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蓉
摘要:人文思想就是一個人在處理事情和與人相處中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態度,人文素養包括一個人在社會期待和道德標準的要求下,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社會及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新課程改革將人物思想作為學生培養的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就是不但要教給學生學科知識,還需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具備人文素養能夠正確處理自身與社會,與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人文素養;課堂教學;規范教學
新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將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學生教育中必須培養的目標提出來。這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基礎。本文主要從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和課堂教學組織的角度,討論教師在教學中如何通過規范教學行為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 要認識到在教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教育本身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認識自身,認識自然和社會的能力。學生提高認識自身,認識自然和認識社會的能力,就是具備能夠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以及個人與自然環境等各個方面關系的能力,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不僅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前提。在教育教學中,只有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會學生正確處理自身與他人自身于集體自身與社會以及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強烈的環境意識,能夠與他人合作,互幫互助,一起努力完成重要的工作任務,這才是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在這個前提和基礎上所做的學科教學和知識掌握以及能力的提升才是有意義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才,其次才是學科知識的教學和能力的提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只有認識到人文素養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才能正確地將這一教育目標貫徹到教育教學的集體活動之中去,然后在進行學科教學的同時,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
二、 教師還要認識到規范的教學行為對于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行為的引領者和學生道德規范的指導著,教師的一言一行,包括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學科知識的嚴謹態度,規范的教學行為,都對學生有著重要的示范作用。作為學生思想品德的引領者,教師在教學中還是生活上都應該注重自己的行為,但是學生與教師的接觸,最重要的還是在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首先要規范自己課堂教學行為,包括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語言、課堂行為規范、課后反思的規范、多媒體的使用等等。
(一) 教學語言的規范
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守學科語言規范和課堂教學語言規范。所以學科語言規范就是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應該嚴格按照這一學科的表達規范,應用學科語言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這樣學生掌握該學科就顯得更為便捷,快速。另外,教師在學科教學時要與學生發生互動,這個互動過程有些關于知識教學,另一些則是對學生的鼓勵或者一些指導。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師指導和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時,要注重語言的規范,切記語言過于隨意。出現傷及學生,或者詞不達意的現象出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和教學行為的規范,對于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就是精益求精的態度,也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教師嚴謹的科學態度是對學生嚴于律己,認真學習的道德感召。
(二) 教學行為的規范
教師檢查學生作業時,指令清晰,對于做得好的學生予以表揚,對做得不好的學生給予批評,但是這些表揚和批評都能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不能讓受到培養的學生出現驕傲情緒,也不能讓受到批評的學生產生消極抵觸的情緒。這一目標的達到對于教師來說也并不容易,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表揚或者批評時,從眼神,表情,動作以及語言的使用都要精心準備,恰如其分。另外,教師除了與全班學生互動,還會出現與個別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個別輔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時,教師與學生互動時除了語言教學,還有互動知識和互動的動作。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部分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時,就是站著彎腰講解,然后學生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這看起來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但是這一過程,教師沒有教會學生學會尊重老師,也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學著與他人交往。
(三) 規范的教后反思
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課堂教學更是缺憾的藝術。因此課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課后反思包括教師對于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也包括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互動,成長進步以及學習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反思,教師對學生的課后反思要主動引領。教師主動引領課后反思能夠促進學生對于任何一件事情進行反思,從反思中獲得新的認知從而促進自己更快地成長。
(四) 規范使用教學媒體
在新技術支持下,教學媒體變得形式多樣,近年來,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成為教學發展的新方向,但是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出現了不規范使用媒體,不能引導課堂教學,反而成為課堂教學的累贅。這主要表現為新教學媒體在課堂教學中過度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新媒體提供給學生的內容過多,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從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教學媒體滿堂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行為的規范,還應該注重教學媒體的規范使用,課堂教學中新媒體的使用應該堅持教學媒體促進課堂教學的原則,杜絕新媒體使用過多過濫的現象,教師能夠正確地使用新媒體,這種嚴謹的態度,也能夠引領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舉一動,對于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嚴謹態度便是對學生的無聲的感召。
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舉一動,這包括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還包括教師在教室的作圖示范,以及教師在檢查學生作業時,在教室里的一舉一動。教師教學行為的規范指的是教師在以上活動中,舉止得體。既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行為的引領下學得知識,也讓學生覺得教師的行為給學生思想和品德上感召。教師在教學中,任何教學行為,無論大小,必須謹言慎行、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通過規范的教學行為引領學生的成長和品質提升。
參考文獻:
[1]葉小兵,等.素質教育與學科教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轉換[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3]素質教育學習提要[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作者簡介:
王凱蓉,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文縣石雞壩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