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梅 岑梅
摘 要:目前,全球都步入老齡化,而我國社會老齡化問題也日趨嚴重。心血管病疾患是威脅老年人生命安危的嚴重病因,關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尤為重要。作為老年患病者致命殺手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經得到醫學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為了進一步減少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老年人群數目,也對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介紹了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病因、疾病特點,并進行認真分析,制訂和實施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對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護理措施,能夠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康復。
關鍵詞:老年;心血管疾病;護理;措施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有效的護理模式,可以使患者在心理、社會、精神上處于滿足而舒適的狀態,減少或降低不適的程度。根據心血管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點,提出了對老年心血管患者人性化護理工作的重點,旨在有效地輔助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加大心血管知識健康宣教力度
“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達80%,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對疾病不夠了解,因此必須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普及和教育。通過廣播、電視、社區宣傳、疾病手冊、宣傳彩頁、健康知識講座等,通過多種宣傳方式,讓老年人了解心血管疾病具體包括哪幾類疾病,疾病的形成過程,疾病的具體癥狀,其發病的原因及危險因素,正確的急救方法,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手術方式,以及飲食生活方式等等。糾正其認為沒有身體癥狀就等于沒有疾病的錯誤觀念,建立正確的保健意識。
二、讓患者掌握正確的用藥知識
很多老年人,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進行用藥的認識上存在很多誤區,其一,認為身體沒有什么不舒服的癥狀,就不需要服藥;其二,寧可服用保健品,使用保健手鐲、保健腰帶等,也不愿服用藥物;其三、服藥不完全遵照醫囑服藥,而是參照藥品廣告或者聽病友介紹進行服藥。這些錯誤的用藥方式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控制。因此,需要對患者講解如何正確地服用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由于老年人記憶力以及視力減退等原因,可以指導患者對長期服用的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備一個方便開啟的藥盒,并做好標記,以備按時服用。對于過期藥物和污染的可疑的藥物要及時丟棄,用藥過程中有明顯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1]。
三、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導致心血管疾病有很多危險因素,其中有很多是與平時生活息息相關的,而很多患者并不知道的。需要對患者進行講解,具體的危險因素包括:1.吸煙:煙草的煙霧中有許多有害物質,容易損傷血管壁,增加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栓形成。2.高血脂: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3.高血壓:高血壓可以使動脈的內膜受損,是血脂在動脈內膜損傷處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4.糖尿病:糖尿病可以使體內血脂代謝紊亂,從而導致動脈硬化。5.精神緊張及壓力過大:人體在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的情況下,容易使心血管神經功能紊亂,引起血壓增高,嚴重的可導致猝死。6.年齡及性別因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年齡為60歲以上,且目前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7.遺傳因素:比如有家族高血壓遺傳史糖尿病遺傳史。好包括不健康飲食因素、不進行運動、肥胖等等。對于以上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要讓患者了解并學會有效控制。
四、讓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心血管疾病。有很大一部分是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因此有必要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告訴其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1.飲食護理。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很多老年人的喜歡吃腌制食品,造成鹽分攝入過多,還有的喜歡吃紅燒肉等食品,這些都是不利于老年心血管患者病情的因素,應當正確指導患者不宜進食太油膩、飲食口味不應過咸,而要稍微清淡一些,飲食不要太過精細,可以適當攝入一下粗糧,比如玉米、紅薯、豆面、高粱等等。同時注意適當補充鈣質,增加心肌細胞活性。
2.適當運動。告知老年人運動對保持身體的重要性,指導患者要保持適度的運動,運動的強度不宜過大,可進行一些諸如慢跑、打太極、抖空竹等等一些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同時要合理的控制體育運動的時間,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并且要每天堅持鍛煉,堅持運動不僅能夠增強血流速度,不宜形成血栓,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響。
3.合理休息,注意保暖。指導患者要合理休息,保證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同時要注意穿衣需要保暖,因為氣溫下降很造成血管收縮。尤其是在冬天的氣溫比較低,血管收縮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堵塞,容易引發危險[2]。
4.戒除不良生活習慣。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都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有的患者有幾十年的煙齡,還有的患者有酗酒的惡習,喜歡吃辣椒、喝咖啡等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心血管疾病逐步形成。因此中老年患者想要很好的控制疾病的進展,就要告訴其改掉不良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勸其戒煙戒酒,多參加運動,減肥,控制好體重。避免這些不良習慣的危險的因素,成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誘因,加大患病幾率。
五、指導患者做好情緒管理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情緒不能過于激動,否則會使心臟一過性充血量增加,增加心血管負荷,容易出現危險。因此,要多指導患者,學會管理好自我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平衡的心理。指導患者緩解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適當放慢生活和工作的節奏,對于急性子的患者,告訴其做好自我調整,切勿急躁,克服不良情緒,保持心情平穩。不要大悲大喜,避免生氣。要做到心胸豁達,多參與戶外活動,培養生活興趣愛好,每天保持愉悅的心情,形成樂觀生活態度。
六、做好心血管支架術后的護理
部分老年心血管疾病比較嚴重,單純服藥已經不能夠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必須進行支架手術進行治療。而對于支架術后的患者的護理也很關鍵。很多患者認為做完支架手術,就沒有后顧之憂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文化程度,采取合理的患者容易領悟和接受的宣教方式,讓其明白支架植入術的作用和手術之后需要注意的具體事項,同時講解術后按時服用藥物的作用和重要性。讓患者掌握科學的術后生活飲食注意事項以及恢復鍛煉方式。
術后尤其注意向患者講清楚便秘的危害,告知患者若大便干燥不易排出,容易使患者在解手過程中,會不由地屏住氣用力,從而使心率加快,容易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因此一定要向患者強調便秘對疾病影響的嚴重性,必要時使用潤腸劑或者進行低壓灌腸等。指導心肌梗塞患者運用飲食療法積極配合治療[3]。
七、必要的心理干預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軀體癥狀,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正常活動受到限制,以及需要長期服藥等因素會使一些患者產生很多負面的心理因素,使患者的心情非常的糟糕,心理落差感特別大,產生焦躁,惱怒、自憐、悲觀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進行護理干預時應耐心傾聽患者傾訴,回答簡練清楚,掌握分寸,取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內心深處的顧慮和擔憂,鼓勵患者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放松思想包袱,正確認識疾病,面對現實,指導患者跟病友聊天、看書、看電視等,減少患者對疾病關注力度,也分散患者對軀體不適的體驗感。部分性格要強的患者會因自理能力以及活動嚴重受限,事事需要人代勞,然而由于病情造成活動耐力嚴重下降,容易產生內疚、煩躁及自責的心理,并有深深挫敗感,要針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同時,還要對患者家屬做好思想指導工作,不要嫌棄患者,要對患者有耐心,配合監督其在家庭的治療和護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胡青.淺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問題與健康教育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42):292-293.
[2]王晶.淺析早期康復護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01):139-141.
[3]魯玲華. 淺析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護理要點[J].人人健康,2017(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