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健
摘 要:岳麓書院是中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曾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文人,它的成功對今天的教育依然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而學規作為一個書院的規章制度,在書院的管理與運行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岳麓書院的學規,為當代教育管理提供啟示,以促進當代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岳麓書院學規;教育管理;啟示
一、岳麓書院學規內容
(一)“時常省問父母”
“時常省問父母”,岳麓書院將它放在了學規的第一條,甚至在“謁圣賢”之前。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代帝王以孝治天下,而岳麓書院也以孝治書院。岳麓書院“孝”的理念主是對父母的贍養、恭敬;“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保護好自己,讓父母安心;“父母在,不遠游”,不讓父母牽掛;所習必有業,不能游手好閑。
(二)“朔望恭謁圣賢”
尊師重道素來是中國的傳統,先賢們雖然早已逝去,但其作品、故事、精神卻一直流傳于世,后人對先賢的敬仰也毫不衰減,中國古代也將先賢們的地位放得很高,定期拜謁、祭祀,他們是生徒們學習的典范。書院將祭祀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以古代先賢的人品、學識為楷模,陶冶學生的志向,激勵學生的成長。
(三)“損友必須拒絕”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對朋友的選擇也很重要。擇良友對個人的德行和價值取向都有塑造作用,可以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同時拒絕損友也能提高一個人辨別是非的能力。岳麓書院將對學生的交友要求寫入學規,這樣更有利于生徒樹立正確的交友觀,為自己營造一個優質的成長環境。
(四)“不可閑談廢時”
學習就要專心致志,不能有太多的事情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學習是一件很清苦的事情,需要自己靜下心,刻苦鉆研,也許一時的清苦算不得什么,但要想學業有成就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鉆研。閑談嬉戲可以讓人一時地遠離繁重的學業,但時間不等人。書院的這一學規就是勸誡生徒們要珍惜時間,不要因為閑談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
(五)“通曉時務物理”“參讀古文詩賦”
書院勸誡生徒不要只讀死書,要關心時事和生活知識,還要讀一些陶冶性情的雜書,用心去體味人生百態,學以致用。傳統儒家思想認為只有親自去探索、實踐,身體力行才可能明白圣賢道理,成為賢德之人,為此山長和教師會帶領生徒尋幽訪勝,在山水中探討典籍,切磋學問,師生間也會相互勸勉、相互鼓勵,以求共同進步。
(六)“讀書必須過筆”
讀書需要動筆,動筆在一定程度上會加深人們的記憶,在動筆的過程中也會引發人們的思考。岳麓書院采用日記教學法,即書院設立各種日程性的簿冊,發給生徒,而生徒要將每天的活動和所思所感都記錄下來,由山長進行監督、查看,以了解學生的課業狀況。
(七)“疑誤定要力爭”
岳麓書院認為學習要窮根究底,不可不求甚解,淺嘗輒止。同時書院也鼓勵生徒多與他人交流、探討,當出現不同觀點或有疑問時,一定要進行思考、探討和辯論,這樣更有利于大家深度思考,共同進步。這一學規具有很強的先進性,它有利于培養思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對于今天的教育發展具有很強的啟示性。
二、當代中小學教育管理下的教育現狀
(一)德育教育匱缺
當今社會,很多中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寵溺長大,很多德育意識如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等較為薄弱,學校也一味重視課業成績,輕視德育,而中小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都處于養成階段,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要想培養優質的人才,德育是一切之本,學校需要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
(二)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無趣
由于學校一味重視課業成績,造成教學形式單一,課堂以教師的灌輸為主,學生被迫接受,思考程度堪憂。教學內容多為應試需要,雖然國家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但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還是大打折扣,考試科目的學習依舊占據學生的大量時間,其他方面的學習偏形式化。
(三)學生活動場所少,課后活動缺乏
學生的活動場所幾乎只有教室、操場,而操場也漸漸失去了學生的身影,學生下課就在教室里追逐打鬧。學校組織的活動也較少,課后生活單調,學習內容占據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而中小學時期正是學生愛玩的時候,學校應該適當豐富他們的學習形式,增加課后活動,為其提供活動場所。
(四)學生不愛學習,易受不良因素影響
于學生而言,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再加上教學內容無趣,學生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中小學生的心理尚不成熟,未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他們在學習上不能獲得成就感,就會想從其他方面獲得存在感,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行為所吸引,也容易受不良朋友的影響。
