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俊
【摘要】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是反映他們語言素養的關鍵。高效的閱讀教學使初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聽,說,讀,寫能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阻礙了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并提出了合理建議,旨在改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104-01
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起著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下的閱讀教學意味著通過閱讀建立教師,學生和教科書之間的溝通橋梁。因此,教師應學會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一、引導學生預習文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初中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是在課前預先閱讀。然而,在實際語文課程中許多初中學生忽略了預習的重要性,認為預習可有可無,加上學生難以了解自己的預習效果,這讓很多初中生忽視預習,進而影響學生后續課堂學習效果。在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使學生對語文課程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促進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此外,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語文《看云識天氣》這一課時,課前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過程可為學生提出預習任務:同學們,你們從文章閱讀中可掌握哪些識天氣的方法?除了看云識天氣,還有什么方法可判斷天氣狀況?借助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探索能力,讓學生形成優良的預習習慣,逐漸提升學生文字處理及表達能力。
二、給學生傳授閱讀方法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閱讀教學不只是讓學生理解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而已,而是讓要學生掌握好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默讀,默讀的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同時由于閱讀時默默無聲,更有利于學生專注于深思熟慮,老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默讀時,要讓學生學會手、腦、眼并用,在文本中適當地作出標注、摘錄,并對閱讀感悟做出筆記、列出提綱,以提高閱讀效率;2.朗讀,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這是一個將無聲的文字轉化成有聲的語言,并為文字注入情感的過程,這樣的閱讀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體驗和記憶,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教師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文本體驗;3.精讀,這種閱讀方法可適用于經典文章的細度和體悟,而教師指導學生精讀時應該先幫助學生理解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意思,然后利用文字、句子間的邏輯聯系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最后在篇章理解中,實現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引導學生探索
學生在閱讀時經常會遇到一些疑惑,這表明學生已經認真思考并投入了文本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情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引導學生探索。這樣會有助于學生順利找到答案,提高他們獨立閱讀和學習的能力。在未來的學習中,學生也愿意為學習漢語進行探索和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課文《孔乙己》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事先進行預習,再將疑惑的地方提出來。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質疑,啟發學生思考,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成果提問:“魯迅先生在文中寫了哪些‘笑?孔乙已為什么得不到其他人的同情和幫助,甚至都在取笑他?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有怎樣的藝術效果?”教師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交流想法,在一起分析與討論的過程中形成答案。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每個學生都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閱讀教學效果也實現了提升。
四、結合閱讀和寫作來鞏固聯系
閱讀和寫作實際上是一體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應用。如果閱讀教學是一個重點的話,寫作教學就是個難點。如果教師能夠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既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對于《岳陽樓記》《出師表》這一類文化歷史背景比較豐富的文章,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課后查詢資料。對于課文中的一些表達好的句子,也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去仿寫,切身體會閱讀寫作的魅力。
結語
語文閱讀對初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初中生能夠學會思考,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敢于創新,大膽嘗試,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為學生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進而提高整體素質。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奠定了基礎和條件。
參考文獻:
[1]唐素華.語言智能和漢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構想[J].遼寧高職學報,2017(04):43-45.
[2]孟平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