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學科作為高中學習中的一門重要科目,其自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物理科目的學習只能是“紙上談兵”,物理教學難以走出課本,但是因其物理學科靈活性比較強,且生活中很多抽象的事物都是需要物理現象來進行解釋。當前,在教學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教師只能依附于課本知識,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這就導致了物理課堂教學只能停留在固有的教學模式上。因此,完善物理課堂教學已是當前教學環境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問題導向;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以問題導向為中心,使得物理教學方式與現實生活完美地結合起來,教師就可以通過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解釋抽象中的物理現象,同時讓課本知識與實踐形成統一的整體,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物理教學中通常會采取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式呈現在課堂教學中,而這種教學方式就更加適應學生學習生活,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始終處于一種興奮狀態,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也調動了課堂氛圍。
一、 以問題為導向,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方法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教學形式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適應當下的教學環境,因此,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 創設問題情境
目前,教學方法呈現單一的形式,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就需要通過問題來提升教學氛圍。教學中,通常我們都可以看到教師在教學時就會依據課文提出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1. 汽車在兩車站間沿直線行駛時,從甲站出發,先以速度v勻速行駛了全程的一半,接著勻減速行駛后一半路程,抵達乙車站時速度恰好為零,則汽車在全程中運動的平均速度是?2. 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豎直方向靜止,如果握力加倍,則手對瓶子的摩擦力?從以上問題上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在講解新課時,首先提出問題,然后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逐步引入新課中的知識點,讓學生直觀地明白每道題目所蘊含的物理知識。
(二) 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物理本身就是一種抽象的東西,物理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在實際生活得以解釋,基于此,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從生活發現物理現象,感受物理規律。例如,月亮為什么會隨人一道前進?在雨中是跑好還是走好?為什么長跑比賽的終點計時員是以看到發令槍的煙開始計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為什么公共汽車慢慢停下的一瞬間乘客會向前傾一下……這些存在于生活中的例子,放在物理學上卻可以通過物理知識來加以解釋,比如,“為什么公共汽車慢慢停下的一瞬間乘客會向前傾一下”這個在物理學中就可以用“慣性”來進行解釋,諸如此類的生活現象,在當前的物理教學中都可以得到一個合乎情理的解釋,所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三) 轉變教學形式
以前,教師上課就只能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學,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因此,上課就不再是傳統的模式,可以借助于這些新時期的資源來進行教學。譬如,教師在教授“曲線運動”“平拋運動”時,就應該把學生帶到空曠的場地,借助教學器材,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找出其中存在的規律,而不是只在課堂上實驗給學生,而學生就會普遍存在一種現象“空有理論,而無實踐”,當再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還是不能說出其中的規律。
二、 以問題為導向,改善高中物理教學設施
當前,在很多的學校都存在教學設備陳舊,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受此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的教學內容難以深層次的講解,導致教學上就會存在很多的盲區。改善教學設施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改善高中物理教學設施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一是教學資源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例如,教師在講解“彈力”這一課時,就可以借助當前的教學資源,如小孩玩的蹦蹦床等等,這些都是在以前沒有的,但現在時代不同了,高科技的東西也多了起來,對于物理學科來說,這些都是活生生的實驗,并且都存在于生活當中;二是摒棄陳舊的教學設備,根據課程設計購進一批先進的設備,便于教學內容的實施開展。例如,摩擦生電這個實驗,以前物理教師都是教學生把紙片弄碎,然后用筆在頭發上來回摩擦,經過一段時間的摩擦生電后,當學生把筆再次放到碎紙片上的時候,就可以看到紙片都被吸附在筆上了,在高科技設備下,這些現象不需要如此反復操作就可以直觀地看到;三是完善教學環境。環境對于教學來說,起著直觀重要的作用,并且高中物理教學,很多的實驗對環境的要求就很高,例如,激光,如果是在光亮很強的環境下,那么這個實驗效果就不是很明顯,反之,在光線暗的地方效果就會很明顯。可想而知,有完善的教學設施是多么的重要。
綜上所述,在物理教學中存在的物理現象,也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得到解釋,因此,理論只有與實際相結合,高中物理教學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以問題為導向,在調動教學課堂氛圍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不斷探索的能力。同樣,這也變相地成了當下物理教學過程中頗受歡迎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周祎,馬如寶.以問題為導向構建物理模型的過程——“自由落體運動”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2018(7).
[2]陳小紅.問題導向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策略[J].名師在線,2016(10).
作者簡介:
喻暉,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常青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