三、學規對當代中小學教育管理的啟示
當下這些因教育管理不完善而產生的問題,人們都可以嘗試從岳麓書院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德育問題的匱缺,岳麓書院將“省問父母”與“謁圣賢”放在學規的前一、二條,以德育為本,再談知識學習。書院也重視榜樣的作用,他們定期舉行祭祀活動,拜謁先賢,是希望學生能銘記先賢,以先賢為榜樣,激勵自己成長與進步,避免不良誘惑。為了生徒能夠全面發展,對學習始終飽有熱情,他們創新教學方式,帶生徒們游歷山水,進行游歷學習,在山水中探討知識,實踐真理。而因學習的清苦,生徒產生懈怠也是正常的事情。于是,他們提倡“讀書必須過筆”,采取日記教學法來監督和提高生徒的學習成果和效率。他們提倡“疑誤定要力爭”,鼓勵生徒交流爭辯,他們也為生徒提供了交流爭辯的場所,如建亭臺、御書樓等,以便他們更好地交流。據此,人們可以從書院的學規以及相應的管理策略中得到以下啟示。
(一)將德育置于首位
中小學的學生身心正處于發展時期,價值觀等都還未形成,他們對事物缺乏自己的判斷力,所以需要得到正確的指引。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德育方面的小講座,為學生傳播正確的德育觀,也引導學生自己用心發現身邊的各種美德,一起分享。學校還可以利用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的編訂時,選一些當地的德育故事,教師在上課時認真講解,為學生上好生動的德育課。
校園環境也可以發揮德育功能,因為中小學生的發展身心特點,他們對色彩艷麗的圖畫比較感興趣,因此,學校可以在校園的墻壁上雕刻或者涂畫一些具有德育精神的圖畫故事,或者品德高尚的歷史名人,以人文環境來營造學校的德育氛圍,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樹立榜樣
因為中小學生的身心還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很多行為都是通過模仿別人而得來的,因此,學校就要注意為他們提供一些值得模仿的對象。首先,教師是學生在校園中接觸最多的對象,也因為教師的特殊身份,學生對教師的言行更為注重,所以學校在選拔教師時,應該選擇一些德智兼修的教師,教師自身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這些都可能在無形中影響學生。
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推選出他們心中的校園學習榜樣,在校園中分享校園學習榜樣的故事,在學校的宣傳欄中張貼他們的海報和故事簡介,這些推選活動要定期更新,讓更多的榜樣故事得到傳揚,更多的學生享受這份榮譽,這樣也可以激發他們爭做榜樣的熱情。
(三)提倡日記教學法
讀書須過筆。學生聽課時要做課堂筆記,閱讀書目時要做閱讀筆記,有所思考或想時也應該把它記下來。思維的內容往往是一閃而過的,即使有所得,但是會隨時間而遺,而筆記可以記錄下思維的內容,它可以補充大腦的記憶還有理解。時常記筆記,時常翻閱、消化,筆記內容就慢慢成為大腦的永恒內容,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隨意調出應用。所以,學校應多提倡學生記筆記,培養他們的習慣,在必要時,教師可以介入監督;學校也可以定期開展讀書筆記交流會。例如,語文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讀整本書,但其實整本書的量對大多數中小學生來說是過量的,學生可能讀到了后面忘了前面,如果學生適時記閱讀筆記,做閱讀梗概,這樣就更有利于他們串聯整本書,也方便他們進行讀書交流活動。
(四)創設校園交流空間
當前學校給予學生的交流空間比較少。學生的活動區域集中在教室,這使得課下學生正常的交流學習都會被打擾,而長期缺乏學習上的交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就會下降。所以,學校應該在開設各種活動的同時,為學生創設一些交流空間。例如,古代書院會建設各種亭臺,這些亭臺為學生提供了休息場所,也方便了學生們聚在一起交流探討問題。學校可以騰出一些教室,進行布置,作為學生課下的交流場所;可以在室外設置學習角,添置桌椅;還可以拓寬教室外走廊的空間,學生在課下走出教室時,走廊就是一個很好的臨時交流活動空間。
(五)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學校可以根據當地特色、學生的年齡特點還有各學科學習的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體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這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研學旅行作為“第三教學”形式,即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得到了國家的支持與提倡。學校通過研學旅行,將學生帶入真實的自然環境、社會當中,讓他們親自去體驗、去感悟,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書本知識,獲得生活技能。但在開始研學旅行活動之前,學校應該提前探測好路線,準備好研學旅行的課程設計與活動方案,還需要組建專業的研學旅行團隊進行培訓,以確保研學旅行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活動結束后,還應組織學生匯報研學旅行的成果,及時總結。
參考文獻:
[1]薛念崗.從岳麓書院的《學規》談起[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1995(s1):49-51.
[2]李幸盛.岳麓書院德育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6.
[3]何一遠.傳統書院對現代中小學校園環境設計的啟示[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