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春
摘 要:本文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其產生原因進行了分析,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作出了反思,對優化對策進行了探討,旨在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反思
一、引言
隨著“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口號的喊出以及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新時代的要求與任務,教育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重視高度。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知識的“象牙塔”,其作用不僅是傳授課本知識,發展個人專業技術水平,還承擔著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培養健全人格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等任務。體育既能讓學生鍛煉身體,又可以在鍛煉的過程中培養意志品質,是值得關注與投入精力的一門學科。目前,一些重點知名大學已經把體育列入大學生畢業的考核要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職院校的體育尚且屬于邊緣學科的狀態,于是就有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說法。因此,本文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與反思。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概況
(一)體育教師教學態度與責任心偏弱
在基層體育教學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一個哨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這是社會對體育教學的刻板印象,當然不是所有的學校和體育教師都這樣,但目前有些高職院校還是存在“放羊式”的體育課堂的現象。主要是體育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夠端正,還有一些體育教師身兼多職,行政工作、職稱工作占用了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沒有認真地按照教育部教育廳下發的教學大綱、內容進行備課。同時,體育教師認為大學生應該是自覺性、探究性很強的學生群體,在課堂上不用刻意地去挑某一項目或者某一領域的知識與技能給學生授課,學生會主動地看書、找資料、看視頻來學習體育技能,在這樣懶散的課堂養成了體育教師與學生都不太重視體育的教授與學習。
(二)教學方法過于籠統,教學內容不作統一
教學方法運用得當與否是檢驗上課效果好壞的判斷依據,也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教學方法分學科有所不同,但又大同小異。體育課堂的教學與其他學科最明顯的區別是室內與室外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環境,因此體育課堂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尤為重要。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體育課堂教學法基本上每節課都是“教授法”,過于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也可能是由于教師的職業倦怠造成的慵懶教學態度,忽略了學生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過于被動,一味地接受老師的講解示范,不進行個人的理解與練習,養成了被迫學習體育與參與鍛煉的不良心理習慣。另外,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體育課程作統一要求,不同體育教師根據個人的喜好,隨意開展體育課堂的教學,體育期末考核也是體育教師各自對學生進行評價,沒有統一標準。
(三)體育場地與設施欠缺
在目前的全國學校中,即便是小學,也會爭取建籃球場和足球場,主要是為了滿足辦學水平評估一些硬性場地的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足球強國”體育戰略,給全國很多學校帶來了動力,紛紛以建立“特色足球學校”展開部署。
從占地面積來看,部分高職院校都有屬于自己的體育場地,但是生均場地面積不容樂觀,還有部分高職院校由于專業數量的增加以及學生人數的擴招,生均體育場地面積越來越小。學校在資金投入方面,往往注重學校特色職業能力的發展,忽略了體育設施與器材的維護與保養,露天的體育設施在風吹雨淋的自然環境下損壞得比較快,加上部分學生保護設施設備的意識不到位,導致了很多設施與器材的直接損壞,不可修復。在教學方面容易出現運動傷害事故,同時由于場地、器材等條件的不完整,逐步降低了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
(四)學生學習興趣與態度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教師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但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受到的心理誘惑越來越大,如微信運動的步數對比只是為了滿足攀比心理。大學生活輕松自在,與電腦為伴打游戲,占據了學生個人大部分時間;注重專業發展的學生,則會把時間花在專業學習上,能做到既注重專業發展又有興趣學習體育課程的學生相對較少。
三、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學校重科研,忙管理,輕教學
社會上對高校有一個普遍認識,即“一流大學重學術,二流大校重教育,三流大學重管理”。這句話如實地反映出目前不同層次高校的屬性。但以清華、北大為主的國內名牌大學,不僅注重教師科研,還對學生的體育作出嚴格要求。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錄取的學生層次屬于學習成績中下游的水平,部分學生興趣愛好十分廣泛,更容易出現打架、感情等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教師、輔導員比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管教。
(二)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師的考核要求低
工作量計算是教師工作的重心,只要數量達到要求,不發生教學事故,教學工作就完成了80%;評學評教系統籠統,學生不在乎對教師的評價,教師也不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被評分數最低的教師,不采取扣薪、推遲職稱評審等行動,對體育教師心理沒有造成壓力。年度考核的參考標準也僅限于一些日常工作,對體育教師的進修、培養學習、教學技能等情況不做年度評分要求,導致很多體育教師不注重個人進修、培訓,教學態度與技能日漸減弱。
(三)學生畢業要求低,忽略體育學科的作用
目前為止,教育部門對于大學生畢業的要求是:修滿學分,準予畢業。修滿學分就是每一學科達到最低分數要求就可以拿到學分,修滿即可畢業。對于教育部頒布的“大學生在每年體質測試中必須及格才能畢業”,暫時沒有高校按要求執行,一是怕學生因嚴格的畢業要求不敢報讀,二是怕體育測試通過人數少而降低畢業率,影響學校聲譽。因此,大學生的畢業標準與要求一直處于比較簡單的階段,忽略了體育在學習生活的重要性。
(四)體育教師課堂責任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