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彥軍
摘 ? ?要: 教育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是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內涵與精神所在。積極探索多樣化資助育人方式途徑,強化志智同扶,對于提升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成效,助推脫貧攻堅意義重大。
關鍵詞: 志智同扶 ? ?教育扶貧 ? ?扶貧成效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視察時強調:“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從根兒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既是總書記的殷殷期望,又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和斬斷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
一、扶志扶智的必要性
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各地教育部門通過全面落實國家各項資助政策和扎實有效的工作,使廣大貧困學生及時得到救助,消除就學后顧之憂。與此同時,一些地方“重資助、輕育人”、扶智扶志不夠深入等問題依然存在,貧困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精神面貌未得到扭轉,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仍面臨艱巨任務。
如果扶貧不扶志,那么教育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幫助貧困學生一解燃眉之急,逐步減弱貧困意識,樹立生活信心和遠大志向是教育精準扶貧的關鍵所在。要更精準地一對一開展各類教育和幫扶工作,通過細致的關心、關愛影響他們、感化他們,讓貧困學生明白美好未來和幸福生活是靠刻苦學習、艱苦奮斗創造來的,而不是等來的。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主人翁意識和奮發圖強內生動力,幫助其樹立生活學習信心、鼓足志氣,以自己的努力學習和積極向上逐步改變自身和家庭的命運。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知識學習是貧困學生追求未來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阻斷家庭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要積極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環境氛圍,大力加強勵志、感恩教育,通過教師精準結對幫扶和其他各類幫扶工作,改教育精準扶貧“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讓貧困學生真正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通過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和對他們的積極影響,持續激發貧困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動力,通過努力,勇攀知識高峰,逐步豐富知識及人生經驗,不斷提高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締造美好未來。
教育精準扶貧工作要取得實質性成效,既要注重精準資助,更要深化幫扶育人。因此,不斷健全完善資助育人方式途徑,強化扶志扶智緊密結合,對深入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二、志智同扶的主要途徑
(一)積極開展校內勵志、感恩教育。扶貧先扶志。教育扶貧,重要的不是資助了貧困學生多少資助金,關鍵在于是否真正幫助他們擺脫了思想意識上的貧困,只有他們頭腦中的貧困解決了,有了志氣,“輸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才真正體現了它的價值。在學校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中,除了給貧困學生精準的物質資助外,還要積極通過常規教育教學手段對廣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進行扶志扶智教育。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時代好少年”“資助育人”“追尋紅色足跡”“尋根祭先祖”“下鄉送愛心”等教育活動及感恩、心理健康等專題講座和主題隊會,不斷深化對貧困學生的勵志、感恩教育宣傳,多形式、多途徑地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和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扶貧扶志長效幫扶機制。通過系列活動的組織開展,持續激發貧困學生“知識改變命運”思想和學習主動性,正視家庭貧困和人生挫折,逐步自信、自立、自強,科學樹立遠大志向理想,增強感恩意識,形成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和樂觀向上、積極好學的生活、學習狀態。
(二)深入推進教師幫扶教育。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工作是教育系統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是廣大教師發揚良好師風、凸顯崇高師德的具體實踐,也是大家訪活動的深化和延續,對于密切師生關系,提升職業形象,深化資助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具體幫扶過程中,一是要精準結對,不漏一人。學校要在充分研究校情、學情的基礎上制定具體可行的工作實施方案,指導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地與貧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要做到精準結對、不漏一生、全員覆蓋、責任到人。二是調查摸底,精準措施。要深入調查走訪貧困學生家庭和與貧困學生交流,精準了解貧困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思想上的具體問題和困難、困惑,認真分析,綜合研判,制訂分階段、分形式、個性化的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效。三是要精準幫扶,注重實效。結對幫扶教師要以“關心學習、關照生活、關注成長”為主題,扎實開展以“扶生活、扶學業、扶志向”為主要幫扶內容的“三扶”活動,重點關注貧困學生的學業問題和心理困惑。面對面為貧困學生提供課業輔導、答疑解惑,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消化理解和融會貫通,不斷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學習信心。大力開展“自信、自立、自強”教育活動,積極與貧困學生交流談心,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困惑和生活、學習壓力,以各類學校活動為載體,加強勵志、成才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正視家庭貧困,增強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信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遠大志向,堅定信念、積極進取、自強不息、奮發圖強,以開朗自信、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捐助貧困學生一些必要的生活費或學習生活用品,幫助他們渡過一時困難,解決燃眉之急。四是要對接互通,精準共育。幫扶教師定期開展家訪活動,不斷深化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及時互通學生在校在家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有效調整幫扶措施,鼓勵家長脫貧信心,穩固建立深度互信和家校共育的良好幫扶機制,培養學生成人成才。
