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宏文
【摘 要】為了更好地拓展聽障學生的就業前景,景德鎮特殊教育學校采取多種方式開展陶瓷職訓課程教學,以“走進來”“走出去”兩種理念為核心,更好、更快地對學生展開職業教育培訓,積極、綜合、合理地整合利用社會愛心資源,增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自身的自信心。
【關鍵詞】職業教育,聽障學生,特殊教育。
習近平指出,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中國的職業教育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教育類型。基礎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小學和初中階段稱為九年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高中階段之后實施。職業教育獨立實施或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一起實施,以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傳授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的知識技能。我校針對特教學生特點,結合本地特色產業,進行了大量調研工作。陶瓷產業是景德鎮的支柱產業,景德瓷自古就有薄如紙、聲如磬、顏如玉的美稱,因此,景德鎮被譽為“瓷都”。通過調研,陶瓷工藝類技能對于特殊教育群體最為適合,不論從學習到就業,都能使他們有與平常人一樣甚至更高的起步競爭。
一、課程開展
通過開展陶瓷職訓課程,能在學生掌握相應陶瓷工藝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生價值觀,使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可以有出彩的人生。我校針對初高中階段聾啞學生在“拉坯、利坯、施釉、配釉、雕刻、陶藝、陶美”等領域加以培養,特別重視選取合適的對象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來。同時,為更好地服務于殘疾人群體,我們開始重視對特殊教育學校、機構陶藝教師的培養。
特教學生由于自身存在特殊性,在學習、生活、交流上都有別于正常人。我校作為寄宿制學校,為學生的人身安全著想,在無許可情況下或有許可無家長、老師陪同下不允許學生獨自出校。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各種陶瓷工藝技能,加深其對陶瓷制作的興趣,我提出了 “走進來”和“走出去”兩種理念。將兩種理念相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到、學習好相應陶瓷工藝技能。
(一)讓“老師”走進校園
學生出不去,我們就把“老師”請進來,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1.企業進校園
景德鎮作為千年瓷都,有很多優秀的本地陶瓷企業,他們堅持傳統的同時又敢于創新,我校在開展陶瓷職訓課程過程中,很多企業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幫助,為學生帶來了最新的設備、最新的工藝,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陶瓷、了解市場。
景德鎮本土企業在競爭激烈的今天開發出了許多新型產品,這些新產品使得陶瓷職訓課程能快速地開展開來,如免燒泥、免燒釉,使學生能不限于場地和設備的因素,用簡單的方式接觸陶瓷制作;設線工藝能使得智力障礙學生也能自己動手創作;新型顏料能讓學生在瓷板上畫出油畫的效果;顏料粉筆能使學生像創作黑板畫一樣去創作自己的“板報”等等。
多種新形式的工藝和設備能使學生擺脫枯燥的描線,使其更容易直接上手,對于初期學習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2.大師來授課
陶瓷職訓課程培養的是學生未來生活的一種技能。景德鎮的技能傳承方式還是傳統的“師傳徒”形式,一般出師時間都在2年左右,這極大阻礙了學生對于陶瓷工藝技能的學習。
很多手工藝大師在我校調研期間聽聞我校開展陶瓷職訓課程,都愿意給予最大的幫助。我們與很多手工藝大師建立了聯系,請他們定期或不定期來學校為學生進行演示與解惑,對學生在技能方面的學習傾囊相授。
目前,我校已有長期專、兼職的省中級以上職稱的各類工藝美術、陶瓷大師、技能大師,以及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江西省工藝美院、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省市陶瓷研究所教授,民間老藝人和非遺傳承人四十七人,愛心為學生們講學授課。
3.前輩做榜樣
自我校開展陶瓷職訓課程以來,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已重點培養殘疾人五十余名,適度培養四十名,部分孩子已經取得了市、省兩級的中高級職稱或技能證書,并在繼續作為傳承對象的同時,成為了新晉孩子的指導者,甚至成為了行業領軍人物——如余細華、凌超等。
請這些前輩來對學生進行授課講解,學生更有代入感和親切感,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榜樣,對其未來信心的建立尤為重要。
4.名校做依托
