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霞
【中圖分類號】R821.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150-02
骨折是臨床中常見的骨科疾病,也就是指患者的骨結構其完整性與連續性出現完全或者部分斷裂。骨折疾病好發于兒童和老年人,骨折患者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大部分可實現原有功能的恢復,然而也有少數患者出現了后遺癥情況,那么為什么有許多骨折患者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然而卻出現了后遺癥呢?主要原因在于骨折患者的治療不僅需要進行復位固定以及外科手術,更為重要的是術后的康復訓練,骨折患者手術后骨骼、韌帶、關節以及肌肉等相關組織的受損和手術切口正處于愈合階段,同時手術部位的疼痛和腫脹感也得到顯著緩解甚至消失,此時骨折端出現纖維連接且形成骨痂,因此在骨折手術后需要進行科學及系統化的康復訓練。
骨折雖與其他臨床疾病相似,通過規范化的治療能夠實現康復,然而骨折疾病的區別在于患者骨折后需要長時間保持臥床,這就會對患者身體機能產生損傷,甚至可能引發肌肉的萎縮情況。同時,由于缺乏活動患者可能產生腸道影響而誘發便秘,而以上情況的產生也會對骨折患者的康復以及身心健康產生嚴重損害。骨折本身并不會導致患者死亡,然而骨折發生后由于長時間臥床容易誘發肺炎、血栓以及壓瘡等相關并發癥,這就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骨折患者術后護理特別是臥床期間的護理尤為重要,尤其是對于活動嚴重受限以及髖關節骨折患者來說,做好臥床期間的護理至關重要。
那么,對于骨折患者在其臥床期間護理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總結如下:
首先,需要加強臥床患者的皮膚護理與保護。由于骨折患者多數為老年人,其皮膚較為薄弱,長期臥床休息局部皮膚容易受到壓傷以及擦傷,在患者臥床期間要注意勤翻身,每隔2至3小時翻身一次,若條件允許則可通過利用氣墊床來預防壓瘡的發生。同時還要做好以下部位的重點觀察,包括耳廓、腰背部、肘部、骶尾部、臀部、髖部、膝部及踝部等,若以上區域發生局部皮膚發燙和紅腫情況時,要立即進行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同時減少局部的受壓時間。除此之外,長時間臥床的骨折患者其皮膚較為干燥,特別是老年人更是如此,因而可在患者沐浴后或以清水擦洗后涂抹適量乳液來保護皮膚。對于存在大小便失禁的骨折患者來說,可在其肛門周邊涂抹適量的護臀霜,以保護肛門周邊皮膚。
第2,需要預防便秘的發生。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易消化和富含高蛋白、高維生素和粗纖維的食物,可多食用新鮮蔬菜及水果來改善腸道的蠕動能力,防止便秘的產生。對于無糖尿病的患者,可合理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食用量。對于糖尿病患者,則可適當增加綠色蔬菜的食用量,注意控制好血糖水平。多飲水可預防便秘的發生,同時還可通過增加患者在床上進行翻身等一系列活動,來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除此之外,也可對患者腹部進行按摩,采取順時針方向并由右向左進行按摩。
第三,需要嚴格預防血栓的發生。骨折患者在臥床期間可適當增加患者在床上的非骨折關節和肢體的活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而針對出現骨折的部位,則可適當進行肌肉收縮練習,可由患者家屬來幫助患者進行局部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第四,需要嚴格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長時間臥床骨折患者無法進行自主有效咳嗽,因此導致氣道中的大量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容易出現墜積和阻塞情況,進而誘發支氣管炎以及肺炎等疾病。在骨折患者臥床期間,需要引導患者進行主動有效咳嗽,特別是在清晨醒來后需要進行主動咳嗽,來幫助痰液的順利排出。家人要協助患者定時翻身,同時進行拍背,來達到幫助排痰的護理效果,做好患者的排痰護理,是避免發生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第五,嚴格預防尿路感染的發生。骨折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和女性,在其骨折后臥床階段內需要多飲水來增加尿量,進而達到對尿路進行沖洗的目的,該措施能夠預防尿路感染的發生,每日飲水量可控制在1000~2000毫升。
最后,在對骨折臥床患者護理時,還需要補充鈣質,每日攝取600毫克左右的鈣質,主要通過多喝牛奶或吃鈣片等方式來補鈣,進而促進骨折骨骼的良好生長。需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可通過食補的方式來獲取,患者可每日吃兩顆左右魚肝油來促進骨折骨骼的良好生長,同時有助于提升注意力。同時,還需要對患肢進行主動和被動活動,引導患者對健側肢體進行活動,按摩、推拿患肢以促進骨折的愈合。
綜上所述,骨折臥床患者容易發生壓瘡、便秘、血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發癥,在護理中應特別注意以上并發癥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