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初中語文教學應重點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教師應重新審視語文課堂教學任務,具備高水平的思想認知與科學教育理想,這樣才可以在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增強其語文學習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審美鑒賞;創造;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一、 前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將其潛移默化地貫穿至語文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升華情感,陶冶情操,真正成長為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二、 初中語文審美鑒賞與創造核心素養的培養意義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對自然、社會等美的感受,提高其審美鑒賞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審美鑒賞與創造主要指的是學生認識美與評價美的能力,主觀方面對美的客觀認識。語文屬于語文文字學科,具備較強的綜合性與文學性,課文中存在多篇古今中外的精粹文章,深刻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情感,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培養美育能力的資料。同時,作品中還包含著豐富的美學內涵,不但體現了生活中的美且還凝聚了作者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其審美欲望,鍛煉自身的審美能力,有效提升語文學習素質水平。
三、 初中語文審美鑒賞與創造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一) 營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學環境
文學情感鑒賞需要教師與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美的內涵。對此,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各種方法為學生營造生動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氛圍。在情境教學中,教師不能僅限于表達文章中的情境,比如在教授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背影》一課時,教師不能只是僵硬地模仿文章中父親攀爬月臺的笨拙模樣,更應該要求學生具備自身的審美情緒,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想象。不同的人對同樣的自然景物存在不同的感受,產生的美感也各不相同。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屬于審美的主體,教師應相信學生在淺薄的閱讀中可以自行感受想象,得到更多的審美體驗。對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為學生打造自主、合作的學習平臺,使其在實踐中認識美、發現美并評價美,以充分調動學生對美的想象,創造熟識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實現由產生審美興趣到獲得審美體驗的改變。
(二) 在朗讀中感受作品語言美
為了使學生充分體驗作品中的美,教師應重視朗讀環節。朗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從而獲得文章中的美感。通過帶著情感的朗讀,學生可以將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產生如見其境的感受。由此,教師應注重古詩詞的教學,古詩詞講究韻律,富有美感與節奏感,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其朗讀,使其感受其中的優美語言。比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登飛來峰》時,古詩中巧妙寫出了高塔上看到旭日東升的情境,表現了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而后兩句的寫景,通過“不畏”寫出了詩人在政治上的勇氣與決心,使得詩歌既具備生動的形象,也包含深刻的道理。
(三) 在分析中挖掘形象美
初中語文中的文學作品大多通過形象描寫相關的社會現象,通過形象影響作者的真實感情,并以此影響讀者。當學生獲得了語文的審美能力后便具備更深的審美感受,強化對作文美的鑒賞與評價能力,逐漸加深對客體美的理解,并在給予評價的過程中體會更多感情。對此,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挖掘作品的形象美。比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春》一課時,在描寫“春畫圖”時,教師可以抓住“白的像雪、紅的像火、趕趟兒”以及“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等語句,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春天的美麗情境,根據“仿佛”“滿是”以及“閉了眼”等詞進行想象,由春花聯想到秋天的果實,在眼前展現一幅美麗的春花圖,并在美好的情境中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
(四) 在整體感悟中體會思想美
作者主要通過文章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學生在閱讀期間應在關注情境描述的同時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在事物、內容以及人物等方面深入分析,使學生在體驗作品的基礎上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觀點,由審美感受上升至審美意識,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比如《我的母親》中,作者通過樸實的語言表達了母親寬容不縱容的教育態度。且文章中母親在處理婆媳矛盾時默不作聲的善良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作者認識到善良是任何人都應該具備良好品質。文章通過幾個環環相扣的事件具備嚴謹的因果關系,通過整體感表現母親的偉大。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感悟中體會。除此之外,《熱愛生命》體現了作者對生命執著的追求,表現了對生命的珍惜,給人更多美的享受,使學生在獲得人生啟迪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審美鑒賞能力。
(五) 在鑒賞中感受作品美
優美、喜劇性、悲劇性以及崇高等均屬于文學作品的審美范疇,美感具備特定的心理基礎,且藝術本身也存在形式符號。審美屬于階段性的過程,需要學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進行觀、品、悟,很多文學作品的藝術美并不體現于表面,需要學生進行深入鑒賞。對此,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或喜或悲、或愛或恨等情感中體會作品中的思想美、形象美、藝術美等,擴大知識視野的同時陶冶高尚的情操。為了達到良好的鑒賞效果,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審美的相關材料,結合初中生的實際認知進行教育優化,使學生養成優秀的審美創造能力。且教師自身也應認識當前教育形勢,掌握科學的教學方式,利用網絡課程以及在線視頻等多種方式強化學習效果,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武裝自己,通過自身高水平的鑒賞引導學生深刻感悟作品美。
四、 結語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作為核心素養的主要實施者,語文教師應及時更新教育觀念,通過不斷學習實現自我改變,重視培養學生的美育水平,真正在教學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
參考文獻:
[1]楊建.古詩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探索[J].學周刊,2017(22).
[2]朱宏.淺談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認識[J].山西青年,2017(8).
[3]陳慶葵.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0).
[4]黃婷,魏小娜.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課程重建與教學策略——2016年度語文教育研究論著評析之四[J].中學語文,2017(16).
作者簡介:
李悅,黑龍江省虎林市,黑龍江省虎林市迎春林業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