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英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語文教學中的基礎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在我國的語言教育體系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知道實施哪個循環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不知道哪個循環項目能夠激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循環與小循環的區別。
【關鍵詞】小學語文;大循環;小循環;區別探究
伴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全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直是小學所有科目中的教學重點,當前學者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比較多,但是唯獨針對小學語文教師研究較少,將教學模式改革與教師隊伍的建設結合在一起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通過對大循環與小循環教學項目區別的研究,能夠進一步優化小學語文教師隊伍,有利于骨干教師的培養,同時還能激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從而建立起真正的專業骨干教師隊伍。
一、大循環教學
大循環教學,就是教師從一年級開始教學,到六年級結束。
(一)大循環教學模式優點
1.只需要安排一次教學任務
學校在安排教師的教學任務時,只需要安排一次可以,之后五年的工作任務也就水到渠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也會有所保證,大部分教師都比較認可這樣的教學方式,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相對公平,沒有任何一位教師相互推諉責任,所有的教師都和睦相處。
2.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經過六年的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系統地了解了語文教材的內容體系,熟悉每個學段的教學內容,同時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語文教學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是足夠了解的,能夠有效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教學課程,進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3.學生學習的語文知識具有系統性
學生從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學習到六年級的學習一直是同一個語文教師,可以實現自然銜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較好地復習以前的語文知識,同時也能為學生下一步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大循環教學中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1.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與特長,一位教師的語文知識面畢竟有限,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一直都是一位語文教師,不利于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在教師的眼里成為定性,教師認為好學生永遠是好學生,壞學生還是壞學生,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不利于教師隊伍的優化組合
教師隊伍參差不齊,大循環對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對于年紀大的教師而言,體力依然吃不消,如果有的教師出現了懈怠心理,就會耽誤學生的語文學習,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3.不利于對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
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一直是一個教師,就不必為了適應新的環境做出任何努力,等于將學生封閉起來,學生的社交能力就會退化,也就沒有機會學習如何與其他學生相處。
二、小循環教學
小循環教學恰好彌補了大循環教學中的缺點,學生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多位教師,可以有效從不同教師身上學到不同的知識,并取長補短,能使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進而獲得新的啟示。同時,教師面對的是新的學生,因此,在工作中,也會付出更多努力、認真了解學生,并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魯迅曾經說過:如果一直讀一本書,難免會產生枯燥的心緒。因此,學校應實施小循環教學,讓學生多讀“幾本書”,多多補充精神營養,進而真正促進學生的茁壯成長。
但小循環教學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果學校每隔一年或兩年換一位教師,則會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磨合期,對學生的適應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同時也不利于教師專業的成長,每隔一年或者兩年,就重新整合自己的教學知識,并需要花費時間去了解學生,組織教學的時間就減少了,短時間內不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學校也需要每年或者兩年之后就安排一次工作,同時也會發生教師之間的相互推諉,會影響教師之間的和睦相處。學生每年或者每兩年換一次教師,可能前面的知識就忘記了,或者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對,會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實施大循環教學,還是小循環教學,都應當避免大、小循環教學的弊端,發揮教師自身的特長,更加深入地把握課堂教學目標,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商榷,吉海榮.小學教師最好要有一次教學大循環——與《小學教學大循環的利與弊》[J].教學與管理,2017(06)
[2]徐德培.小學教學大循環的利與弊[J].教學與管理,2017(35)
(新疆省阜康市大黃山社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