中想要表達的感情進行深入體會,并對其意境進行有效探索,讓學生在體會文中作者情感的同時,對其想要表達的想法進行深入思考,以促進學生思維想象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中古詩詞作者的深入了解,將其背景等知識引入到課堂中,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主動思考。例如,在對《游子吟》這一課時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課后注解以及內容介紹進行充分解讀,并通過自身對課文的理解對整篇古詩文進行閱讀。然后,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對學生自主預習的情況進行了解及掌握,并提出“若是你是作者,你為什么會寫出這樣一篇文章?”“若是你離開家、離開母親多年,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等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讓學生切身地體會到母親的偉大、親情的可貴。這種方式的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自主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有效提升,還能夠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提升,進而為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傳承提供保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就現階段而言,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既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播方式,也是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肖夢燈.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8(3).
[2]周晶晶.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30).
[3]國君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探究式滲透之思考[J].才智,2015(12).
[4]楊艷麗.滲透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語文學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