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瓊
【摘要】在小學時期,數學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對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的培養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對于小學階段至關重要,而且在學生初中高中的學習中小學時期的學習依然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學生只有學會了獨立思考,其思維發散性得到提高,能夠從各個層面來考慮數學問題,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真正的學好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 獨立思考能力 養成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145-01
小學是學生理論學習的開始,是奠定各科目基礎知識的不可或缺的階段。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尚且不足,從原來的圖像式學習中尚未走出,在數學這種需要邏輯思維的學科上小學生自己難以消化和理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教育。但是教師若是在引導過程中只是注重應試性,只看重學習成績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會導致學生依賴于固有的思維,思維上缺乏獨立性,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對之后初高中階段的學習會造成不好的影響[1]。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出現的問題
1.數學學習的現狀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對于一個高樓而言,地基是最重要的,同樣對于學生而言,基礎是最重要的,而小學階段就是打基礎的階段,對之后初高中的學習至關重要,尤其是數學,數學是一門結構緊密,需要邏輯思維的學科,相比于思想品德等重點在于背誦記憶的學科,需要學生大量的腦力活動,根據菏澤市某一實驗小學的調查統計顯示:學生中喜歡數學的占30%,對數學表示還行的占45%,有25%的學生表示根本不喜歡數學;在喜歡數學的學生中出現了男女分化的情況,男生占其中的70%左右。很多學生在遇到數學難題的時候懶得動腦筋而選擇跳過或是找學習好的學生直接抄上結果了事,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和不信任,是不可取的[2]。
2.現階段小學生數學獨立思想培養的缺陷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常常還處于圖像化中,在小學生思想中學習知識的轉化通常是文字向圖像的轉換,這時教師的引導和教育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被動化轉為主動化,在之后遇到數學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獨立的去分析并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求助于他人。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中,對于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仍有缺陷,比如很多老師在教育中沒有將自己與學生視為同等地位,他們認為自己具有教育經驗,小學生是一張白紙,需要老師去勾勒,在課堂教育上僅僅對學生講解題目,將單個題目解題方式傳授,將學生的思想禁錮起來,未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小學生地理思考能力的養成方法
1.轉變教學方式
想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必須摒棄原有的應試教育觀,將自身地位視為與學生平等,真正的將學生視為教育主體,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課程的設計上,教師要多多考慮學生所需要的東西,注意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小學生由于思維圖像化,且對教師依賴性強,之前又很少獨立思考問題,因此對教師而言在培養階段是最難的,這時教師對學生不可急躁,要與學生多多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深入發掘學生的個性和特征,對學生的喜好表示尊重,與學生以朋友的身份進行深入了解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師,從而對學生所表現出的個性制定針對性的數學授課,來往正確道路上引導學生[3]。
2.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在數學課堂中,多多開展討論課和活動課,教師不要過多的參與,讓學生自己享受數學的樂趣。在學生遇到難題時,不要第一時間給予解答,這樣會失去其的意義,要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在必要的時候提出一些參考性意見,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例如:小學數學有一課為合理存款,由于課本上有現成的答案,教師應要求學生閉合課本并復述意境:王叔叔有三萬元要存到銀行,了解到銀行有三種存款方式,分別是一年期、三年期和購買理財產品(風險相對較大),教師告知學生年利率和理財收益讓學生去通過計算說明哪種存款方式更劃算。
總之,想要上好數學課,教師就要下功夫研究數學課內容的安排,要做到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尊重學生的需求,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升[4]。
參考文獻:
[1]劉聲桂.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2):176.
[2]盧美.初探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3):117-118.
[3]潘熙彪.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對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02):88-89.
[4]劉麗.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途徑[J].赤子(上中旬),2016(1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