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涵式發展是邊疆高等教育發展的迫切之路。高等教育規模化、大眾化發展到后期,其弊端在教育、經濟相對落后的邊疆顯得更加突出。邊疆高等教育存在著教育教學質量與學生需求之間的差距問題。邊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教育質量的提升是關鍵。
【關鍵詞】邊疆高等教育 內涵式發展 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03-02
習總書記19大報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精辟論斷和要求為目前邊疆地區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指明了解決辦法與前進的方向。高等教育教育規模發展和大眾化教育已成熟。邊疆普通高校應結合國家政策在邊疆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中承擔著引領的作用。長期以來邊疆高校忙于規模化建設,對教育內涵的重視程度和措施力度不夠。邊疆高等教育質量建設越來越滯后于邊疆高等學校發展的需要,滯后于邊疆地區經濟文化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在邊疆普通高校,近年來邊疆地方高校教育內涵發展越來越滯后于內地。教育教學質量與學生需求越來越不匹配,造成了教與學的現實矛盾。一方面,學生急需高效率的學到適應社會高速度發展的人才素養、學科知識、技能,提高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學校教學質量建設重視不夠,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規范,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表現越來越不協調。學生在校學習不踏實或知識把握不到位,影響了教學質量與教育教學的效果。邊疆普通地方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一、重視邊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重視邊疆人才建設的基本。
邊疆高校是邊疆人才培養的搖籃,是邊疆發展與建設的人才基地,邊疆的繁榮和進步急需邊疆高等教育產出適應邊疆發展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改革開放以來邊疆高校汲取內部高校經驗結合自身特點為邊疆地區培養出了一批批真正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是邊疆發展不可或缺的人才搖籃。以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地處中國滇西邊陲,與緬甸接壤,建校40年以來培養本專科各類專業人才累計達6萬余人。走遍邊疆的各個單位,縱觀各個邊疆高等學校,它們都承擔著邊疆建設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作用,都為邊疆人才培養,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起著支撐作用。邊疆地方高校為地方,特別是地方中小學教育培養了大批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扎實肯干的地方建設人才。邊疆高等教育在學生基礎及其薄弱的條件下,為邊疆的中小學教育和行政事業部門源源不斷的提供了人才支持,這充分說明了邊疆高等教育在邊疆發展中的人才資源中的戰略作用和地位。邊疆高等教育應更加認真的著力貫徹和踐行邊疆地方高校的內涵式發展戰略,盡快實現內涵式發展。
二、邊疆高等教育中教與學的矛盾表現得越來越激烈,教學質量急需提升。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化、大眾化發展步入中后期,規模化、大眾化發展的一些弊端也日益凸顯。這種矛盾對于邊疆高等教育來說表現得尤其突出。長期的注重規模化發展,高等學校著力點放在了學校的硬件,設施與專業拓展和學生人數增加上,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一直得不到高度的重視,社會日益高漲的知識文化和能力提升需求和學校教學質量提升重視不夠導致教學質量滯后的矛盾表現得日益強烈。突出表現為,一些學生翹課,上課打游戲、睡覺,炒股,買基金。對學業荒廢的同時也滋生了很多不良習慣。學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出現了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等的諸多問題。教學質量跟不上學生需求的矛盾在邊疆高校體現得尤為明顯。本人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16級小教的三個班學生做過調查,學生75.6%的學生認為學校教學質量達不到學生需求。到了17級就有了較大的改觀,原因是學校剛剛17年啟動了教學質量建設年,對教學質量和學生管理雙管齊下,起得了初步成效,學生基本上占時遏制住上課不翹課,不再玩手機。學生速增長知識和提升能力的欲望,與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不匹配,故而對學習失去信心,不聽教師教導,翹課,上課打游戲、睡覺,炒股,買基金,微商等同學多多,學業荒廢的同時也滋生了很多不良習慣。內涵式發展上缺乏制度安排、規劃設計和改革舉措。學校教學質量管理機制陳舊、不完善,行政化明顯,各個學院對教師的管理不夠規范。主要表現為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缺乏有效評價機制,教學評價流于形式,教師有關的榮譽如優秀教師、履職考核等級等與教學實績沒有關系,也沒有量化標準,只靠教師投票和行政會議討論,職稱評審與教育教學質量無關,主要靠應付式的撰寫論文。干部提拔也與教學科研質量無關,薪酬分配上是行政化較為明顯。在經濟社會主導的今天,大多數邊疆普通高校教師在校內沒有教育自信,經濟自信,地位自信。導致大部分教師教育熱前減退,心思精力放到了職務晉升上和一些與個人利于相關的各種關系中。教育教學評價流于形式,評優、評先進沒有量化指標,避重就輕,對在一線教師起不到積極作用。對教師的教育能力提升和科研能力提升的保障措施不夠。邊疆高校對一線專職教師的各種學習提升保障措施不力,沒有形成科研與教學相長,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形成自覺的教育能力提升和科研協同的環境。
三、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國家政策論斷。
