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堪宇
摘 ? ?要: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以往認為教考合一對教師、學生和教學質量等有不好的影響,故反對教考合一、贊成教考分離。但教考合一也有一定的優點,要把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的優點結合起來,實現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的辯證統一,在日常教學中采用教考合一為主、教考分離為輔的模式,在期末等大型考試中可以根據情況采用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相結合的模式。
關鍵詞: 教考合一 ? ?教考分離 ? ?教學與考試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以往對教學與考試關系的處理存在“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兩種模式,而且越來越趨向于反對教考合一而贊成教考分離。但是,教考合一是否真的一無是處,教考分離就絕對合理嗎?下面我們將辯證分析和處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的關系。
一、教考合一的問題及教考分離的合理性
以往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越來越趨向反對教考合一,贊成教考分離,認為教考合一有一定的問題,而教考分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教考合一的問題
1.教考合一對教師的負面影響。
以往認為教考合一就是教學和考試都是任課教師自己負責的,導致一些教師對教學和考試不負責任。一些教師可能不好好教學,忙于科研而輕視教學,認為考試時自己出題、自己改卷,想考什么就考什么,平時不管怎么教學,只要考試時劃劃范圍,學生好好背背,一樣可以取得好成績。
2.教考合一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某些學生的上課情況不盡如人意,到課率、抬頭率較低。考前央求老師劃范圍,結果有些重要教學內容因為老師這次沒考,學生就不學,學不到應該學到的東西。一些學生事先知道考試范圍,在考試中會出現作弊行為。考試后,一些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又和老師聯系,要求修改分數。
3.教考合一對教學質量的負面影響。
教師教什么則考什么,不劃范圍的教學內容學生不學習,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因為所學專業就是以后的職業,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是沒有范圍的,需要綜合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如果學生上學時不系統掌握應該學習的,那么將面臨“畢業即失業”“所學和所用不一致”等狀況。
(二)教考分離的合理性
教考分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如上教考合一的問題,還有一些優越性。
1.教考分離能夠促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以往認為教考分離指教學和考試分開,任課教師和命題教師不是同一人,任課教師有時候不知道考試時考什么題,倒逼任課教師教學時認真備課、上課,并輔導學生。學生知道任課教師上課時不會劃范圍,因此只能認真學習,不再寄希望于考前突擊,有效降低作弊率。教師認真教學,學生認真學習,教學質量就能有所保障。
2.教考分離使考試更加規范。
以往認為在教考分離的模式下,考試往往是任課教師之外的人承擔的,擔負考試職責的人具有更多專業性。首先,命題人員要鉆研教學內容以便命題,對教學內容有著更透徹的把握,而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有著一定的評判能力。其次,命題人員和閱卷人員不是同一人,命題人員除了編制試題外還要制定評分標準,閱卷人員要根據評分標準進行閱卷,這樣對教師和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保證考試工作的公平公正。
正因為如上原因,高校越來越傾向采用教考分離的模式。但是教考分離有一定的問題,教學合一反而有一定的道理。
二、關于教考分離的問題及教考合一的合理性分析
凡事都要辯證分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考分離優缺點并存,教考合一也是這樣。
(一)教考分離的問題
以往認為教考分離能解決的教考合一的問題不一定是真問題,教考分離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
1.教考分離能解決的教考合一的問題往往不一定是真問題。
不否認在高校中,個別教師會不負責任地教學和考試,但絕大多數教師是敬業的,他們認真備課、上課,出題和閱卷也會保質保量。不否認高校中某些學生投機取巧,但很多學生認真學習,誠信考試。因為教師和學生的努力,某些重要的教學內容能夠通過教師傳授給學生,教學質量有所保證。至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教學質量的某些問題產生原因很復雜,不一定是教考合一導致的,也不是教考分離所能解決的。
在教考分離的情況下,某些教考合一模式存在的問題還會存在。某些教師因為不知道考試范圍,教學時反而漫無目的或者事無巨細,把握不準教學重難點;某些教師認為再怎么教都不一定教好而不負責任。某些學生因為不知道要考什么,不知道要學什么,仍然不好好學習,在考試時投機取巧。因為沒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范圍,教師和學生做了一些無用功,教學質量不能提高。
2.教考分離割裂了教學與考試的關系,不一定能規范教學和考試。
教學和考試其實是統一的,不是互相對立的。考試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本身就屬于教學的一部分。完整的教學包括教學目的、教師和學生為主的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部分。教學評價的類型和方法很多,考試只是其中一種,盡管是很重要的一種。教學評價與教學是一體的,是為了促進教學的,考試也應該這樣。
