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小學生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模式的不斷改革,數學的教學地位也在不斷提高。數學是幫助中小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擔起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故數學的課堂教學已經成為了家長和老師的重點關注內容。本文主要探討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158-02
1.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是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他們把控這個課堂的節奏,控制課堂的進展,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的把控,為學生設計良好的學習方案,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成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設定良好的教學方案對學生展開教學,就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導致教學質量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就會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受到影響。由此,教師要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改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夠較好的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將數學課堂的教學原則進行良好的把握,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并且方式過于死板,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中,不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并且不能夠較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導致小學生對數學學習不能夠產生較大的興趣,導致學生能力的培養受到影響。因此,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將傳統教學的觀念進行改革和創新,借助多媒體對小學數學展開教學,更好的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2.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則
2.1教師重新認識自身教學角色,發揮指導性作用
小學數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想讓學生更好的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在短短的課堂教學中,掌握到更多的內容,就需要教師重新認識自身的教學角色,審視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職責,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自身發揮出指導性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通過學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的對學生做出引導,在回答學生問題的同時,更好的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好的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2.2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展開教學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優等生和后進生用不同方式的教學。同樣的教學內容,優等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容易掌握,但是對于后進生來說,卻不容易掌握,如果教師對于優等生和后進生用同樣的教學方式,就會導致后進生的數學成績更差,因此,要因材施教的展開數學課堂教學,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更好的提高后進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究
3.1創建教學環境,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充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進行知識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創建教學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融入到情境當中,從而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將這部分的內容進行講解。例如,老師將一個蘋果平均切成了四份,老師拿走其中的一份,就是1/4,拿走其中的兩份就是拿走了2/4,拿走了三份,就是3/4,拿走了4份就是4/4,。教師每拿走一份蘋果就對學生進行提問,問老師拿走了多少,這樣一來,就能夠較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好的對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學習。
3.2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模式,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展開教學,將靜態數學轉變為動態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圖片以及視頻動畫的方式將數學知識展現在課件當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借助多媒體展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有效的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愛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結語
通過上文中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探究,通過借助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展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較好的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袁洪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3):97.
作者簡介:
張國慶(1975-),男,甘肅武威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