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春
【摘要】實驗是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也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提升學生生物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為此,文章結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學實例,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工具等方面具體分析怎樣實現初中生物實驗創新教學,旨在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生物學習。
【關鍵詞】初中生物 實驗教學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65-02
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下,合理利用初中生物教材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實驗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如果缺乏實驗教學,那么就無法構建出科學的生物知識體系,也不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生物綜合素養。
一、創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材料
實驗器材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實驗開展所必需的材料。創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材料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對現有的生物實驗器材進行改進,通過改進實驗器材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初中人教版生物“探索光合作用”實驗開展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檢驗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試管改為兩頭開口,一頭用塞子封閉處理,且不會出現實驗操作丟失氧氣的現象。第二,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應用現有的場地材料替代教材規定的材料。比如在進行“小魚尾鰭血液流動”實驗操作的時候,考慮到所處的季節是春天,可以將實驗材料“色素較少的魚”改變為“蝌蚪”,和魚相比,蝌蚪的體積較小,方便操作,且這類實驗材料的經濟費用較低。第三,將現有材料加工改造成新的實驗材料。在實驗器材不充足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手邊的材料重新加工設計出新的器材和教具。比如在“細胞獲得氧氣過程”實驗中,可以借助手邊的材料自制呼吸運動模型。
二、創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內容
對初中生物教學內容的篩選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而教學內容的選擇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結合學生的生物學習特點,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對以往的實驗操作步驟進行改進,進而為實驗操作的順利進行提供重要支持。比如在對學生當前生物學習情況進行充分的調研分析之后教師可以將原有的三個課時改變為一個課時,在確保學生獲取所學知識的同時節省實驗材料的使用。另外,從實驗1、3、4的操作實際情況來看存在重復操作的現象,學生在反復操作的過程中會出現疲勞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將三個課時改變成一個課時,能夠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思考的形式來完成學習交流。
三、創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以往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方法過于機械化,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為此結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教師可以對生物實驗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物理實驗“人體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多二氧化碳”的時候,教材上的要求是利用兩個圓錐瓶,在其中添加一定數量的石灰水,之后將三叉管放置在瓶子中進行吹氣處理。以往課本上的這類實驗操作要求受到的限制比較大,實驗不夠科學,且在具體操作中如果將實驗弄錯了方向,誤將石灰水吸入到氣管中加大了實驗操作的風險。為此,教師將這個實驗操作方法替換為:①應用三個試管,在其中加入5ml的石灰水;②將一個玻璃管放入到試管中,應用洗耳球來向玻璃管中注入壓氣,持續操作三分鐘發現干凈的石灰水變得渾濁;③應用玻璃管向第二個試管中緩慢的吹氣,在操作幾次之后發現石灰水變得渾濁;④以第三個試管作為比對分析,以此為參照比較一號和二號試管內部石灰水的渾濁程度。
四、創新初中生物實驗方式
人教版初中生物實驗大多是驗證試驗,需要先在課堂上講述完理論的基礎上到實驗室中進行驗證求解,這種實驗方式往往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無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將驗證性的實驗操作改變為創新性的實驗操作,結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內容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操作。比如在開展“發酵現象”探究實驗的時候,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發酵所產生的氣體。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將氣體通入到干凈的石灰水中,觀察石灰水,如果石灰水渾濁則是證明氣體中包含二氧化碳。再比如開展“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操作中,教師可以將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改變為學生實驗,在明確實驗目的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用具、實驗步驟和裝置,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并對整個實驗操作步驟進行全面的記錄。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創新和改革,,通過實驗創新改革保證學生能夠在整個生物實驗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生物知識,并在生物實驗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自己科學嚴謹的做事態度和風格,提升自己的生物綜合素養,為自己在社會崗位上工作奠定更好的根基支持。
參考文獻:
[1]術慧敏. 淺談初中生物實驗的改進與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 2016(s2).
[2]王美華. 生物實驗教學創新:策略與路徑[J].中學生物教學, 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