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會使用一些“錯誤”的解題方式或是“錯誤”的解題思路,教師不能一味地否定,要幫助學生在錯誤中積累經驗,從而獲得正確的答案。因此,文章將重點論述小學數學課堂中“錯誤”資源的作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錯誤”資源運用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數學課堂“錯誤”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幫助學生在不斷地探尋“錯誤”原因的過程中真正地學會如何正確地學習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錯誤”資源
對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應該采取鼓勵教學的模式。學生在處理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教師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是應該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攻破難題的出口。教師應收集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錯的內容或知識點作為課堂講解的重點,加深學生對題目的印象,使他們在以后遇到同類問題時能夠避免再犯錯誤。只有對“錯誤”的知識點有了深入的認識,學生才能在下次的數學學習中真正地吸取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錯誤”資源的作用
1.“錯誤”計算結果也會帶來正面的學習效應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往往害怕自己的計算過程或結果出現錯誤,在完成作業時,會存在作業抄襲等現象,這樣的抄襲行為會掩蓋學生自己本來不會的知識點,教師也難以及時地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資源應該格外地關注,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即使暴露自己學習中的錯誤也沒有關系,不能批評學生,而應該鼓勵學生,與他們一同解決問題,使這種原本由錯誤帶來的負面學習效應變得具有積極的意義。
2.在“錯誤”中總結經驗,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如果學生的學習過程沒有任何出錯的環節,或是在作業中沒有任何的錯題,那么教師就難以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因此,“錯誤”資源的運用能夠使教師在錯誤中不斷地研究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積累教學經驗,改變自身存在一些不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存在的問題與自己的教學進行結合,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也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在數學課堂上呈現出更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
二、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錯誤”資源運用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于數學“錯誤”存在認識誤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講授的都是正確的數學知識,一旦發現學生出現解題錯誤,大多數教師會認為學生沒有認真聽講,而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一味的否定。一些老教師認為學生的“錯誤”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因此,對待學生的錯題也往往以否定代替講解。例如,學生在學習“一百以內的加法”時可能會忘了進行進位,導致計算結果出現錯誤,教師會認為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方法,從而批評學生。但教師應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總結,避免更多的學生犯同樣的錯誤。
2.教師忽視了“錯誤”資源的重要性
其實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所犯的一些“錯誤”是很有教學價值的,但是一些教師卻忽視了這種“錯誤”資源的重要性。在遇到學生學習中的“錯誤”時,教師往往急于給學生講解正確的答案,而對“錯誤”缺乏一定的反思,這會造成學生對自己的錯誤認識不足,在下一次做題時,還有可能出現同樣的失誤[1]。例如,在學習面積的計算時,學生對面積計算公式的記憶出現偏差,就可能導致計算的結果出現錯誤,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強調正確的公式,還要給學生進行公式的分解講解,推導公式的由來,幫助學生加強記憶。
3.教師在應對學生“錯誤”問題上的能力不足
一些教師只知道怎樣去講授正確的知識,但對學生的一些解題“錯誤”,卻難以應付,他們難以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自然難以理解造成學生解題錯誤的根源。教師面對學生解題錯誤時,不能有效地糾正學生的典型錯誤,也難以有效的利用“錯誤”資源作為課堂典型進行詳細的講解。
三、提高數學課堂“錯誤”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1.不回避“錯誤”問題,鼓勵學生進行討論
在利用“錯誤”資源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正視學生存在的錯誤,教師不應該回避學生的錯誤,這樣只會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就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收集解題過程中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錯誤”,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對出現這些“錯誤”的原因進行討論。比如,對解題時由于粗心所造成的計算失誤,學生應該更加細心地對待;還比如,在進行一些應用題計算時,學生的邏輯思維存在問題,就需要教師根據“錯誤”進行糾正,理清學生的思路[2]。
2.帶領學生深究“錯誤”思路,按照數學思維進行推導
教師對“錯誤”的知識點不能采取一筆帶過的態度,在認識錯誤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出錯的原因,從根源上進行題目的講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按照嚴謹的數學思維進行多次推導,直到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思路。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思路進行解題,打破限定思維,發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充分調動學生活躍的數學思維。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要求學生思考多種計算思路,最終選擇最為簡便的解題思路。
3.對“錯誤”進行深刻反思,避免二次錯誤
教師要教導學生對自己的數學“錯誤”進行深刻的反思,思考自己的錯誤點,在錯誤中不斷總結正確的經驗,推翻原有的錯誤思路。學生可以準備一些錯題本,將自己的錯題記錄在本子上,平時有時間可以拿出來不斷地翻看,總結自己的錯誤,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出現二次錯誤。同時,教師要監督學生對自己的“錯誤”進行不斷地思考,上交錯題總結報告,由教師批閱后進行點評,對還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就需要進行再次的講解,直到學生徹底地理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錯誤”資源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教師和學生加以重視,充分地利用這類資源進行教與學,在認識“錯誤”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出口,不要一味地逃避“錯誤”,應該從中看到它的正面效應,從而幫助教師根據“錯誤”資源改進教學方法。當前,數學課堂上對“錯誤”資源的應用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對“錯誤”的利用率,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錯誤”的總結,深入探究這些“錯誤”的根源,避免學生二次犯錯。
參考文獻:
[1]趙曉霞.放大錯誤,濃縮知識——芻議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新課程(上旬刊),2018(4):38.
[2]蔡雪娥.妙用動態生成,打造精彩課堂——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導航,2018(6):17.
作者簡介:石金山(1964—),男,甘肅通渭人,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