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萍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體驗式作文教學實踐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221)。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108-01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指出了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注重學生的體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生活體驗在作文中的顯得更為重要。但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對作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認識不足,使學生的作文脫離了生活,好多學生作文內容空洞,千篇一律,缺乏新鮮素材,缺乏真情實感。如果說體驗是學生作文的源泉,那么課程開發則是體驗的源泉?!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家庭生活資源的開發
家庭中的親情,父母之愛就是寶貴的作文資源。孩子們在愛的呵護中長大,父母的愛體現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如果孩子們不用心觀察,不用心體驗,這些可貴的作文資源就不會打動孩子們的內心,不會付諸筆端。時下好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有共同的感受,學生寫父母之愛的作文,選材不是雨中送傘,就是半夜送生病的自己上醫院,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缺乏新鮮的、真正打動人的素材。語文教師要用心開發利用家庭生活資源,善于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從一些平平常常的日常小事中,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用心去體會父母的愛、家庭的溫暖,發現作文素材,寫出真情實感。讓我欣喜的是,在我的引導下,我所帶的學生在寫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有關“父母之愛”的作文時,有了許多真實感人的內容,例如有個孩子的作文題目是《二十個未接來電》,寫自己生病發燒,奶奶帶她去醫院看病匆忙間忘了帶手機,遠在外地的父母接連打了二十個電話,她和奶奶沒有接到。從這么多的未接來電中,小作者感受到了父母因為自己生病擔憂、著急的心情,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母之愛。還有一個孩子寫過馬路時媽媽總是會拉住自己的手,讓她感受到母愛的溫暖和安全。還有孩子寫自己一次考試沒考好,被爸爸嚴厲訓斥,并罰他把錯題抄寫20遍,她當時非常委屈和不滿,可從此后攝于爸爸的威嚴和懲罰,學習上用心多了,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從中感受到這是父母對他的一種嚴厲的愛。許許多多真實鮮活的事例在這里不能一一列舉,而孩子們用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獲得了豐富的作文素材,使他們有話可寫,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從中感受到了寫作文的樂趣。
家庭中父母、長輩對孩子無私的付出,我們要教育引導孩子們懂得感恩。教師可以有序組織相關體驗活動讓學生在行動中回報愛,體驗愛,學會感恩。例如,幫父母做家務,給父母送節日禮物,給父母寫信表達感謝之情,給父母洗腳,參觀父母工作環境等,讓學生可以用作文或日記的形式把活動的內容和情感體驗寫下來,這些都將是真實可感的作文素材,也將引領孩子們的成長。另外,孩子們在家庭中成長的故事,家庭成員的故事、家園的景致、變化,家中大擺設、小物件等等,也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心觀察體驗,成為豐富的作文資源。
二、學校生活資源的開發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就是鮮活的作文資源。
課堂生活是學校生活的主旋律,也是豐富積累體驗資源的重要場所。有趣生動的教學活動,各具特色的老師,課堂上各種模擬情境體驗活動,課本劇表演,辯論會,故事會,讀寫結合練筆,科學實驗,美術課上的手工制作,音樂課上的優美旋律,體育課上的快樂玩耍,還有課堂上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生成的不確定因素等等都是作文體驗資源,教師要用心挖掘開發,結合教學活動組織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用心體驗,及時積累、練筆。
豐富的校園生活,學生可以切身體驗過程,展示自我,發展自我,同時可以積淀體驗的經歷。校園里的人、事、景,只要善于引導、善于發現,就是豐富的作文素材。自由快樂的課外活動,學校舉辦的各種比賽、活動學生都非常喜愛,就是很好的體驗作文資源。我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按時間順序描寫一個場景”時,感覺這個習作練習對于五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定的難度,該怎樣引導孩子們寫好這個作文呢?那段時間正好下了一場大雪,學校組織了掃雪活動,學生干得興味盎然。我還觀察到許多學生課外活動時在操場上歡快的打雪仗。作文時,我引導學生可以就“掃雪”和“打雪仗”為題材來寫,真實的活動參與和情感體驗,讓原本對于小學生而言顯得較難的場面描寫作文,大部分孩子寫得妙趣橫生,鮮活生動,如臨其境。
三、社會生活資源的開發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社會本身就是一所更大的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寫作素材和寫作空間。小學生雖然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沒有敏銳地觀察和思考,但要培養關注社會的意識,善于觀察思考發現,用思辨和探究的態度關注社會上的凡人凡事、國內外的重要事件、風俗民情等。學校和老師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體驗活動。例如,當環保小衛士,當小小交通協管員,敬老院獻愛心,進行新聞采訪,了解風俗民情,參觀工廠、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豐富學生的社會體驗積累。語文課程中有好多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圍繞某個學習主題引導學生設計相關活動,進入社會進行觀察、采訪、調查研究,參與體驗,讓社會生活成為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資源。
四、自然生活資源的開發
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師,它給了我們豐富的資源,美麗的風景,無窮的知識,有益的啟示,是作文資源的大寶庫。自然生活中的動物、植物、山川河流、自然風光,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觸摸、感受、親近,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自然總會給予我們無盡的靈感與寫作的素材。學校、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可以通過旅游、郊游、飼養小動物、種植花草樹木、觀察季節的變化、開展愛護家園的環?;顒拥刃问?,共同為學生創造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機會,讓學生多一些真正融入大自然的機會,全身心的去體驗大自然的饋贈,豐富學生的作文體驗資源。
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作文課程資源,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各類體驗活動,積極有效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讓作文教學根植于生活,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在體驗中積累素材、豐富情感、發展自我、表達訴說,以期讓學生作文真正做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貼近生活,表達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