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從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同時也影響了我國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意識到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結合現實情況,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思想還不太成熟,遇事比較沖動,心理承受能力相對比較差。面對當前開放、復雜的社會環境,學生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中學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為學生今后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一、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心理教育的相關方法、手段,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手段,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一項跨世紀的素質教育工程。對中學教育而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及全面發展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正視自身的心理問題,并通過心理健康知識來消除自身的不良心理,促進學生內心健康,完善學生的人格。同時心理健康教育還能強化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
(二) 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面對學習、生活,促進教育目標的落實,實現創新教育,深化素質教育。
(三) 促進社會文明發展
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可以很好地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落實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促使學生在今后步入社會后文明做事,有助于社會安定與和諧。
二、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
(一) 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與壓力大小有極大關聯。由于當前的中學生普遍具有較大的學習壓力,導致其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中學生在學習期間,會面臨很大的升學壓力,加上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施加的壓力,致使其每天都承受比較大的壓力。如果中學生不能很好地控制這些壓力,就會出現心理問題。有很多中學生就是因為面對學習壓力,不能客觀地處理,加劇了自身的心理負擔,最終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 人際關系不協調
在人的成長階段,中學期間的獨立需求是最強的。很多中學生由于不習慣住宿的學習環境,很容易與其他同學產生矛盾、摩擦,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中學生產生人際交往方面的壓力。如果中學生不能很好地處理成長過程中的人際關系問題,很容易在人際交往壓力下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各種心理疾病,影響到學生的良好發展。人際關系不協調是引起中學生矛盾的首要因素,也是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中學生往往會由于自身的社會經驗不足,與人交往關系處理不當而產生心理問題。
(三) 自信心不足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都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這也意味著中學生在面對一些關于成年人的問題時,會出現偏頗。有的學生面對一些小的挫折、困難,很容易產生悲觀的情緒,進而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在面對挫折、困難的時候,學生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念,容易喪失自信心。從這個角度看,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正確、有效地處理自身事務有關。
(四) 缺乏良好性格品質
健康的性格品質是一個正常人所必備的素質。當前很多中學生之所以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就是因為其在成長中并沒有養成好的思維品質及行為習慣。不良的性格品質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就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從這個角度看,良好的性格品質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在中學教育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性格品質的培養。因為學生在缺乏良好性格品質及面對困難的信念時,就無法準確地處理自己遇到的問題,甚至有的學生還會走向極端。
三、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 樹立正確心理健康教育觀念
學校是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如果學校教師在教育觀念上存在偏差,就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難以有效解決,進而影響學生的生活、學習與成長。對此,在實際中,學校必須充分意識到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改變傳統應試教育觀念,不能片面地考慮學生的成績、升學率,錯誤地將心理健康教育看成一門“副課”,必須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形成規范、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科學規范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同時教師要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并不是少數、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是全體學生。不管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都需要通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來對學生進行指引,逐步提升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對此,學校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得教師可以切實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教學實際中去,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可以健康地進行學習、發展。
另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單純地依靠學校,家庭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還需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系,改變學生家長陳舊的教育思想,告知其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其多看一些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掌握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后,及時對其進行指引。加強家庭、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家庭、學校共同努力,消除中學生的不良心理,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二) 完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帶來直接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合理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及教學方式,確保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取心理健康知識,掌握相應的心理健康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立足于學生的需求,要以學生為核心,充分激發學生的心理體驗,把握學生的心理感受,引導學生可以積極地融入到課堂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別注意內容的多樣性。由于中學生的家庭經濟、興趣愛好、成長環境等都有所不同,使得學生之間有著明顯的個體差異,這也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心理健康程度有所差別。因此,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必須保證內容豐富、多樣,不能一概而論,針對不同的學生,引入不同的內容,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中學生具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本身就很忌諱自身的心理問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直截了當地指出某個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容易挫傷其自尊心,因此教師還需要尊重學生的隱私,要堅持保密性原則,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課上有一種安全感,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走出心理誤區。
此外,中學各學科教學都與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各科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注重將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在課堂中,在無形中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備課時,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添加到教學目標中,通過不同的知識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發現了學生的心理需求,要利用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心理觀念,并且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后,及時對其進行開導,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 設立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室
在實際中,學校還應該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室,并培養、引入一些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作為心理健康咨詢室的咨詢人員。心理健康咨詢室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部分,是學校的重要機構。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發現自身有心理問題后,可以及時到心理健康咨詢室進行咨詢,接受專業的幫助,消除自身的不良心理。同時心理健康咨詢室可以與班主任工作結合起來,兩者相互幫助,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努力。對于學生家長,也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室來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情況,而學校也可以通過心理健康咨詢室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通過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室,能全面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并針對性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這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極大幫助。
(四) 鼓勵學生積極面對困難及挫折
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真正地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中學生成長的見證人,必須積極地承擔起推動學生成長的責任。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引導學生積極面對各種挫折、困難,在挑戰困難中持續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對中學生來說,教師會對其自信心的樹立帶來很大影響,教師必須鼓勵學生敢于向困難挑戰,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讓學生能頑強地對待困難。
學習壓力是每一個中學生都需要面對的,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引學生理性地看待學習壓力,要明白學習壓力的出現是客觀條件引起的,引導學生面對學習壓力,要將其看成是一種常態,并指引學生掌握相應的釋放壓力的方法。如通過適當的體育運動、聽歡快音樂、看勵志電影等,緩解學生的壓力,進而將壓力轉變成學習的動力。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興趣,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很高興趣時,就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求知的樂趣上,這樣學生就不會在學習中感到有壓力,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五) 構建良好文化氛圍,強化性格品質引導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第二個家庭。學校環境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因此,還需要注重為學生打造一個文明、潔凈、優雅、舒適的校園環境,從而在潤物無聲中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校園中的名人雕像、名人名言、校風校訓、宣傳欄等都可以帶給學生理性的思索,同時校園中的繁花綠草都會帶給學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學生在優秀的環境下,會受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感染,從而深入感受現實生活的美,在自然美、人文美中接受教育,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心態的形成。
良好的性格品質可以幫助中學生解決更多的心理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需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性格品質,要仔細觀察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言行舉止,發現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并結合學生實際,幫助其制定相對應的問題解決方案,使學生可以更加科學地解決問題,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在新時期下,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學生喜歡的網絡交往軟件進行交流,與學生進行線上溝通,這樣既可以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又可以更有效地打開學生心扉,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有極大影響。中學生在成長歷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學校及教師充分承擔起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指引者的責任,要及時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健康程度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實際,采取適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引導學生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為學生今后的健康生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師,2017(25):73.
[2]王露娟.談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存在的原因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8(21):31.
[3]許曉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7(35):4455-4456.
[4]張英.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中旬),2016(11):78-79.
[5]金海燕,宗得彥.淺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出現的原因及對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7):270.
[6]劉皓宇.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科教導刊,2016(12Z):161-162.
[7]曲延梅.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J].校園英語,2016(2):108.
[8]鄒昌浪,霍靜靜,王瀟婕.論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與教育對策[J].科教文匯,2018(4):141-142.
[9]馮曉瑜.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亞太教育,2016(13):241.
[10]李佳怡.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142-144.
作者簡介:郭賢良,廣東省茂名市,茂名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