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凱
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斷深入日常生活,信息技術的深化普及也早早就被提上了日程。信息化的時代對小學教育也同樣提出了要求,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因而愈發彰顯。作為一名小學生,掌握基礎計算機操作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只有做到這樣,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大潮。基于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本文著重分析了目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瓶頸,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系統規則,以及探討如何更加行之有效的實施本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僅此希望能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走入新時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深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基本國策因而增添了新的內涵,即更加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即對于“人才”的要求更加嚴格,掌握熟練的信息技術也被劃歸其中。這就要求學校更加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積極探索更加高效可行的教學方式,致力于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奠基。
雖然今時今日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已然是在逐步高升,但我們依然要認清現實,它同語文、數學等傳統課程存在著年輪上的差距,信息技術出現的晚,普及深化也經歷了一段不算短的時光,也正因為本門課程的教學時長不夠,教學經驗也就相對不足,所以即使我們一直在施計完善,仍無法避免它還是存在一些瓶頸。
1.1部分地區計算機設備和專業教師配備不足
雖然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教育建設等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不可否認仍有很多地區經濟比較落后,發展的不充分、不完善,這也就成為了教育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沒有資金就無法配備計算機設備和微機教室,或者說只能配備極少數的幾臺計算機,并且還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軟件和硬件的不充足就使這些地區的小學生無法得到應有的信息技術啟蒙,這樣一來,必然就會導致他們信息技術的基本素養不足,阻撓他們的成才之路、全面發展之路,成為他們發展的荊棘阻礙。
1.2遵照傳統教學的思想,數學、語文、英語這“三大金剛”仍是小學教育的主力軍,教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這些所謂的“主課”,而對信息技術課程這門新興科目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也正是因為傳統的觀念一直根深蒂固,信息技術課程在小學課堂往往一周只有一兩節課的時間,在我看來,課程時長實在是過短。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接受能力最強的時段,也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時候,所以在這一階段做好啟蒙對以后的學習往往會事半功倍,而我們卻因為被傳統的思想禁錮而相對忽視了信息技術課程啟蒙的重要性,我認為這是萬萬不該的。全面發展并不是一句空口號,我們要公平正視所有的課程,適當的增加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時長,使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
1.3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創新
因為信息技術課程自身實踐性、操作性強等特點,使它從根本上區別于其他相對來說更重視理論講解的傳統科目,這也為從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教師們帶來了許多難題。由于本門課程的自身獨有特點,它的教學一般是在微機教室完成,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會經常運用電腦,多媒體、投影等設備,講課方式一般是教師先教授理論,然后講解演示,最后讓學生實際操作訓練。這樣的流程看似嚴謹,但實際過多的使用多媒體計算機設備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令他們不夠專注,而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不足更會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教學效率低下,因而教師積極創新,尋找更加合理的教學方式就顯得更加刻不容緩。
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教育環境也得到不斷改善,國家對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投入大大增加,力求為培養更多基礎扎實的人才奠基。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全世界成為一個密切聯系的“地球村”,它無疑密切了全人類之間的聯系,實現了最大限度上的資源共享,也為許多新興產業的興起、壯大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這些由信息技術帶來的益處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的便利。但雖然信息技術的優勢眾多,不可否認它也存在著許多的隱患,而小學生又仍處于身體和心智都不夠成熟的階段,缺乏十足的辨明是非,區別厲害的能力,因此對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來說,讓學生將信息技術系統規則了然于胸是及其重要的一個環節。那么信息技術系統規則都包含哪些內容呢?我認為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小學教學中加入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無疑是想要學生為日后的學習、工作打好基礎,畢竟在當今社會不懂計算機是萬萬不能的。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對教學內容提起一百分的重視,不僅要教授理論知識,更要著重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他們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讓他們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
