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對學生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了能夠完成相關的教育目標,我國各個地區的基礎教育學校開始嘗試在語文教育中引入德育元素,充分發揮語文教育和德育的積極作用。文章主要以了解語文教育的部分知識、分析德育的深遠意義為切入點,對如何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展開更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具體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1-0014-01
一、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意義
1.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
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普遍存在意識薄弱、好奇心重和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并且小學生極易受到周邊事物的影響,所以教師是否對其展開正確的引導是決定他們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語文教育中全面滲透德育,一方面可以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1];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情操,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
2.是保證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
在我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深入推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而如何充分實現語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相互結合也是我國教育領域重點研究的課題。對小學生開展語文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知識素養,拓寬小學生的認識和見解;而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健全自身的人格和品質,所以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是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2]。
二、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具體方法
1.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滲透德育
為了保證學生健康而又全面地發展,教師應當從多個不同的語文教育角度滲透德育。首先從“聽”的角度來看,教師可以定期開展傳統知識的語文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宣揚和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增加小學生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其次從“說”的角度來看,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生活中的道德故事”主題班會,鼓勵小學生到講臺上講述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道德小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小學生開朗大方的性格,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促使小學生認真地觀察生活,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再次從“讀”的角度來看,教師可以在教室內設立“讀書角”,并且利用班費購買一定數目的德育課本。這樣不僅僅營造了小學生的學習氣氛,提高了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通過閱讀來幫助小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文章中的人物魅力,從而給小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后從“寫”的角度來看,教師還可以重點開展以德育知識為主題的作文培訓課,借助一些正面的、典型的以及積極向上的德育材料來激發學生思考,并且在學生寫作的時候對其進行專業的作文寫作指導。只有這樣才可以加深小學生對道德的理解,同時提高小學生的綜合實力水平。
2.不斷豐富課程教育形式
對于小學生來說,傳統的說教式教學太過于枯燥和乏味,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不斷豐富課程教育形式是教育難題的主要解決辦法。只有教師不斷豐富課堂教育形式,才能夠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完善小學生的品德,保證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3.提高教師自身道德素養與意識
陶行知先生在自己做小學校長的時候曾經碰到過一位男生用磚頭毆打自己同伴的事情,但陶行知先生面對這個施惡的男生時,并沒有馬上對其展開嚴厲的批評,而是在調查清楚事實的真相之后用寬容的態度解決了這件故意傷人案件。這樣既表達了他對該男生為他人打抱不平的正義感的稱贊,也對他這樣沖動的行為展開了正確而又客觀的教育,不但保護了男生的自尊心,還幫助男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教師應當站在道德角度上理性地處理一切突發事件,并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從而對小學生起到模范作用。
德育是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只有教師不斷加強德育意識,豐富語文教學方法,并加深德育在語文教育中的滲透程度,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丁淑娟.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路及意義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178.
[2]陳璐璐.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8(22):39-40.
作者簡介:陳金財,男,浙江樂清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