在教考分離的模式下,承擔教學和考試工作的是兩類人,使教學和考試成了分離的工作。任課教師不參與考試工作,不能及時或真實地得到考試的反饋信息,不能明白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而改正,以促進教學。而承擔考試的往往是教學之外的人,雖然有時候“旁觀者清”,但很多時候不了解教學的真實情況,在命題、閱卷等考試過程中會出現偏差,作為外行反而沒考到重要的知識點,或者出現命題錯誤、泄題等差錯。
(二)教考合一的合理性
針對教考分離的上述問題,教考合一的合理性就體現了出來。
1.教考合一更能促進教學。
教考分離模式總有些不信任教師的味道,打消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在教考合一的模式下,教學和考試都是由任課教師負責的,教師減輕了教考分離模式下外在考試的壓力,可以發揮積極性,使教師更好地把精力投入教學工作中。作為術業專攻的任課教師可以更好地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并把最新研究成果有意識地引入教學中,而且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進度進行調整。學生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向教師詢問和交流,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總之,通過教考合一,教師和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互動。
2.教考合一更能發揮考試的有效作用。
在教考合一的模式下,教師不僅承擔某門課程的教學工作,而且是該門課程考試的負責人,考試命題時更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使試題更能把握住教學重難點,更能反饋學生的真實情況。而且,考試是為教學服務的,通過對考試情況的分析,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的優缺點并在以后進行調整,更好地發揮出考試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三、在高校考試改革中要把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的優點結合起來
在高校考試改革中,要把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的優點結合起來,實現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的辯證統一。
(一)在平時教學中可以采用教考合一為主、教考分離為輔的模式
以往高校只有期末考試,前述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探討的就是期末考試。期末考試作為終結性評價,有重要作用,能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教學質量進行最終評價。但考試不是目的,而是促進教學和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期末考試是某一輪教學的終結,雖然對以后教學有重要影響,但是對本輪教學沒有很大的影響。為了更好地發揮考試的作用,可以在平時就進行適當形式的考試,把教學和考試相結合。當然,考試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不一定是閉卷大考,可以采取課堂測驗、課堂討論、平時作業、小論文等方式,隨時發現平時教學的優缺點并適當調整。
在平時小考試當中,采用教考合一的模式更有優勢。采用教考合一的模式,教師既從事教學,又從事靈活多樣的考試工作,可以隨時隨地地對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更好地把教學和考試結合起來。有時教師很難發現自己教學當中的問題,可以適當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由任課教師之外的專業人員采取一些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考試。但教考分離中考試是外在于教學的,從事考試的人員不從事教學,很難及時把握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而且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花費較大,所以教考分離模式在平時考試中不必經常采用。
(二)在期末考試等大型考試中可以根據情況采用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相結合的模式
在期末等大型考試中,可以根據課程性質、任課教師人數或發展狀況、學生選課人數或發展狀況等情況,靈活采用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相結合的模式。在課程性質上,對于新興學科或者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可以采用教考合一為主的模式;對于發展比較穩定、內容比較固定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的課程,可以采用教考分離為主的模式。在任課教師人數方面,對于任課教師較少或就一位任課教師的課程,可以采用教考合一為主的模式;對于任課教師較多的課程,可以采用教考分離為主的模式。在任課教師發展狀況方面,對于專業發展較強的教師,可以采用教考合一為主的模式;對于新入職教師,需要老教師給予專業指導,可以采用教考分離為主的模式。在學生選課人數方面,對于選課人數比較少、需要任課教師較少的課程,可以采用教考合一為主的模式;對于選課人數較多、需要任課教師較多的課程,可以采用教考分離為主的模式。在學生發展方面,對于一些對學生發展重要,需要多方面知識的課程,可以更多地采用教考分離的模式。
所以,對于教考合一或者教考分離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東,鄭群.論教考“合一”與“分離”相結合的考試模式[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1):26-27.
[2]龍文祥,龍陶陶.對高校“教考分離”制度合理性的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81-86.
[3]董旺森,楊勝.“教考合一”的可行性和實現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5(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