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錄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了教學的方法,就提高作文教學水平提出了科學可行的一些方案,用具體的教學實例來描述各種方法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作文教學;小組討論;作文評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43-02
小學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者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作文是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的重要方面,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水平呢?
一、從說到寫,由易到難
口頭作文是寫作的橋梁。由說到寫,提高寫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界已達到共識,并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同實踐。“說”在“想與作”中起過渡作用,在學生認識觀察的基礎上指導去說,說審題、說立意,說選材、說布局謀篇,在說中激發寫作興趣,在說中探索寫作門徑。如在審題構思方面,如何去說,可分為二步:一是討論“寫什么”,先說根據要求確定題目,表達什么觀點;再說選材,應該如何表達;一人說完自己的想法后,有小組其他成員提意見,作補充;然后概括出幾點,作為提綱的雛形。討論“怎么寫”的過程中也可以這樣,先有某人說觀點與材料如何結合,材料的詳略處理,敘述的順序安排;然后其他人補充。多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氛圍,讓學生去說,如看圖說話再寫文,觀察實物說話,結合范文、下水文說話等。鼓勵學生舉手說、同桌說、自由說,逐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這樣把學生頭疼的作文化難為易,寫作起來也就得心應手。
二、與閱讀教學密切結合
小學階段學生所學的課文,都是典型的作文范文,這些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很多寫作知識,有觀察事物的方法,有文章的審題,有文章的寫作順序,有文章的選材等,與閱讀教學密切結合,就可以讓學生學到許多寫作方法。1、學習觀察事物。在學習《晨讀》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觀察方法。①觀察有順序,從右到左依次介紹了右邊的小女孩、中間的小男孩和左邊的小男孩;②觀察要抓住特點,從畫面中的位置,大小可以看出,這三個小學生是畫面的主體,勤奮學習是圖畫要體現的主要內容。③觀察要合理想象,由小女孩捧書的樣子,想象她“讀得多入神啊!”有左邊的小男孩用書托著下巴,想象出他正在思索。2、學習審題。學生的命題作文有的直接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想寫作文就要審好題意。如何審題同樣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答案。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經常分析題目和內容的關系,如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炸暗堡”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要體現的主體是董存瑞的舍身精神。3、學習寫作的順序。如《第一場雪》,課文講了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后的情景及聯想,表達了對雪的喜愛、贊美。指導學生在寫某一自然景物時,也從這些方面去寫。如寫下雨、下冰雹、刮風等,也可分別從之前,之中、之后的順序去寫。4、學習選材。《一定要爭氣》這篇文章從童弟周努力學習為自己爭氣、刻苦鉆研為祖國爭氣兩方面的材料,來突出“一定要爭氣”這一主題。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后也可學習選用從小到大、由淺入深的材料去突出某一主體。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選擇,組織材料,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學生就能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實踐中去。
三、增加閱讀量,開擴視野
閱讀量增加后,同學們可以涉獵到很多課文上沒有的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而且讀書要入迷。如今除了課本,每位同學還人手一冊閱讀課本,教師除了鼓勵學生認真閱讀外,還可給學生介紹一些童話故事書、兒童詩歌集等;鼓勵學生訂閱報刊,充分發揮班內所訂報刊的作用,組織學生去讀;鼓勵學生有條件的可以去買書閱讀,條件差的可到圖書室借閱;要求學生不僅讀文學方面的書,還要讀科普讀物,如《十萬個為什么》等。不僅要讀書,還要求讀書要入迷,入迷的讀者總是在作品中扮演一個角色,入迷的讀者才會學有所得。
四、訓練方式多樣靈活
作文有全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有自擬題作文;有素描作文。根據每次作文的要求,選用不同的方式,就可使學生打消怕寫作文的畏懼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怕學”為“愛學”,變“被動”為“主動”。如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進行實際觀察,獲取能反映人、事、物、景的典型材料,可以寫觀察作文。組織學生參加割麥子、打場、挖山芋、掰玉米等勞動,進行放風箏、野飲等野外活動,寫活動作文。讓學生考察,開展種植、飼養活動,寫簡單的科技作文。運用電教手段,攝下學生拔河比賽、歌詠比賽、籃球比賽、排球比賽等場面,幫助學生再現出來、再認識、再觀察、再分析、再升華,然后寫作。為學生創設情境,開設說話課,組織學生講故事、說笑話、談見聞,使學生有內容可寫。教師充分發揮四人小組的作用,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對練,互相批閱,組織競賽、表演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加,由原來師與生的單向交流變為師與生、生與生、組于組之間的多向交流,增加了學生說與寫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矯正、參與興趣。多樣化的作文訓練,有助于消除學生對單一模式作文的厭煩,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五、加強訓練過程的指導
小學生要寫一篇作文,對他們來說決非一件簡單的事,因此教師要加強訓練過程的指導,把作文指導貫穿于整個作文教學之中,在寫作前、寫作時、寫作后分別指導。寫作前教師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接受的能力、學習態度和興趣愛好等,然后知道主要解決“寫什么,為什么寫”的兩個問題。包括指導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審題立意、選材剪材、布局謀篇。激發學生興趣,開闊思路,指點門徑,使學生在下筆前就胸有成竹。教師要準備教學方法,寫下水文,親自寫一篇要求學生寫的文章,用自己的切身體會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要重在知道學生對作文“怎樣寫”,“說真話,寫真事”,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寫作后知道解決“寫得怎樣”,就是對學生作文給予分析和評價,包括作文的“改”和作文的“評”,使學生吸取教訓,提高認識,從寫作規律上了解自己作文中的優缺點,明確繼續努力的方向。
六、注重作文的改評
學生寫作之后,教師要及時評改,積極鼓勵,讓學生及時獲得評價信息,并且改以鼓勵為主,使他們充分體驗完成學習任務時的滿足感和喜悅感,以便以更大的主動和熱情投入新的學習。教師改,教師的評語要采用建議式、引導式、商量式、鼓勵式,以鼓勵為主,堅持正面引導。教師范改和學生集體改。教師指導學生從眉批看,是否對作文某一部分的優缺點加以指點、分析、說明和評定。從總批看,是否對全文的思想內容、篇章結構、語言文字、寫作態度作出總評。教師通過示范改和具體要求,交給學生批改的方法和批改的標準。互改,就是將學生每一桌或每兩人劃為一組,互相交換修改,教師巡回指導。集體改,就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改,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自改。吸取大家的評改意見,進行修改,這些改評作文既調動了學生寫作文、該做我能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