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欣
【摘 要】本文基于創(chuàng)新性視角論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分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語言積累的創(chuàng)新、情感積累的創(chuàng)新、作文交流方式的創(chuàng)新、作文寫作形式的創(chuàng)新四方面探討以創(chuàng)新為基礎的作文教學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創(chuàng)新性 基礎 高中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B-0037-02
大部分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教學模式都比較僵化,即在三年教學過程中,前兩年對學生進行課程傳授,最后一年作為備考沖刺的時間,且通常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判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成了最大的難題。與此同時,大部分學生沒有將學習精力放在作文中,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高,在寫作方法與寫作素材上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抄襲現(xiàn)象嚴重。導致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受到影響。本文從創(chuàng)新性視角探討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語言積累的創(chuàng)新
在傳統(tǒng)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通常指定一個寫作主題,然后要求學生按照主題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僅僅想著自己的教學任務,想要讓學生迅速地完成寫作目標,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寫作興趣,沒有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寫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最終對寫作失去興趣。而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積累語言知識,這樣的教學顯然無法達到目的,因此需要創(chuàng)新學生語言積累的方法。
比如將《荷塘月色》作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這篇文章主要是一篇寫景色的文章,里面有很多表達手法學生可以借鑒,教師可以先將文章的精彩段落或句子提取出來,讓學生閱讀:1.將其中寫景的一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提取并進行重點閱讀和講解,按照一般的描述方法都是“月光照射在這片葉子與花上”,而在課文的描述中,將月光比作流水,將照射也用“瀉”字來代替,不僅符合當時的情景,而且更符合作者的心境。2.這篇文章還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蓮賦》:“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zhèn)饔鸨?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還有《西洲曲》里面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這兩處引用,增強了讀者的代入感,讓讀者讀到文章之后仿如處在清華園的夜色荷塘當中。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描繪景色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剛剛所學習的詞語、表達方式,讓文章更加生動傳神,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在之后描寫景物的時候能將所學知識應用自如。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情感積累的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語文作文教學對情感教學十分看重,教師通常布置一個有關情感的主題,如讓學生以《我的媽媽》《我的親人××》《親愛的××》等為主題進行寫作,要求學生必須帶有真實的情感,不能生搬硬套。但是大部分學生對教師布置的寫作主題并沒有真實的情感,認為這是教師給予的學習任務,在寫作過程中只是當作一項任務去完成,即采用編故事的方式完成作文,少數(shù)學生甚至還會抄襲應付。對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情感積累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內心的真實感情。
比如教師要求學生以親人為主題作文時,首先不是布置學習任務,而是讓學生主動了解自己的親人,從現(xiàn)代我國的家庭生態(tài)上看,高中與初中時期的孩子與自己爸媽產生了代溝,隔代之間的溝通出現(xiàn)障礙,在寫作的過程中很難賦予真實的情感,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親情,只是被忽視了而已,教師需要挖掘學生內心的情感。教師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給學生布置一個問卷任務,讓學生拿著問卷回去問自己的父母,問卷上的問題設置為:①爸爸媽媽是否還記得我出生那天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②我第一次開口說話是在什么時候?③是誰教我學會走路?④請爸爸媽媽說出我小時候讓你們最生氣的一件事情?⑤最后,請拿出爸爸媽媽結婚的合照與現(xiàn)在的照片進行對比。在問卷調查結束后,教師組織一次班會,讓學生在講臺上抒發(fā)自己的感想,講一些有關自己小時候與父母之間的故事,總結為什么現(xiàn)在自己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這次問卷調查最主要的目的是喚醒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將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當問卷活動結束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寫作,學生不僅擁有了真實的情感,而且已收集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即從小到大與父母的共同回憶,足夠支撐這篇文章的分量。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所寫的文章一字一句都飽含著自己的情感,寫作水平得以提升。