(三)切實抓好宣傳引導。一是要深入家訪活動,將“精準資助基層行”與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活動結合起來,安排教師、校長積極深入貧困學生家庭,在送去慰問關愛的同時,與家長面對面交流、談心,精準解讀惠民政策,共商學生成人成才教育大計,引導家長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及時關注學生思想及學習動態,家校共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二是要利用校園廣播、宣傳展板、主題班隊會、集會及春、秋季學生入學返校重要時間節點大力開展校內勵志、成才教育宣傳,努力營造扶智扶志良好校園風氣和氛圍,不斷增強貧困學生學習生活、信心。三是要充分發揮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和電視、報紙等主流媒體作用,并借助扶貧日宣傳、教育扶貧政策宣傳月等社會活動及時報道宣傳本地區教育扶貧扶志扶智的生動實踐,反映展示教育扶貧階段性工作進展和經驗成效,重點加大對扶智扶志典型人物及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通過典型人物事跡報告和巡回演講等形式積極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傳播態勢,不斷強化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努力營造教育精準扶貧良好的校園和社會環境氛圍,進一步深化對貧困學生的勵志、成才、感恩教育和積極影響,持續激發貧困學生內生動力,不斷提升教育扶貧工作成效。
(四)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全面持續落實好國家對貧困學生的教育資助政策,幫助貧困學生解決當下困難,消除就學后顧之憂,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又是對貧困學生進行志智雙扶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一是學校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貧困學生資助評選制度,使國家各項資助政策能真正惠及需要的學生,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并切實保護他們的隱私、尊重他們。二是完善貧困學生精準資助體系,讓貧困家庭學生“學前教育有補助、義務教育不花錢、中職教育沒負擔、普通高中不發愁、考上大學不擔心”,真正實現精準資助從學前到大學階段的全程全覆蓋,確保貧困家庭學生求學路上步步有保障,不會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輟學。三是積極爭取企業和社會愛心人士通過捐贈和救助等形式對貧困學生實施幫扶,并鼓勵校內師生適時量力捐助,作為國家教育資助的有益補充,有效助力貧困學生渡過一時難關,順利完成學業。四是設立貧困學生獎學金制度。除一般的資助、捐助外,各學校還可以根據情況嘗試設立專門的“貧困學生獎學金”。這類獎學金的設立可以調動貧困學生刻苦學習的積極性,使部分品學兼優的貧困生得到資助。既能解決他們的實際經濟困難,又能通過他們的模范作用,帶動、鼓勵其他貧困學生不斷進取、奮發向上。五是及時資助兌現。各地、各學校要提前做好摸排工作,精準建立貧困學生信息庫,掌握貧困學生底數,并加強部門對接協調,切實提高貧困學生專項資助金各級配套時效,確保資金按時到位。按照規范程序和工作流程及時將資助金發放到學生手中,使貧困學生能及時得到救助、幫扶,消除求學后顧之憂。
(五)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一個規范有序、相互尊重、和諧融洽的校園環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貧困學生的各種不適感,對開展教育扶貧志智雙扶工作和促進貧困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作為學校:一是要積極引導廣大師生關注、關愛貧困學生,努力營造健康向上、求真求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氛圍,通過各種形式和活動大興崇尚儉樸之風,鄙棄攀比、奢侈浪費陋習,積極引導廣大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最大限度減輕貧困學生的貧困意識和自卑意識,培養貧困學生積極主動、活潑陽光的樂觀心態和心理品質,全面展現個性,增強愉悅感、輕松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二是學校及校內團體、班集體要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科技、體育、藝術等活動,鼓勵貧困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注意發現并肯定他們身上純樸、上進、能吃苦的優點,不斷增強貧困學生人際交往的信心和促進同學間的相互理解,幫助貧困學生進一步克服自卑、走出封閉;三是鼓勵貧困學生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鍛煉、提高與他人的協作配合能力,培養個人主觀能動性和自尊、自立、自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正視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養成樂觀好學、積極向上的優良品質。
物質資助為貧困學生順利求學提供了基礎保障,志智同扶教育更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貧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強化志智雙扶,幫助貧困學生獲取可持續發展的知識技能,樹立人生信仰,堅定理想信念,是不斷提升教育扶貧工作成效,助力貧困人口早日脫貧的重要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1]宋超.湖南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的志智雙扶[J].文教資料,2018(19).
[2]楊長亞.教育扶貧打基礎 ? ?扶志扶智利長遠[N].中國教育報,2018-7-28(001).
[3]張煜,趙生玉.高職貧困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調查及教育途徑[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9).
[4]屈煥能.淺談高職院校“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J].農家參謀,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