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云
【摘要】估算貫穿整個小學教學階段,在日常生活中估算能讓我們更快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可見估算的重要性。低年級是培養估算意識,掌握估算基本方法的重要階段。估算意識的培養和基本方法的掌握都需要具體到實際的教學和解決問題中去,在具體實踐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本文對低年級數學估算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原因及相應的解決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低年級 估算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172-01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估算是數感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估算與口算、筆算一樣都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不同階段、不同冊次的估算內容有著不同的教學任務和要求。低年級估算教學中一年級注重估算意識的培養,二年級主要是感受估算的作用與掌握估算最基本的方法。在低年級估算教學中我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產生困惑的原因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進行以下的歸納。
一、估算物體數量時出現較大的差異。
具體問題:由于各個學生的數感不同,對同一堆物體估的數量也會有不同,甚至出現較大的差異。例如: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中,請學生估出主題圖中羊的數量,有的學生估30只,有的學生估100只,有的學生估300只,答案差距很大。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學會估的方法,數感意識差。
分析原因及解決策略:一年級學生年紀小,生活實踐經驗少,學生估的意識薄弱。由于估算的內容少,教師很容易忽略了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一年級上冊只學到20以內的數,對于100個數量的物體認識模糊。所以在估羊的數量時,應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學生學過10個10個數,所以引導學生先估出10只羊,再估一估整個主題圖中大約有幾個這樣的10,最后估出主題圖中羊大約的數量。讓學生借助推算的方法較具體形象地估一估,學生會更準確地估出數量,而不會出現估數時亂猜導致數量差距較大的現象。由于一年級學生估算意識薄弱,所以在一年級上冊教學中教師應該適時地滲透估的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估算的意識。例如:一年級上冊《2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中解決18接近20還是接近10的題目就可以滲透估算的內容,教師可借助尺子引導學生較直觀地進行觀察。再例如: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這個單元,有涉及到“快幾時”和“幾時過一點”有關大約幾時的概念,教師應該適時地抓住這個教學契機,對學生進行估算意識的培養。
二、估數時估大或估小出現爭議,難以判斷。
具體問題1:學生在判斷數的估值時常常會有疑問:“估一個數時應該把這個數估大還是估小呢?”判斷一個數估大或估小的問題在低年級的估算教學中常常遇到。例如: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中第91頁的題:陳東家到學校有603米,約是()米。學生給出了600米和610米的答案。洗衣機售價為3198元,約是()元。學生給出了3000元和3200元的答案。同一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哪個是對的呢?
分析原因及解決策略:由于在解決這道題時,題目沒有給出具體的要求,也不是具體情境中的解決問題,學生在估數時沒有可以依據的條件,所以就產生了不同的答案。在解決這道題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指出題目只要求做一做,并沒有給出任何的解題要求比如:把以下的數估成整百或整千的數。在這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解決這種沒有給出任何要求的題目時,我們應該根據估算的意義:估出的數應該是最接近原來的數并能夠較好地記憶。經過引導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并作出正確的判斷:陳東家到學校約是600米或610米。洗衣機售價約是3000元或3200元。這兩種答案都是對的。通過本題的引導學生在做此類題目時就能夠根據這樣的判斷方式給出正確的答案。
具體問題2:在具體的解決問題時,學生問:“在解決問題中出現的數應該估大還是估小呢?”例如: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第98頁習題:城關鎮禮堂有3000個座位,城關鎮的三所小學各有八百多名學生,如果這三所小學的學生同時參加活動,能坐得下嗎?學生給出的答案是能坐得下,但在估數時卻給出了兩種答案:800人或900人,學生就有疑問:雖然兩種答案都是坐得下,但估成800人還是900人呢?
分析原因及解決策略:本題學生產生的疑問也是估大或估小的問題,只是這道題是解決問題,用最接近原數并較容易記憶的標準來進行估數好像行不通了,學生又犯難了,到底估大還是估小?在解決本題時,我讓學生認真讀懂題目意思后,說說自己的看法。本題是一道解決問題,需要我們根據題目情境進行解題。在估數時我讓學生說說估800人的好處和估900人的好處,學生不難理解:如果估成800人,三所大約2400人,答案夠坐。但是學生少估了,就容易造成位置不夠坐后果。如果估成900人,三所一共2700人,答案還是夠坐。但估成900人更合適這道題,因為估成900人,是有預留出了一些位置,這樣不怕估出的數導致位子不夠坐的現象。學生理解了此類問題,就會遷移本題的知識去解決其它類似的問題。
三、通過精算后再估算
具體問題:學生估算的數字相對簡單,在進行估算時會選擇直接計算出結果,然后再進行估算,這樣估算的結果很接近答案,不會錯。例如:一臺電話機325元,一架吹風機211元,買這兩樣大約要多少錢?有學生很快用口算計算出了答案,然后根據計算結果再進行估算。
分析原因及解決策略:本題數字簡單學生容易計算,為了答案的正確性,很多學生就選擇用精算的方法來替代估算,這樣既簡單又不會錯。但這樣的方法違背了我們估算的真正價值和意義。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學生沒學過的、難以計算的數來代替,例如改成:一臺電話機的價格為358元,一架吹風機的價格為218元,買這兩樣大約要多少錢?那么更改過的這兩個數字就不容易進行精算,學生就只好選擇估算。
低年級的估算教學內容看似簡單,實則處處滲透著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估算能力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張卓卿.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1年第五期
[2]鐘陽惠.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困惑及優化策略,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