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娜
摘 ? ?要: 本文基于2018年“十大流行語”,梳理了這些高頻詞語的分布領域,并以其中的九個“詞”為研究對象,從新詞的造詞方式和新義的演變方式入手,對兩類高頻詞進行分析。新詞的創制方式包括“合成詞素造詞”“準詞綴造詞”“簡縮法造詞”三種;舊詞詞義的演變方式包括詞義的擴大、義項的增多兩種類型。
關鍵詞: 流行語 ? ?造詞法 ? ?詞義演變
2018年12月,《咬文嚼字》編輯部按照十年來的慣例,公布了本年度“十大流行語”,分別是:命運共同體、錦鯉、店小二、教科書式、官宣、確認過眼神、退群、佛系、巨嬰和杠精[1]。這其中既有新造之詞,又有新用之義。本文僅從新詞的造詞方式和新義的演變方式入手,探究詞匯在當今社會變化發展的些許痕跡。
一、流行語概述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最敏感的組成部分,它能對社會的變化發展產生及時的反映,從人們高頻使用的流行語中更可捕捉到社會變遷的脈絡。
(一)分布領域梳理
1.政治熱詞類:“命運共同體”“店小二”“退群”
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全球共識,到政府角色重新定位為“店小二”,再到特朗普帶領美國接連退出多個國際組織從而引發“退群”熱議,政治類熱詞反映了人們關注時政的熱情,更折射出不同的政治立場和態度。
2.社會現象類:“教科書式”“佛系”“巨嬰”“杠精”
這類詞由關注度高的社會事件或社會現象衍生而來,后經網絡放大后融入現實生活的言語之中,是某類社會性心理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生存現狀和價值取向。例如“高鐵霸座”“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等事件,讓“巨嬰”的熱度進一步升高,“巨嬰”現象已引起社會的關注。
3.網絡流行類:“錦鯉”“官宣”“確認過眼神”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是語言動態發展的主場,是將某些言語發酵成流行熱詞的第一助推力。這幾例流行詞發源于營銷活動、明星效應、流行歌曲等,并通過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迅速走紅。
(二)詞和短語的界定
在這十個流行語中,既有“詞”又有“短語”。既然要對造詞方式和詞義演變進行探究,那么我們首先要明確“詞”的概念,厘清“詞”與“短語”的界限。“詞是語言中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有音有義的語言單位”[2](202)。詞和短語的區別在于:詞是最小的造句單位,詞的組成成分結合緊密,不能進一步擴展;短語是由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的,若將短語進行分解,則可以得到多個詞的組合。
以此觀之,在十大流行語中,“確認過眼神”屬于短語的范疇。該動賓結構短語可分解為“確認”和“眼神”兩個詞,“過”附在動詞“確認”之后,表“完成”,僅僅是構形形式。在接下來的論述中,我們對該短語不做贅述,僅對其余九例“流行詞”進行分析。
二、從造詞法來看創制的新詞
造詞就是使用已有的語言材料、按照已有的句法規則創制新詞。為適應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在交流過程中創制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詞,比如“命運共同體”“教科書式”“官宣”“佛系”“杠精”等。下面我們就從“合成詞素造詞”“準詞綴造詞”“簡縮法造詞”三種造詞方式入手,介紹這幾個新詞。
(一)合成詞素造詞
“合成詞素是由合成詞發展演變而成的詞素……所以稱它為合成詞素,是因為這些成分作為一個合成后的整體,可以具有詞素的性質,實現著詞素的功能”[3](46)。從“合成詞的形成”到“合成詞素的形成”需要“兩步走”:第一步,合成詞在由兩個詞素合成之后,開始作為“詞”投入造句的過程中,凝固性逐步得到強化;第二步,該詞又因表意精準、使用方便、接受度高等原因,成為造詞的材料,參與新一輪的造詞活動中。
以“共同”為例,它首先是一個并列式合成詞,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獲得高度的凝固性,人們將其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成分;之后,“共同”作為整體參與造詞活動,在此過程中獲得詞素的性質和功能,演變成一個合成詞素。但是“共同”的能產性不高,成果僅有“共同市場”“共同體”“共同語”“共同語言”等幾例。
