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康
【中圖分類號】R821.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203-01
胰腺炎作為臨床消化內科常見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工作壓力增加,其發病率不斷升高,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胰腺炎致病因素眾多,且發作原因多樣復雜,多是由各種不同致病因素相互影響、同時存在所致,臨床治療較為困難,為進一步尋求最佳治療方法,本文即對胰腺炎急性發作主要原因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提供依據。
目前,我國對胰腺炎急性發作流行病學報道相對較少,而歐洲、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關報道較多;本文即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對胰腺炎急性發作原因進行分析,其主要包括:酗酒、高脂血癥、飲食與膽道疾病、藥物及其他原因等。
胰腺炎急性發作與患者攝入乙醇量存在密切聯系,有資料顯示,患者即便每日攝入低于50g乙醇,也可促使胰腺炎病變或對胰腺組織造成損傷。若大量飲酒,導致機體乙醇含量水平快速升高,極易誘發急性胰腺炎,經分析人體攝入一定量乙醇后,可使Oddis括約肌壓力下降,增加十二指腸液反流風險,誘發胰腺炎急性發作。同時,乙醇代謝產物對機體氧化作用與氧化磷酸化作用造成影響,導致血液中氧自由基、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進一步損傷腺泡細胞膜與胰腺導管上皮變性,導致胰酶進入血液循環或胰腺間質,激活胰蛋白酶原,加重胰腺組織損傷,因此,乙醇是誘發胰腺炎急性發作的重要因素。
高脂血癥可加重惡化胰腺壞死,促使病情進行性發展為重癥胰腺炎,特別針對三酰甘油11.3~22.6mmol/L患者,其胰腺炎急性發作風險更高。經分析,高脂血癥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度相對較高,造成胰腺血液微循環阻礙,血運不足,導致胰腺缺氧、缺血,胰腺血管受血清脂質顆粒阻塞,而血清中三酰甘油水平越高,其水解釋放的毒性作用越大,進而對毛細血管膜損傷及局部微栓塞形成約嚴重,增加胰腺炎急性發作風險。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改善,越來越多的肥胖、高脂血癥者,因此,胰腺炎急性發作防治中因高度重視肥胖、高脂血癥者,應予以積極調脂治療。
研究指出膽道疾病、飲食等也是造成胰腺炎急性發作重要因素,如膽道結微小結石,其主要成分是膽紅素顆粒,主要由老齡、酗酒、溶血、膽汁淤積、肝硬化等誘發,結石移動嵌頓于壺腹內,誘發胰腺炎發作;而膽道炎癥則可通過淋巴系統對一線與膽道共同途徑進行感染,最終誘發胰腺炎;而感染、蛔蟲、結石等阻塞壺腹口,導致Oddi氏括約肌痙攣誘發病變。此外,暴飲暴食也是誘發胰腺炎急性發作因素,特別針對青壯年,由于高脂肪食物、高蛋白食物過量,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腺液,若患者合并胰管部分梗阻,則極易誘發胰腺炎急性發作。同時,暴飲暴食后,十二指腸內大量食糜進入,刺激胰腺索,增加胰腺液分泌,誘發肝胰壺括約肌痙攣與乳頭水腫,誘發胰腺炎急性發作。
此外,患者使用降糖、降脂、降壓及避孕藥等也可導致胰腺炎急性發作,有文獻指出胰腺炎發生與抑酸藥無、非甾體類抗炎藥、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等存在密切相關性。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脾腎靜脈分流術、脾切除術、胃外科手術、膽道系統等胰腺鄰近組織手術也可誘發胰腺炎發作;胰腺分裂患者胰液流量增加與十二指頭乳頭功能障礙,兩者呈相互作用下,增加背側胰管壓力,增加胰腺炎急性發作風險,因此胰腺分裂與胰腺炎急性發作同樣存在密切關系。寄生蟲、霉菌、細菌、病毒感染等都是誘發胰腺炎急性發作因素。
總之,胰腺炎急性發作受多種疾病相互作用形成,并未單一性疾病,各疾病彼此關聯、相對獨立。而患者高脂飲食、酗酒等可作為合并基礎疾病患者誘發因素,同樣也可是單獨的病因。而臨床中,如何有效預防胰腺炎急性發作,仍然是較為困難的問題;患者一旦確診,因及時就醫,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惡化加重,誘發嚴重不良后果。同時,治療基礎上,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注意避免暴飲暴食,忌煙酒,對減少復發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