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媒體 傳統媒體 政治溝通
作者簡介:翟伊荻,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D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81
一、新媒體和政治溝通內涵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傳統媒介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這時新媒體應運而生。新媒體,顧名思義就是不同于傳統媒體的一種新興媒體。新媒體本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指數字化媒體,是依托數學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新興媒體。政治溝通是指政治系統通過對信息的溝通達到正確的決策,從而有效地適應和控制環境的理論,它影響著政策決定的形成、實施,以及國家政治的穩定。
二、當前我國政治溝通的媒介方式現狀
我國現行的溝通媒介方式是傳統媒介與新媒體并行,但是略有傾向新媒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傳統媒介依然是發揮著一定作用的。在如今網絡和數字化主導下快速發展的媒體,傳統媒介的發展看上去似乎略顯疲軟,但事實上,報紙、電視、雜志期刊依然發揮著新媒體難以替代的作用。從受眾年齡來看,中老年群體似乎更偏向于傳統媒介的方式,像是不會操作電子產品這類情況,傳統媒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媒體方式帶給他們的不適感。其次,像廣播這類,在固定時間和場所內有很大群體去收聽的,也是新媒體方式很難替代的。同時,由于時效性偏慢,在新聞信息的可靠性方面傳統媒介也有著相對優勢。
新媒體的發展如火如荼,像是微博、微信、新聞平臺等,是時下年輕人或者說是大多數人選擇進行政治溝通方式。通過新媒體與大眾進行政治溝通有著時效快、便捷等優勢。現在很多人喜歡通過微博參與政治討論,發表個人看法,同時,許多地方政府開設的官方微博發起的關于某項措施的投票,都會有很多公眾參與。可以看出,新媒體對于政治溝通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它為政治和大眾之間建起了一個新橋梁。
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政治溝通方式的區別
新媒體主要政治溝通媒介是網絡,創新了政府的傳統的政務處理方式,也方便了政務公開,更好的實現了公眾監督。新媒體在政治溝通方面有著時效快、公開性、便捷性等優點。就網絡便捷性而言,從政府角度來看,政府的日常行政和管理工作可以在網上進行,這樣不僅降低了工作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從公眾角度來看,為公眾的參政議政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互聯網良好的互動性,可以讓民眾更好的與政府進行政治溝通。網絡公開性體現在,通過網絡媒介為加強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政治溝通提供了支持,公眾可以對政府工作起到監督作用。例如,通過互聯網政府可以公開最新發布的政策,讓民眾提出意見;或者是公布政府用于民眾公共管理等資金使用的清單等。網絡時效快體現在,網絡作為一個新技術手段,可以在分秒鐘傳遞一個信息,相關部門充分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及時發布官方真實信息,肅清網絡,同時也可以及時辟除謠言。
傳統媒體在政治溝通方式上有著與新媒體顯著的區別,它更多的是依賴紙質媒介,但也包含電視和廣播。傳統媒介有著信息可信度高的明顯優勢,通過報紙期刊、電視、廣播傳達出的信息,時效長且經過反復斟酌,因此其真實性高于新媒體下的信息傳播。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傳統媒介下的政治溝通,大多有著滯后性和溝通渠道不順暢的特點,事實上這一點也是伴隨著信息真實而相伴產生的弊端,而且,傳統媒介溝通的方式大多沒有新媒介便捷,這也就是大多數人更偏向使用新興媒介方式的原因。
四、政治溝通如何得益于新媒體
政治溝通既包括系統內部的溝通,也包括和民眾之間的溝通。21世紀是網絡時代,互聯網為政治溝通形式的不斷創新提供了可能。傳統媒體的信息傳遞隨著時代的發展受到種種限制,不利于政府和公眾的溝通。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其交互性、公開性、快捷性、及操作的方便性促使傳統的政治溝通方式得以改變。
(一)政府層面
在政治系統內部可以利用互聯網完成工作內容,可以將大量信息進行儲存,不用耗費人力物力去用紙質版的方式來記錄,也不用礙于時效性的因素,導致重要信息不能及時傳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在于民眾政治溝通過程中,更加方便,互動性更好,時效性更強,使公眾參政議政更加普及,途徑更加多樣化,可以讓公眾監督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
(二)公眾層面
良好的溝通渠道,有利于發表自己的個人觀點,可以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良好的互動,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公眾可以通過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和解決自身實際問題,同時,公眾不再是單純的受眾,有利于樹立公眾“主人翁”的意識,使其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會活動和管理中來,這樣集合全社會的力量,更益于國家的發展。
五、新媒體下的政治溝通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隨著網絡走進人們的政治生活,利用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新媒體,成為政府與公眾溝通的橋梁,改善政府與公眾關系的同時,溝通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以下從六個方面來討論:
(一) 缺乏必要的網絡監督和溝通機制
缺乏溝通和監督機制主要指兩方面,一方面是對于公眾提出的對策建議,需要有專門的相關部門來回答和采納,我們政府應該給予民眾信任,不是選擇敷衍了事,敷衍只會讓民眾參政議政模式成為一種擺設,發揮不了實際意義。另一方面,網絡亂象問題伴隨著網絡出現而愈發嚴重,網絡的特性和國家賦予人民的權力,可以讓民眾在各種新媒體下的平臺發表見解,這一點易被人利用,利用網絡受眾人群多,時效快等特點,散布不實信息,煽動不明真相的民眾,以達到自身的目的。同時,由于科技的發展,網絡竊取個人信息事件屢見不鮮,導致民眾受到精神損失和財產損失。因此,為了解決這兩方面問題,政府應該建立必要的網絡監督和溝通機制,設專門的工作人員回答和采納公眾建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公眾的權益,激發公眾獻謀獻計的熱情,最終是為良好的政治溝通打下基礎。
(二)缺乏有效的輿論引導
通過網絡建立的各種媒體平臺,公眾可以在言行符合道德和法律標準的前提下隨意發表自己的見解。但是,許多方面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導,常常在不明所以的前提下,發表不當言論。這樣不僅給政府工作帶來許多困擾,同時也會激起其他網民的情緒,引發社會問題。發生這種情況,究其原因就是政府沒有進行有效的輿論引導,面對網上錯誤的輿論導向,有關部門沒有及時制止,沒有發揮有效的輿論引導作用。面對這一問題,應該提高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強調工作內容,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凈化網絡空間。
(三)網絡參與水平參差不齊
近年來我國的網絡參與人數有了顯著上漲趨勢,但是由于我國各地發展不平衡,部分偏遠地區網絡使用率不高,甚至沒有網絡,無法進行網絡參與參政議政。同時,由于這些地區當地人們的知識水平普遍不高,接受網絡這一新鮮事物也相對困難。因此,政府應該加大網絡建設力度,將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到偏遠地區,同時,請當地專業人員普及網絡基礎知識。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網絡知識傳授,才可以真正做到全社會都參與到新媒體下的政治溝通,讓這些地區的人們也有發聲的機會,讓他們得到和其他人一樣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權利。
(四)信息準確性和公開性不足
對于政治溝通來說,發布正確的信息是最主要的一個環節,真實的信息才是有效溝通和解決問題的基礎。其次,可以公開的政務信息不公開,激化了民眾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因為完善溝通的渠道必須適應公眾對知情權、話語權的要求,這些都是憲法貶予公民的正當權利。不公開,公眾認為政府沒有盡心盡力為百姓做事,只是在掩蓋工作失誤甚至是謀取不當利益。因此,建立公開快速、暢通的信息渠道成為當務之急。應充分利用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建立雙向互動的政府信息溝通渠道和信息發布機制,不僅是對公眾民意訴求渴望和知情權的尊重,更是一個高效、負責的政府應有的職責和法定義務。
(五)缺乏政府網站的應用導向
原來政府是部門導向,現在要從部門導向向應用導向轉變?,F在政府工作,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都有具體的分類,所以在導向轉變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不僅要對結構進行合理化調整,相應要對具體業務進行梳理和調整,網站的管理與各業務部門之間要有良好的自動化連接,防止網站信息與部門業務的不一致。為了使政府有效地利用網絡進行政治溝通,政府必須要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同時加強網上和網下公民的素質教育,但更重要的是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其中包括認識政治溝通的重要意義,增強政治參與意識,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和行政能力。
(六)缺乏新媒體平臺與政府之間聯合治理
政府的網絡政治溝通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網站,但是,現在各地政府也在其他媒體平臺上設有官方平臺,像是在微博上的許多地方官方微博,但是這些微博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疏于管理,成為了“僵尸”微博?!敖┦蔽⒉┚褪?,只有微博賬號,卻不發內容的賬號,這些官方微博并沒有解決民眾實際問題,甚至許多民眾提出的問題,卻沒有回音。導致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一是政府部門的不作為,二是這些新媒體平臺的管理不當,對于像政府官方微博這類賬號,新媒體平臺有義務做到監督和提醒,應多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整合出一套方案,更好的維護政府網絡平臺的運行。
六、結論
總的來看,新媒體時代下的政治溝通是一個符合現代發展潮流的政治溝通方式,所以我們應積極構建政務新媒體,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將其和政務溝通結合起來,及時解決新媒體下政治溝通出現的種種問題,以此來革新公眾參政議政的方式,同時也能更好的實現政治溝通。
參考文獻:
[1]孫景珊.網絡政治溝通的興起、路徑及價值研究[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6(2).
[2]朱春陽.政治溝通視野下的媒體融合——核心議題、價值取向與傳播特征[J].新聞記者,2014(11).
[3]周秘銀.網絡時代新媒體對政治的影響[J].人民論壇,2013(5).
[4]徐水,劉邦凡,王冬梅.現代傳媒中的政治溝通[J].新聞愛好者(上半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