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發展的日益深化,現在小學語文教學在以往側重于培養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逐漸朝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向轉變。小學語文教學要立足于學生自身發展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指導學生學習、認知、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要培養學生的發散、創新、批判思維能力,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還要實現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思維能力;發散思維;創新思維;批判思維
隨著素質教育發展的日益深化,現在小學語文教學在以往側重于培養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逐漸朝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向轉變。教育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目標引導下要求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創新思維。為此,小學語文教學要立足于學生自身發展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指導學生學習、認知、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還要實現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一、 品詞析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在發展語文技能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形象力和創造潛力。為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要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立足于文本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品詞析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性體驗。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黃山奇石》的文本教學中,針對課后題引導學生分析“風景、景色、風景如畫”這幾個詞語的不同,在品詞析句中,結合課文內容強化對詞語含義的理解,以造句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其中的差異。接著指導學生選幾個詞語贊美某處景物,這不僅考查了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水平,而且還考查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立足于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要注意詞語的有機整合,思考如何最大化地用其中的詞語描述景物并且夸贊景物,這是對于品詞析句在文本知識的認知基礎上進行發散思維的練習,考查學生知識累積情況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理解意思相近的詞語,在練習中注意詞語的搭配問題,既要保證詞語的正確搭配,又要實現發散思維的科學培養。
二、 多措并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拘泥于模式化的教學方式,要注意尊重和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多措并舉,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不是培養學習的“機器”,而應重視“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認知規律,引領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通過頭腦風暴法、游戲互動法等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潛能,在學習和思考的基礎上去深入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太空生活趣事多》的過程中,首先我采用了頭腦風暴法,讓學生自由回答對于太空生活的認識。關于這個方面的知識男同學比較熱衷,為此,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表達了自己對太空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我指導大家對于太空知識進行梳理。這個過程讓同學們對于太空的相關詞語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接著,我開展了游戲互動學習環節,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后題“讀一讀,記一記”,對字詞進行擴展練習,如“宇、宇宙、宇宙飛船;航、航空、航空公司”。按照這個形式,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后,讓學生以本課中的詞語為基礎,進行擴詞練習,最后將后面的四字詞語進行造句。在整個游戲互動環節,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既深化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實現了對于字詞的識記,而且還在發散思維鍛煉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三、 設疑自探,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能力
科學的發展需要有質疑的精神,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發展也需要不斷設疑自探,在師生互動中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能力,要鼓勵和尊重學生的質疑問難的精神,明確認識到有問題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進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點方面就是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寒號鳥》一文的過程中,文章的最后說“可是,寒號鳥已經在夜里凍死了。”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提出疑問,并積極探究問題的答案。有的同學提出:“老師,那個寒號鳥凍死了,還有別的寒號鳥嗎?是不是都凍死了?還是就剩下這一只了,世界上再也沒有寒號鳥了?”看似這個問題與課文的內容無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直接批評學生不認真學習,想一些“旁門左道”的事情,而應鼓勵學生自己探究,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能力。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到“寒號鳥”實際上是復齒鼯鼠,是國家保護動物。巢少但里面卻有雜草、樹枝、樹皮和羽毛等構成,冬季用柴草封閉洞口抵擋風寒,洞穴內干燥、清潔,即使是冬季最低溫度在10攝氏度左右,這些資料與課本的內容明顯不符。此時應引導學生明確課文是一則寓言,是采用比喻的方法告訴人們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要懶惰,要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通過設疑自探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批判思維的能力,這是學生自身的進步,也是語文教學的進步。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時代創新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教師要擔負起時代和社會發展賦予的使命,要在教育教學中堅持以生為本,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于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淺析[J].黑河教育,2018(9).
[2]周俊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8).
[3]于秋月.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9).
[4]邱曉靜,張玉學.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
[5]徐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9).
作者簡介:劉艷紅,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碼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