上述四詞都已收入《現代漢語詞典》[4](458),其中表現最矚目的當屬“共同體”。隨著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高頻使用,該合成詞在造詞過程中實現“詞素化”,并且表現出相當高的能產性。
利益共同體 ? 價值共同體 ? 責任共同體 ? 榮譽共同體
民族共同體 ? 行動共同體 ? 醫療共同體 ? 科研共同體
經濟共同體 ? 教育共同體 ? 法律共同體 ? 成長共同體
社會共同體 ? 社區共同體 ? 學區共同體 ? 歐洲共同體
亞洲共同體 ? 人群共同體 ? 共同體意識 ? 共同體思想
共同體理念
“命運共同體”在造詞過程中表現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形容詞性合成詞“共同”演變為合成詞素,參與創制了“共同體”一詞;第二層是名詞性合成詞“共同體”演變為合成詞素,參與創制了新詞“命運共同體”。目前這種雙層嵌套式的運用合成詞素造詞的例子是比較罕見的。
(二)準詞綴造詞
“老”“阿”“第”“子”“頭”“巴”等經典詞綴都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由詞根詞素虛化而來的。在這個漫長的虛化過程中,最初的詞匯意義慢慢丟失,只剩下某種語法功能。而準詞綴則處于虛化鏈條的中間環節,它兼具詞綴的語法意義,同時也保留著詞根詞素的部分實詞意義。
對于這類詞素的地位,葛本儀先生態度比較慎重,她認為“那些被稱為準詞綴的成分,如‘師‘員‘手‘熱之類,由于它們的詞匯意義還非常明顯,在實際運用中,它們仍然是以詞根詞素的性質出現的,所以還是不要把這些成分作為詞綴對待為宜”[3](54)。曹煒先生的意見更為具體,他從三個角度對詞綴的性質做了歸納,即:“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可以不斷地創造新詞;構詞位置固定,始終位于詞首或者始終位于詞末;具有類化作用,由它們創造的新詞往往構成一個以它們為核心標志的大詞族”。指出之所以用“準”對該類詞綴進行程度上的限制,是因為“它們的詞匯意義只是略為弱化,在詞義的形成中還起著重要的作用,與漢語中意義完全虛化的典型詞綴還不太一樣”[5](81)。
“教科書式”源于上海民警的“教科書式執法”,在此之前“X式”被廣泛運用,衍生出“中式、西式、園林式、體驗式、嵌入式、便攜式、跨越式、一站式、馬拉松式、里程碑式”等詞語。這里的“式”皆是取“樣式”“樣子”之義,為連貫語意并適應準詞綴意義語法化的趨勢,可還原為“像……一樣的”,其作用在于對后面的中心語進行說明、描述。隨著“教科書式執法”的熱傳,“教科書式”逐漸在網絡平臺流傳開來,人們用它表示“規范的”“典范的”“經典的”“示范的”“完美的”之義,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標準、規范,更是衍生出“教科書式表演”“教科書式傳承”“教科書式維權”“教科書式帶娃”等搭配。
“佛系”最早源于日本雜志“佛系男子”的介紹,因網絡上年輕人的“佛系生活”走紅,代指一種不苛求、不計較的生活態度和隨遇而安的處事方式。之后“佛系”一詞表現出很強的構詞能力,“佛系青年”“佛系乘客”“佛系父母”及“佛系戀愛”“佛系養生”“佛系養娃”等層出不窮。同時,“系”也顯示出些許準詞綴的發展勢頭,但它語義語法化的程度較之“式”更弱一些,也就是說“系”保留了更多的實詞意義。這里的“系”可視為“系列”的縮寫,與“風格”之“風”語義相近,盛行于追求時尚、崇尚個性的話語體系中。汽車領域有“日系”“韓系”“美系”“德系”,顏色方面有“亮色系”“暗黑系”“莫蘭迪色系”“裸色系”,服裝風格有“森女系”“甜美系”“治愈系”“簡約系”等。
(三)簡縮法造詞
簡縮法是通過提取短語中的兩三個字并壓縮成詞的構詞方法,壓縮后的詞義與原來的短語意義完全相同。縮略法符合語言經濟性的原則,能用簡潔的言語傳達精準的內容,同時也契合現代漢語詞雙音節化的潮流。在2018年流行語中,有兩詞屬于這種情況,分別是“官宣”和“杠精”。
“官宣”全稱是“官方宣布”,指政府、權威機構、當事人等發布消息,強調消息來源的可靠。“官宣”詞義著重落在“宣”這個詞素上,“官”只是對“宣”的情狀進行說明,該詞在句中主要充當謂語的成分。
“杠精”指“抬杠成癮的人”,指喜愛抬杠并以此為樂的人。“杠精”為偏正式的名詞性結構,以“杠”來對“精”的性質特征進行說明,因此在句中多充當主語和賓語。
這兩個詞目前多用于網絡,報刊實例為數不多,在此各舉一例僅供參考:
(1)54年前的今天,官宣: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軍視網,2018-10-16)
(2)“杠精”王興:杠馬云、杠雷軍、杠任正非,杠遍天下無敵手”(電商報,2018-09-21)
三、詞義演變
詞義演變是指已有詞語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新意義、新用法,這是更新舊詞、豐富詞匯的一個重要方式。以“店小二”“退群”“錦鯉”“巨嬰”四詞為例,它們的詞形早已有之,但詞義在近期的使用中煥發出了新的光彩。葛本儀先生在談到詞義演變的類型時,將“詞的一個意義的演變”與“一個詞的意義演變”分而視之,前者包括詞義的豐富和深化、擴大、縮小、轉移,后者包括義項的增多、減少[3](176)。其中,“店小二”“退群”屬于詞義的擴大,“錦鯉”“巨嬰”屬于義項的增多。
