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英
【摘要】任務教學法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為切入點,力圖讓學生通過完成真實生活任務而參與學習過程,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從更廣泛的層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給英語教學帶來勃勃生機。本文從小處入手,通過對一堂課的重現和教后思考,形象展現了任務教學法如何走入英語課堂,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運用好該法需把握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 興趣 教學策略 課堂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26-01
任務教學法(Task?鄄based Approach),是教師根據學習內容設計若干與學生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任務,然后在授課中分層把任務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教學回放〕復習階段:Task1 讓學生用前幾課所學的表示食物的單詞,自制謎語卡片,并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將謎底表達在背面。我鄭重宣布:我們將從這些謎語卡片中選出“優秀作品”,寄給大家都喜歡看的《學英語》報社。一聽說老師要將自己的“稿件”投到報社去,而且人人機會均等,每個同學的創作熱情一下被點燃了,都開始著手認真完成這個任務:或翻閱教科書,或查閱英語字典,或同桌商量,或小組交流,或請教老師,都積極地投入到了“創作”當中,連平時班里最不愿張嘴的同學也跑過來向我請教所需單詞!在完成“制作謎語卡片”這一任務過程中,我們不僅復習了近20個表示食物名稱的單詞(這是上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而且讓學生發散思維,將所學的單詞、句子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更激起了學生新的求知欲。
看誰在一分鐘內采訪的人多,評出最佳采訪員。
新授階段:Task3 教師發問:剛才我們通過采訪,知道了同學們最愛吃的食物,那么,我們的好朋友Li Ming、 Danny、 Jenny和 Kim,他們最愛吃的食物又是什么呢?為尋求答案,同學們產生了閱讀的欲望,于是,我讓學生先自學課文,遇到不懂的單詞、句子請教老師。我一邊在教室巡視,一邊收集同學們問到的單詞,最后將他們逐一寫到黑板上。我說:黑板上的單詞是大家去見Jenny、 Danny他們時,路上遇到的“攔路虎”,能否打敗它們,順利見到我們的好朋友,要看誰把單詞記得快、記得牢、記得準。下面我們先來學習這些單詞,學完后我們將分三大組進行比賽,獲勝組將率先見到我們的好朋友,并得到由教師獎勵的貼畫。
為了能在競賽中取勝,得到可愛的貼畫,同學們在學新單詞時非常認真。
Tsak4 以四人一組的方式合作學習課文,然后回答文章后面的三個問題。
擴展階段:Task5 大屏幕展示餃子、元宵、粽子、月餅的圖片。
教師引導:這些都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食品,它們分別用英語怎么表達,又代表什么含義呢?我讓同學們自由討論,隨意發言,各抒己見。
〔教后思考〕在這節課中,我圍繞教學目標共設計了五項任務,從復習到新授到擴展,學生通過做事、自學、請教、提問、合作、思考等方式,始終處在一種主動求知、樂中求知的狀態之中,在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發展了思維、創新意識和語言運用能力。
要運用好任務教學法,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我認為要把握好以下兩點:
一、面向全體
任務從設計、分配至最后完成,都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有話可說。為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堅持“基于教材,擴展教材”的思路,多準備幾道菜,以滿足不同口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地引發各層面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二、及時評價
對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來說,只有對其完成任務情況及時做出激勵性評價,才能使他們對新任務產生興趣,產生持久的熱情和參與意識。正是基于此,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盡可能多地使用鼓勵和激勵性的語言,另一方面,對學生在任務活動中的任何成功和點滴進步,都不要吝惜您的獎勵,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贊美,一張可愛的小貼畫,一面小紅旗,一顆小星星,一朵小紅花,一張小笑臉,這些獎勵隨身而帶,隨手可做,卻能帶給學生們一份不小的驚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英語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