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的文學批評理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及其日后發展趨勢已經成為當代文學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故筆者以文學批評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新媒體視野下文學批評的發展現狀進行了闡述,反思當前文學批評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更好的進行文學批評重構提出一定的建議性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視野;文學批評;問題;策略
全球性的新媒體化,深層次的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精神文化的發展態勢。文學批評作為引導文學活動開展的動力建設性元素和文學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在這種情勢下產生了一定的變動。
一、文學批評發展現狀
以網絡數字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突破了傳統傳媒方式的弊端,讓文化的交流變得更加便利,更為多樣化,文學批評的創造方法、表達方式以及審美標準等也變的日益豐富。首先,從批評形式上而言,中國當代文學批評也不再局限于以主流書籍刊物為依托的專業文學批評形式和以出版書籍為載體的市場文學批評形式,更多的學者可以使用新媒體平臺對各類文學作品進行網絡投票或開展評論,逐漸形成了以新媒體為媒介的媒體文學批評形式與傳統文學批評形式并存的批評體系構架[1]。其次,從文學批評的主體和對象方面而言,新媒體時代,原有的傳統文學閱讀受眾逐漸成批評主體的一部分;文學批評的對象范圍也逐漸打破了原來由專業學者只針對文學經典進行再次探索和解讀的局限性,批評的對象開始包含了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等。
二、文學批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落后性
新媒體所帶來的文學批評的大眾化和娛樂化,使得原專業文學批評家的話語權產生了相應的旁落,一些批評家受到自身專業和精英立場感的減弱以及對社會整體文學批評環境不滿等情緒的影響,逐漸喪失了原有的批評原則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這就導致其在批評創作時脫離現實生活,缺乏對新型文學形式進行鑒賞和批評正確認知,無法適應當前文學發展的新形勢,無法滿足人類精神生活的新的多元化需求,文學批評亦因此種落后性而無法避免不良發展趨勢的產生。
2、專業性缺失
相對于較為枯燥生僻的專業文學批評,媒體文學批評因其更為通俗易懂和娛樂性的特點而更多的受到了社會人群的接受和認可。這種媒體文學批評話語權的加強及其所帶來的利益促使諸多媒體記者或編輯不顧自身專業基礎知識的缺乏及批評理論的粗糙淺薄,過于片面的追求獵奇新鮮和公眾吸引力度的提升。文學批評不再是大眾審美的引領者,價值立場和權威專業性日漸缺失。
3、商業功利化
在市場經濟化的催生下,越來越多的媒體在看到文學批評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后,開始將文學批評作為一種盈利性的商業活動。一些批評家與出版商通過開展“有償評價”的活動合作共贏或利用文學批評增強曝光力度促進營銷等。在這種商業功利心的誘導和驅動下,文學批評被更多的滲透進了商業思維,而失去了其原本的規范和主體價值。
三、產生因素
文學批評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導致其發生變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經濟方面而言,市場經濟的繁榮使人類的精神需求消費成為可能,并為其提供了有力的經濟基礎。其次,從文化背景而言,中國現已正式進入大眾文化形態與傳統官方主流文化和學術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時代。新興文化形態所帶來的全新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追求,致使文學批評開始更多的從原傳統文學的閱讀受眾的情感需求角度出發。這就導致更多的人群開始參與進文學批評中來,文學批評的質量無法被保證。此外,新媒體技術為文學批評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平臺和空間,強化了文學批評話語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度,但大眾傳媒自身的商業屬性也側面的影響了文學批評的發展態勢。
四、如何更好的促進文學批評的重構
新媒體的視野下,如何更好的促進文學批評的重構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對此,我們必須要正確認知到傳統文學批評的學術性和批判性特點與媒體文學批評的多元性優勢是可以并存的[2]。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堅持多元化同步協調前進的發展方向的原則基礎上,促進多種文獻批評形式的優勢互補和包容并蓄,為此,我們可以構建文學批評體系穩固創新的組織機構,從內部解決文學批評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疑惑和問題。為此,相關單位及部門需要主動挖掘培養優秀的文學批評人才,構建專業有活力的高素養人才隊伍。各文學批評學者亦需要不斷學習,增強自身的知識理論儲備,樹立正確的評價標準和理念,不斷拓展個人包容性多元化事業,強化自我素養,保持公正樂觀的文學批評心態,提升評論理論的專業深度[3]。
總結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使文學批評的形式和對象等均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文學批評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我們應該堅持傳統文學批評形式中的權威專業嚴謹等特點給文學發展帶來的保護性優勢,科學結合新型文學批評形式的靈活性和大眾化優勢,促進多種批評形式的和諧共存,推動文學批評以全新的姿勢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史維波.淺談新媒體環境下現當代文學的批評發展[J].文存閱刊.2018 (03):2.
[2]于永順,張馳.新世紀媒體文學批評的特點與發展趨向[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06):112-115.
[3]歐陽友權.建立網絡文學評價標準的必要與可能[J].學術研究,2019 (04):172-176
作者簡介:羅喆(1993-)女,壯族,廣西來賓人,本科學歷,初級經濟師 廣西航桂實業有限公司,從事工作:產業投資。