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可以使學生對物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有所了解,也能夠幫助初中物理教學有效開展。文章以知識問題情境研究為基礎,對初中物理教學進行分析,通過對生活現象以及實驗模擬創建教學模式,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更加健全了物理教學內容。
關鍵詞:初中物理;情境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1-0081-02
物理學科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學科,在物理教學時,只有不斷產生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他們的探索意識比較強。對于初中物理教學,知識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和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對于知識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利用起來,在物理與生活之間建立起橋梁,這樣能夠使學生較快地進入物理教學。
一、知識問題情境化教學對初中物理學生能力培養的意義
1.有助于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具有科學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問題、猜想及假設、實驗設計、實驗求證、實驗分析等。通過書本知識與課堂講述對學生探索欲望的激發是有限的,所以,這就要通過生活現象來創設知識問題情境。教師將學生日常見到的物理現象設計成比較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知識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是從提出問題開始,只有學生對物理教學內容充分了解,他們才能發現有用的問題,并在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面的擴展。學生進行思考,并對其結果進行驗證,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建立起探究的過程。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物理學科涉及的面非常廣,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創設知識問題情境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物理教學通常采用的問題情境有很多種,包括探索型、懸念型等。這些問題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發散性思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而且在學校中開展或不開展知識問題情境化教學試驗對學生來說有著很大的差別。在學校中隨機對兩個班級進行試驗,一個班級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另一個班級還是采用原有的教學模式,試驗周期為一個學期,通過成績測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其中包含理論、實驗及創新這三方面。事實表明,采用知識情境化物理教學模式的班級成績要比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好,特別是在生活物理現象的分析、物理原理在生活的應用等方面,這表明知識問題情境化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求知欲,學生在學習之中占主導地位。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
二、通過生活現象創設知識問題情境
1.創設知識問題情境的時機要合適
對于物理教學,教師要對知識問題情境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提前進入問題情境之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新的課程,教師在創設知識問題情境時,要找好切入點,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對于那些探究性比較強的物理知識,教師要將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創設合理的知識問題情境,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并且,教師在探究活動結束的時候,要拓展學生思考的范圍,創設新的問題情境,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
2.知識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知識問題情境要遵循的原則就是目標性原則、熟悉性原則、發散性原則等。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之下,教師創設知識問題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并將這些物理知識引入課堂。另外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延展性,能夠在學生探究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3.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現象之中
初中學生的心智并不成熟,看待事物不夠全面,通常只會看到一些表面的現象,并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所以,在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的時候,學生很難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及課堂演示理解到位,這就需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物理現象來理解,教師將物理知識貫穿于現實生活之中并將其導入知識問題情境創設之中。這種引入生活的問題情境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借助實驗,引入知識情境化模式
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之一,還是教師將生活的情境應用到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物理較為困難的原因在于物理學習需要學生從各種物理現象出發,對問題的本質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學生要通過現有的知識對復雜的物理問題進行分析解答,這樣才能夠獲得新的知識。
1.通過實驗模擬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對一些物理現象可能關注不到,如果教師可以將這些物理現象通過實驗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就能夠有比較新的認識,能夠對日常生活中曾經遇到的物理問題重新思,強化教學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聲音的傳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制作傳話筒進行操作演示,然后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以及探索,并利用實驗器材展示聲音的傳遞原理。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也使得學生對物理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很大的認識。
2.通過實驗模擬情境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物理教學時,要想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就需要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聽、看、說以及動手操作等,在探究活動中將知識不斷地進行消化,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比如,學習凸透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放大鏡、老花鏡以及近視鏡是否屬于凸透鏡,并觀察凸透鏡的性質,學生通過對它們的探究學習,對凸透鏡有了自身的認識,而且也能夠對此進行區分。與教師單純地講解以及學生的自學相比,通過這種方式所獲得的物理知識印象更深刻,并且效果也更好,大大增強了學生動手和探索的能力。
3.通過實驗模擬情境拓展學生的物理學科思維
初中生學習物理較為困難的一個原因就是物理學科的思維沒有真正地建立起來,他們不能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因而產生了非常畏懼的心理。而物理實驗可以讓學生從現象上來認識物理問題的本質,并使得學生可以對一些問題有著較為感性的認識。教師可以在教學之中利用實驗器材來創設出知識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來認識物理問題,并能解釋其原因,培養物理思維。學生通過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使得學生對物理學習有了更大的熱情。
四、結語
教師根據物理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堂教學中重視問題情境的作用,可以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正海.新課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13):248.
[2]姜勇.淺談初中物理的教學模式[J].中國高新區,2018(5).
作者簡介:羅瑞劍(1976—),女,壯族,廣西田東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育基本知識教學和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