第二,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性強,使用對象廣,內容繁雜等特點,認清信息技術的雙面性。一方面,信息技術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的便利,例如用于交流、用于購物、用于商業聯系等;但另一方面,網絡中不免會有人利用信息技術傳播不良信息、盜取機密,甚至做一些違法的事情。成年人尚且不能完全分辨其中黑白,就更不要說社會經驗缺乏、身心尚不成熟的小學生了。因此,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要將網絡安全知識融入課堂,要充分灌輸安全用網、文明用網的意識,教導學生如何明辨黑白,甄選有益信息,杜絕不良信息,堅持牢記網絡規則,讓信息技術真正成為他們學習的工具而不是阻礙。
3.1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是現代社會與高新科技碰撞下的產物,它不同于傳統學科教學,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操作是并駕齊驅、不分先后的。明確了教學內容,就要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因為只有明了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才能向著這個目標去做切實的努力。就教學目標來說,首先要重視理論,因為只有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去指導實踐,但需要注意的是:理論學習并不是一味機械地向學生灌輸長篇大論的知識,只求背誦而不求理解,這樣做往往會落個事半功倍的結果,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觀察,在觀察中理解,在理解中自我升華,進而獲得最大的進步;其次,實際操作能力也需要重視,畢竟只有滿腹經綸卻不行動也是做不成大事的。在實際操作方面,教師要明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加強針對性訓練,但同時要有所保留,給學生留下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的空間,激發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收獲感;再有就是教師要注重實際教學,即多教一些計算機技術在尋常生活中的用處,讓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真正去完成一些事情,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2創新教授方法,豐富課堂???
千篇一律的理論—實操模式難免會使學生心生厭煩,因而教學方式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明確教學的主體雖然是老師,可教學的對象卻是廣大的學生,我們需要重點培養的人才也是廣大的學生,因而我們就必須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進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果。關于課堂創新,方式頗多,以下列舉,僅供參考:
第一,我們可以考慮“游戲獎勵”教學的方式,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而且玩心很重,所以一味的讓他們保持安靜,乖乖坐在計算機前聽課,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但在教學時,以游戲作為獎勵來吊著孩子們的胃口讓他們能夠安靜的聽完理論教學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實際操作時可以讓學生完成課堂任務后進行一些益智的計算機小游戲,例如金山打字游戲、掃雷等,這樣既能保證教學秩序,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樂趣和進步,可謂是一舉多得;
第二,教師可以進行知識互動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留下作業,讓他們去探尋生活中可以運用到信息技術,但是以他們現在的能力尚且還不能解決的事情,然后選取幾個可操作性高、難易適當的問題給他們進行演示、講解。因為講解的是學生們自己探究發現,并且心存疑惑的問題,所以他們在學習時就會更加的集中,并且在學到知識后也會迫不及待的去實踐,去操作,進而來獲得自身的滿足感。通過這樣的方式,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并不是紙上談兵的無用功,而是真正能在現實生活中幫到他們的技術,進而可以使學生對學好這門實用課程的雄心更盛。
3.3翻轉課堂,讓學生做自己的課堂主人
教師在完善、創新自身教學方式的同時,也可以大膽放開讓學生來親身體驗一把教學的快感。通過翻轉課堂,要成為“老師”的同學會積極地備課,做準備,而下面的同學們也會因為同學成了“老師”的新鮮感而比平常感到更加興奮,因而偶爾來一次翻轉課堂,不僅是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而且還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鍛煉,再有學生也會體會到教師備課教學的辛苦,進而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配合教師。
總而言之,在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教學中存在的瓶頸與困擾,要提起重視,要切實解決,以求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合適的年紀接受信息技術的啟蒙指導;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播,同時也要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上網觀念,樹立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杜絕不良信息,做到文明用網,安全用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教師一定要加快對課程實施策略的探索與創新,找到更加合理有效的講授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實際操作等各項能力,使學生能做到切實進步,全面發展,成為新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最有力最牢固的中堅儲備力量。
(作者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