除了傳授傳統的陶瓷文化和技藝之外,我們還找到長江學者、清華大學張輝教授帶領的科學家團隊,為我們的教育教學進行更好的理論實踐指導。他們為課程設計制造了智能安全、節能環保的高科技“新柴窯”,我們運用新柴窯燒制的霽紅瓷器已經送到了釣魚臺國賓館,被劉延東副總理高度贊賞。
同時在校園內還原了陶瓷工作室,請專人師傅對學生進行展示和指導各工藝流程,進行完整的生產工藝步驟演示,費用由教授名下公司承擔。
(二)讓學生走出去
職訓課程的開展不能閉門造車,要讓學生多看、多學、多走、多參與才能更好地學習。為此,我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由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
1.去企業
校企合作理論(以德國雙元制為代表)由企業和職業學校合作進行職業教育。依靠行業發展職業教育,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密切結合。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工作,同時可通過工作實現學習。我校自課程開始就積極與企業合作,各企業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與幫助,為學生帶來了許多設備與工具。同時也應我校的請求允許學生進入企業,讓學生來到陶瓷生產第一線來直觀地了解陶瓷生產過程及其工藝,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與知識,使其對陶瓷生產流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2.去實踐
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我校不定期組織學生去畫室、企業、工作室進行學習實踐,運用所學知識制作陶瓷產品,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并有專業教師現場指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有所用。
我校積極與各企業開展合作活動,企業定制學生作品或者組織學生去現場義賣。如與航空工業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作舉行周年慶作品征集活動,學生以直升機為創作主題進行創作,同時在周年慶現場舉行學生陶瓷作品義賣活動,義賣作品的所得全部給到作品的制作者,也就是學生,這樣能讓他們更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的動力。
3.去展覽
職業教育是個體實現職業理想發展個性的一條重要渠道。職業教育要把職業特點與學生的興趣、特長結合起來,以發展個性為前提,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因材施教)學生的天性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他們總有許多奇思妙想,但卻總是無處表達。學習不是固定學生思維的工具,而應該成為解放學生思想的方法,陶藝制作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之一。
(1)我校定期組織學生去博物館等展覽去觀看、學習他人的優秀作品,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明白陶瓷制作也能如此風趣、獨特。參觀結束后學生寫觀后感,說出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2)對于優秀的學生作品,我校同樣積極尋求展覽方合作對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展覽,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評比比賽,逐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們平時不了解的這個群體,消除對他們的偏見與不解。
二、課程成果
通過“走進來”和“走出去”,這群特殊的學生與社會建立了更多的聯系,他們更好地融入了社會,更多的人也了解了他們。陶瓷職訓不僅是一個學習技能的課程,也成為了這群特殊孩子與人溝通的一道橋梁。
課程的開展離不開多方的幫助,該課程項目已確立為中殘聯“殘疾人特殊文化藝術挖掘與推介項目”之一;已重點培養殘疾人五十余名、適度培養四十名;已依托“中道堂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景德鎮市國際交流服務中心”“中國景德鎮瓷博會”“景德鎮市招商局”等渠道推介、銷售這些殘疾人的作品和產品,為他們帶來實際收益;已有生產基地兩個,約五百平方,自有專業展廳一個,約兩百平方,為學生提供更好地實踐場所。
在我的提議牽頭下,《手工藝者集善之家》項目已由中殘聯認可正式掛牌成立,為全國的特教學校開展特色職業教育課程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公益平臺,將學校、企業整合資源到平臺上,能更好地開展相互合作。
【參考文獻】
[1]人民網.習近平: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
[2]龍厚.職業教育對殘疾人職業生存的影響探微[J].新教育時代,2014(09)
[3]職業教育理論.豆丁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