三、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作文交流方式的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流程大都是:教師布置作文題目,學生根據(jù)教師布置的題目進行寫作;在寫作完成之后,教師將寫得比較好的幾篇文章朗誦給大家聽,讓學生學習他們的寫作方法。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寫作思路與思維永遠都局限在自己或者那幾篇范例文章當中,即使教師將寫得比較好的幾篇文章提出來進行交流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僅僅抱著羨慕與欣賞的態(tài)度,并沒有將這作為一種學習過程,作文交流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創(chuàng)新學生的作文交流方式,讓每位學生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同時有參與點評別的同學的作品的機會。但是對于一些作文能力不強的學生而言,往往比較害怕自己的作品被別人看到,因此考慮到所有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可以設定一種特殊的作文交流方式。首先,教師將所有學生的作文收集起來,然后將所有的作文本的封面用封面帖遮住,再將作文順序打亂隨機發(fā)放到每位學生的手中。接著,讓學生朗讀自己拿到的文章,朗讀完畢后輪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無論這篇文章寫得好壞與否,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看法,而這篇文章的主人以旁觀者的身份來聽取所有人的意見,并發(fā)表一些自己對自己文章的看法。這種交流方式可以讓學生毫無顧忌地進行作文交流,學習到的東西就會更多,其中涉及的語法問題、表達方式、文化差異等問題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而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使學生的點評更全面、客觀,并將學生的點評與訓練有效地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
四、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作文寫作形式的創(chuàng)新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注重對作文主題的更新,而沒有注重學生寫作形式的創(chuàng)新。文章寫作形式的創(chuàng)新,即讓學生對作文形式進行改進,選擇最為恰當?shù)谋磉_方式,對文章主旨進行有理有據(jù)的表達,讓文章更生動形象。教師要將作文形式的創(chuàng)新作為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在設計作文主題時需要別出心裁,給予學生極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摒棄生搬硬套的寫作形式,提高學生的作文思維能力。
比如借助名人的構思方式,這里的名人指的不是知名作家,而是在某一篇文章當中的著名人物,一篇名著當中的人物塑造之所以成功,其塑造方法肯定值得借鑒。如在《駱駝祥子》這部小說當中,將祥子的性格、形象、作風表達得十分突出,讓人一看到文章中的描述就能在腦海當中浮現(xiàn)出一種形象,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讓學生學習這種描寫方法,以達到傳神的效果。祥子是一個洋車夫,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屬于社會最底層的人物,因此從思想描寫上就要符合人物的特征。而在小說中祥子的愿望是擁有一輛自己的洋車,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這就比較符合祥子這個人物的內心想法,比較貼合實際;同時,文章中的一系列故事如洋車被搶、虎妞難產死亡、小福子自殺等,深刻地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人性的墮落,讓一個本身擁有上進心的祥子變成了自甘墮落的人。學生從這篇小說中學習到的寫作方式就是故事的構造方法以及人物的描寫方法,在寫作時塑造自己筆下的人物一定要飽滿,任何一個人物的性格與特點都必須有據(jù)可依的,不必交代太多背景故事,只需在塑造人物時體現(xiàn)出鮮明的人物特點。比如媽媽的慈祥如何體現(xiàn)、爸爸的嚴厲又是如何看出的,可以通過一件事、一句話甚至是一個動作來描寫,這是對學生的寫作功底比較深層的考驗。
總之,教師需要對作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作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寫作理念與寫作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將語言、情感、交流作為語文作文教學的重點部分,注重學生語言積累的創(chuàng)新、情感表達的創(chuàng)新以及交流方式與寫作形式的創(chuàng)新,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開怡.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擬題方法策略研究——以高中語文教材及高考滿分作文為例[J].文理導航(上旬),2014(3)
[2]施清杯.邏輯思維訓練:高中議論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以《運用逆向思維創(chuàng)新立意》教學為例[J].語文知識,2015(8)
[3]熊 輝.積累,讓教材成為作文素材的不竭源泉—— 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本為例[J].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10(5)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