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增
【摘要】據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物理教學需培養學生的初步分析能力及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課程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日常學習課程中物理實驗較多,充實物理教學課堂之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也有所鍛煉。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 物理實驗 創新能力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204-01
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利用實驗可以促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實踐探究中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提高實踐技能。但目前的教育教學,還一直處于應試教育,學校、老師以及家長都較為重視考試、成績,卻忽略了物理實驗的重要性。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學生的成長以及學習發展都較為不利。
1.重視課前導入,提升學生參與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教育實踐中也證明,興趣可以使學生學習得更好,促進學生學習物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前導入也是引起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若是課前導入效果較好,則對于課堂效率質量都有所幫助。就目前來說,物理是一門比較難理解,且極具獨立思維富含動手能力的學科。許多同學在學習物理時,沒有在學習物理中發現樂趣,導致許多同學都不喜歡學習物理。若是同學們在學習物理時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點,那么其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積極性都會有較大的提升。因此,在物理學習中要利用實驗吸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較為關鍵。
其實初中年齡階段的學生,正是好學心旺盛、好奇心強的階段,對于各種具有挑戰性的事物都有較大的興趣。但初中物理較為枯燥,面對乏味難懂的知識,學生對此自然提不起興趣。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的趣味性,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興趣。利用新課導入創設相應的實驗探究氛圍,提起學生的興趣。如可設置一些課前導入問題,對于這些小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猜想與回答,無論對錯學生都融入到了課堂學習內容中[1]。
2.借助開放性實驗,鍛煉學生創新能力
開放性實驗是目前中學教學中一種較為普遍的教學方式,該實驗教學方式不同于傳統實驗。其實驗的自主權、自由性、是由學生掌握,實驗內容更是實現了模塊整合,在實驗時間、空間、設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上都具有開放性。開放性的實驗環境使學生在傳統的理論知識學習上轉變為綜合素質的培養,學校以及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間接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作用。
開放性的實驗教學并不只局限于課堂教學,脫離物理課堂依然可行。生活中的任何物理現象,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實驗、學習的素材,且比課堂上學習的要更多、更廣、更有趣。如對物理震動發聲現象進行講解時,單純的課堂講解并不能使學生完全理解理論知識,而需要引導學生切身體會,才能更好地理解。在課后讓學生多關注振動發聲的現象,如蜜蜂發出的聲音是由于翅膀的快速振動,人說話的聲音是喉嚨在振動,在仔細觀察之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定會更深一步。通過學生的觀察學習,還會發現生活中其他的物理現象,從而逐漸養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幫助[2]。
3.學會質疑,培養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內容較多與生活息息相關,且其趣味性與知識性豐富,實驗也比較生動有趣。教師應合理應用生活中的資源,結合教材產生新的教學方法模式。在新課改的帶領下,初中物理教師應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思維,將物理教學實驗重視起來,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知識。營造輕松愉快具有趣味性的課堂,對學生的想法善于贊揚與肯定,再向學生拋出相應的問題,提出一定的質疑,培養學生善于獨立思考的習慣及創新能力。當然,也鼓勵學生善于質疑,歡迎學生向老師提出問題,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使物理教學良好有效地進行[3]。
4.結語
總得來說,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只有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才能使學生最大程度地理解物理,了解物理的趣味性,在學習物理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物理實驗在充實物理課堂之余,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作為物理教師,在重視物理實驗的作用時,也要不斷革新探索,創建符合學生現狀及物理學科特性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齊文軍.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8(31):37.
[2]劉光偉.如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A].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3]劉澤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