20年前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高等教育的發展,要堅持走內涵式發展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辦學效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針部分闡釋“教育質量”時,指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式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明確提高質量為內涵式發展的核心。2011年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著力推進教育內涵式發展,堅持走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重點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這個論述提出內涵式發展的“兩個基本點”。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將內涵發展聚焦到高等教育。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指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已居世界首位,但規模擴張并不意味著質量和效益增長,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報告和黨的十九大報告分別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大論斷。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特別強調“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雙一流建設,支持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學”。
從以上論斷可以得出:1.內涵式發展一直貫穿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整個過程中。2.我國高等教育目前的目標是要實現內涵式發展,實現二字體現了發展階段的關鍵任務。然而,比起雙一流建設,內涵式發展自提出至今是比較冷清了些,邊疆普通高等教育應根據自身條件,著力于實現內涵式發展。3.實現內涵式發展的核心是教學質量的提升。4.內涵發展與社會發展為導向。
四、邊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幾點建議。
“結構、質量和制度”是邊疆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的三個關鍵要素。邊疆高校的生存和發展點就在于結合自身實際重點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和機制。學校教學質量管理機制陳舊、不完善,行政化明顯,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是教育教學的風向標,是通過監督管理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責任感提升的主要途徑。大多采用院系兩級管理,但各級任務分工不明確,沒有形成規范,造成管理上存在不同層次的混亂,影響教學質量提升。2.將教師管理與行政管理的評價徹底分開,規避行政化對教師的影響,提高教師在校內的職業地位。建立合理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教學評價兼顧學生評價與同行評價。對教師的管理不夠規范,主要表現為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缺乏有效評價機制,教學評價流于形式,教師有關的榮譽如優秀教師、履職考核等級等與教學實績沒有關系,也沒有量化標準,只靠教師投票和行政會議討論,職稱評審與教育教學質量無關,主要靠應付式的撰寫論文。干部提拔也與教學科研質量無關,薪酬分配上是行政化較為明顯。在經濟社會主導的今天,大多數邊疆普通高校教師在校內沒有教育自信,經濟自信,地位自信。導致大部分教師教育熱前減退,部分教師由此不安心從教和研究教育和學科知識和學生,把心思精力放到了職務晉升上和一些與個人利于相關的各種關系中。3.增加專職教師外出學習和交流機會,從經費上積極支持專職教師進行網絡學習和外出培訓。4.合理安排教學任務是教師教,學,研協調高效發展的重要因素。5.將教師從一些簡單管理事物中脫出時間出來,把重心放在教書和育人的本位上。6.科研與教學協同發展。7.大力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邊疆高校內涵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邊疆高校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為內涵發展提供的生命力,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環境支持。
總之,內涵式發展是邊疆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邊疆地方高等教育應順應時代潮流。內涵式發展對邊疆地區高等教育來說既迫切又漫長。內涵式發展的邊疆地區高等教育需要加快步伐,完善制度,提升教育質量,加強專業和學科建設,校園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范麗娟.內涵式發展理念下英國文學本科教學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2.
[2]鄧友超.提升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量級[J].《中國教育報》..2017-05-11.
[3]中國巴菲特俱樂部.[轉載]提升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量級.[J].http://blog.sina.com.
[4]眭依凡.引領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研究適逢其時的責任[J].中國高教研究.2018-08.5
[5]張煒.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概念演進與實踐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8-01
作者簡介:
馬忠蓮(1977-),女,漢族,云南雙江人,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