(一)詞義的擴大
詞義的擴大是在“詞的一個意義”范圍內進行的詞義擴展,按照符淮青先生的觀點,表名物的詞適用對象從部分發展到整體、從單一發展到一般,表動作的詞主體擴大、對象擴大等都屬于這種情況[6](136-139)。
以“店小二”為例,其本義是用于茶館、酒肆等服務行業,要求提供服務的伙計具有熱情、謙恭等意識,這與當下政府部門角色轉變的精神內核是一致的,于是舊詞得以新用,使用范圍從舊時的服務行業延伸到現在的政府部門。
“退群”本指退出網絡平臺的QQ、微信等交流小組,后來將美國接連退出多個國際組織的行為成為“退群”。該詞的指稱范圍由虛擬網絡擴大至現實生活,其行為主體和關系對象都擴大了。
(二)義項的增多
義項的增多是“一個詞的意義演變”的重要類型,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多義詞的產生。“錦鯉”“巨嬰”就屬于在舊詞基礎上增多義項的情況。
“錦鯉”本是一種高檔觀賞魚,有“吉祥、幸福”的寓意,后來因商家開展的抽獎活動而走紅網絡,抽中的人即為“中國錦鯉”。“錦鯉”一詞增添新義,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運氣極佳的人”。
“巨嬰”原指體形巨大的嬰兒。近年來,人們用“巨嬰”指心理滯留在嬰兒階段、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和道德約束的成年人。
四、新詞、新義與語境
無論是新造之詞還是新用之義,它們的不斷闡釋和廣泛傳播都離不開新的使用語境。新的使用語境反復出現,使新詞、新義使用頻次增多,這個過程經過量的積累得以質變為固定的語言成分,最終完成新詞、新義的約定俗成。
比較來說,新詞新義與舊詞新義對語境的依賴程度是有所差別的。新詞與其攜帶的詞義是同時共生的,因此語境只需承擔協助闡釋詞義的單項任務;舊詞新義的情況比較復雜,詞與義不是一一對應的,語境兼顧闡釋新詞義、辨析新舊詞義的雙重功能。因此,舊詞新義對語境的依賴程度要高于新詞。
具體而言,雖然“店小二”“退群”在新的使用語境中表現出了舊詞使用范圍擴大的現象,但這種使用到目前為止更像是臨時性的借用,它對具體語境依賴性非常強,退出這個語境之后人們對其義闡釋基本上還是會回歸到原義。“錦鯉”“巨嬰”增加新義項之后,舊義項和新義項并存且各具有獨立性。若要判斷一個多義詞使用的到底是哪個義項,就要將其放置到具體語境中。下面僅舉主流報刊、網絡上的幾例,略窺擴大后的詞義、新增加的義項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
(3)美方打著“美國優先”旗號,以一己之私,隨意“退群”,四面樹敵。(人民網,2018-07-12)
(4)著眼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建立服務民營企業的常態長效機制,真正當好“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解放日報,2018-12-06)
(5)不少網友不僅沒當成中獎的“錦鯉”,反而咬了不法平臺和商家的“誘餌”。(人民網-人民日報,2018-11-29)
(6)大學不應把學生當作不能對自己負責的“巨嬰”,應讓學生知道他們是法律規定的成年人,必須對自己在大學的一切選擇、作為及其結果負責。(北京日報,2018-11-07)
五、結語
2017年“十大流行語”推出之時,《咬文嚼字》雜志創始人曾說:“10年當中,新詞從井噴走向穩定,大年走向小年,說明在這個過程中社會走向穩定,民眾走向理性,語言走向規范。現有語言已經足夠使用,不需要新的流行語。”[7]筆者對此持不同意見。語言的動態變化發展是持續進行的,它不會因為詞匯方面的“夠用”而停滯。只要社會不斷變化,人們的思維和心理不斷發展,就必定會產生新的表達。
參考文獻:
[1]曹玲娟.先睹為快!2018年十大流行語新鮮出爐[N].人民日報,2018-12-03.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3]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匯學(第3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5]曹煒.現代漢語詞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匯(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7]趙曉林.《咬文嚼字》公布2017年十大流行語[N].濟南日報,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