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華
【摘要】問題教學法是一種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知識傳授策略,而任課教師則在相關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提供指引性幫助,有益于師生積極配合最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迅速達成既定教學目標。因此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學科教師就需要適時將此科學方法應用到具體教學活動當中,并在不斷完善中優化最終教學效果,使得所教學生迅速掌握學科知識,提高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 問題教學法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57-02
在平時運用問題教學法展開具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各高中任課教師就不能理想化地采取各種具體措施,首先需要腳踏實地地對所教學生綜合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如了解分析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了解新課標所規定的學生培養目標,以及學生以后成長所需能力;學生們當前的物理學科能力水平;等等,緊接著據此研究如何才能夠使得問題教學策略更加適用于所教學生,更能將其有效輔助教學價值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來。在此基礎上展開問題教學活動,高中物理教師通常可以順利完成既定學生教學培養目標,促使他們學科綜合能力全面養成并提升。
一、開端設疑,引發學生知識探究學習欲望
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過程中,問題教學法的實際應用首先可以體現于課堂開端的導入教學環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疑導入新知,以充分激發出學生們對相關知識的好奇心,增加學習欲望誘因。
例如,在開始為學生們講解《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相關物理知識之前,進入導入環節,我首先依據即將要講解的具體內容向學生們提出了一系列疑問,如“在力的產生過程中,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兩者是不是都是不可或缺的?”“把一個蘋果扔到水中,那么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否會發生變化?”“同一個物體在地球上不同地方所受重力是否相同呢?”等等,緊接著我就為學生們留出了一定思考時間,但最后我并沒有公布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直接引入了本節課即將要講解的學科知識。這樣,學生們的未知探索好奇心既被充分挖掘了出來,同時也就對其知識探究學習欲望產生與逐步增強增添了助力,為最終優質完成學習任務奠定了良好主觀基礎。
二、學生質疑,培養高中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鍛煉發展的黃金時期,因而各學科教師都需要對此學生培養任務加以重視。據此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就需要轉變自己單方面提問的模式,鼓勵學生們結合自身認知理解就相關課本知識進行質疑,以為他們發散思維能力鍛煉增強提供良好平臺,助力其綜合能力發展。
例如,在完成《曲線運動》部分基本知識講解任務之后,就其中某些知識點進行深一步討論教學的過程中,我即給予了所教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利,鼓勵他們大膽將心中的疑問提出來。于是有的學生就提問:“已知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那么變速運動一定是曲線運動嗎?”還有的學生質疑:“合運動的位移一定比其中任何一個分位移大嗎?”等等,關于這些問題,我并沒有即刻給出正確答案,而是在充分了解學生所思所想的基礎上給予了他們恰當的指引,鼓勵他們自行思考解出了問題的正確答案。在以上系列思考、質疑、探索等活動中,學生思維即逐步打破單一僵化狀態,他們開始能夠多角度發散性地思考探索學科知識,從而也就為迅速理解掌握學科知識提供了有效助力。
三、教師指導,保證學生問題探究科學方向
一般在借助問題教學法展開相關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們需要在給予學生主體足夠重視的基礎上,著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但是在此過程中度的問題一定要引起教師們的注意。具體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法講授學科知識的時候,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權利的同時還要加強對他們的科學引導,以保證學生們沿著科學方向進行探究學習活動。
例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萬有引力定律》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我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適時為學生們布置了一定的問題探究任務,即合作探索諸如“第一宇宙速度具體指的是什么樣的速度?”“人造衛星繞地球旋轉,那么其軌道、速度與周期相互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假如已知行星圍繞太陽公轉的半徑、周期以及萬有引力恒量,那么可以求解出行星的質量、密度以及太陽的質量、密度中的哪一項?”等習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我并沒有完全放任學生不管,而是時時在小組間進行巡視,以隨時發現學生們的錯誤思考方向而及時對他們進行點撥,最終學生們即科學而順利地完成了相關探究學習任務,豐富了學科知識儲備。
總之,問題教學法的有效輔助教學價值已為各學科教師所認知,高中物理學科教師也不例外,在此基礎上物理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時時虛心借鑒他人的經驗,同時基于本學科知識特點與所教學生實際學情進行具體應用探索,益于科學運用其助力作用實現優質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福娟.問題教學法引領物理課堂走向高效[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22):15-16.
[2]曹明飛.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